请大家帮我分析一下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我在犹豫要不要报考考研。谢谢大家!
我的情况:
首先我来说明一下我自己的情况。我本科专业是英语翻译,在上海某非211非985院校。我考研准备时间很短,2010九月中旬才正式开始。因为大三到大四的第一个暑假,我还处于迷茫的状态,感觉自己要考上外研硕士了,所以暑假看了相当长时间的日本外研,(可惜浪费了青春),去公司实习了一个月,休息了一周左右,做了两周世博会志愿者。当我回到学校时,已经是9月5日了。我的复习计划被打乱了。但是当我开始准备复习的时候,我隐约觉得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日语作为第二外语要看三本,而我们学校开设的日语作为第二外语的课程我一本书也没看完,这意味着我至少要自学两本日语教材。感觉时间来不及了,就决定跨专业了。经过华东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几天的斗争,最终选择了复旦大学。
我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我比较喜欢中文,而且我觉得我的中文基本功很扎实,专业跨度也不是很大。而且我不想放弃我学了四年的英语,想着这个专业以后可能会用到,所以我选择了这个我觉得有兴趣并且认为可以实现的目标。
现在我的大三学生都有目标,很早就准备好了,比我当时有魄力多了。现在想想,如果我能早一点开始准备,也许我能更冷静一点,取得更高的分数。
其次,我选择复旦是因为我在上海,感觉地理和心理距离比较近。比如我进北京的大学会觉得遥不可及,但是我感觉有些看过复旦的同学觉得也就那样而已(复旦同学,别拍我),我觉得我还不错,肯定能考上。所以希望现在的学弟学妹们不要太纠结于此。这是名校,肯定会难考。我肯定没机会了。不要急于否定自己,只要你足够努力,你一定能考上,而且这样的努力不一定需要你耷拉着脑袋,把被子搬到通宵自习室,每天打夜战。只要把指定的参考书目理解透彻,对任何人来说都不会难(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怎么会难到我们看不懂),所以参考书是可以自学的。还有一点,毕竟韩硕不是王牌专业,不像新闻、金融等大牛专业。所以对人来说根本不会特别难。属于我们踮脚就能摸到的范围,在每个人的能力范围之内。这并不是不可实现的。所以,每个有兴趣考复旦韩硕的人,一定要有V5和87,相信自己能成功。
复旦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旗下孔子学院比较多,而且大多位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可以为以后的实习提供一些便利。而且作为上海最好的大学,能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任长霞,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进了大学想学点别的,资源的问题应该不会太难(我的母校和图书馆少得可怜,虽然看不完里面的书,还是觉得有点小家子气)
关于硕士和硕士学位与就业前景的问题;
我考了一个专业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一个学术硕士——对外汉语硕士。这两者是有区别的。我说不出确切的区别。最直观的是,前者招生人数多——复旦每年招30人,其中免试30%,后者人数少——只招5人,也是免试30%;前者培养方向在于实践,后者注重走学术道路;前者没有奖学金,学费是个大问题,后者有机会拿到奖学金。至于到了学校,两者有什么区别,课程设置有什么不同?那是学校的事。据说有些学校只是挂两块牌子,上同样的课,多收韩硕的学费。真心希望复旦不要这样!否则,为什么挂韩硕的羊头,卖外国人的狗肉?我还是希望两者有区别,否则,我会有被骗的感觉。
关于就业,这个我不能说。毕竟我还没开始在复旦读书,这个研究生也就几届。但是晚上就众说纷纭,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大部分说就业不好,不能指望留在国外,即使留在国外,待遇也不是很好),总之各种意见都有。我不知道该相信哪个。毕竟很多人也是通过道听途说听到的。他们去了韩硕,哪个地区的哪个学校,哪个学校?和复旦一样吗?他的消息可靠吗?还是有更多的主观臆测,需要每个人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且,你读研之后,还得靠自己的修养和努力。即使你有很好的专业,也能保证每个人的收入都很可观。就算专业不好,毕业后也能确定前途不好,不能有像样的收入?以上是我自己的想法。希望你能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如果早点定下学校和目标,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复习,而且一旦定下目标,不要动摇,不要相信别人的故事。
英语:
我是英语专业的,所以在英语方面没有太多的经验。我只是做了多年后的真题。后来我考了74分,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希望英语不好的同学积极复习英语,尤其是英语阅读部分,不要让英语碍手碍脚,那样会很可惜。
政治:
我是文科生,没报班,以为看大纲就能应付。不过复习的时候还是吃了点亏。因为,曾经像学长一样求教,如何复习政治。他告诉我政治会比较简单,6月5438+01开始阅读和记忆也不迟,于是我把政治放在最后,6月5438+01开始复习,后来才发现不是这样,或者说她的方法不适合我。逐字逐句看完大纲(用了差不多一个月),做了考试中的65438+2月的真题,做真题的时候发现30道选择题我做错了12,顿时感觉很崩溃。我觉得今年的真题不合我的口味,就做了某年的13。我就更不服气了,就又做了几套。最高的一个错了15。当时我觉得自己想哭。(几个小时就做完了好几年的真题,后来想做的时候就没有了。刚看了后面的论述题,导致到了考场才觉得自己肯定是政治栽了。)我开始对照答案一点一点的纠正错误,发现很多题都是书上的原话,但是我没有掌握好。于是,我把真题放在一边,开始了背书的过程。
等我背完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是6月5438+2月了,所以在别人开始做预测卷和最后四套题的时候,我去书店买了任汝芬二,很基础的一套,里面几千道选择题我都做掉了,我也不想耽误白天看专业课的时间 于是我晚上做了任淑芬二,做了一个多星期,每天都看到凌晨3点多,一个多。 我一直等到写完,发现对内容的掌握有了新的提高,然后就开始做预测卷子之类的,但是相对来说错误比较少,完全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才开始看下面作文题的解题思路和方面。但当时我还是很不安。毕竟,真题和预测卷还是有区别的。我前面有阴影,现在一直害怕。预测卷子做的再好也没用。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考试。
对于那些想考更高政治的同学来说,可以在考试大纲重新出来后开始一步步复习,这样就可以从容地走到最后。我个人推荐任汝芬的四大本,按照他设定的顺序和步骤,从一到四,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不是广告)。最后政治考了78,还是比较理想的。
专业课程:
《现代汉语》(胡玉树):个人觉得这本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最重要。毕竟你是要考这个领域的研究生,所以一定要从基础入手,包括语音、语法、写作、词汇、句子、修辞,因为这些都是考试中最基础的东西。虽然这本书有点过时,但胡玉书是复旦大学的教授,用这本书也是天经地义。
《现代汉语概论》(陈阿宝):相对来说,是一本重要的书。它很薄,所以看起来很容易。关键是和胡玉树的《现代汉语》高度重复。两者是可以融合的,很多地方只是表达方式上的变化,比如动宾短语和述宾短语,只是表达方式上的区别。
语言学大纲(叶飞生):相对次要,考的内容不多,看看就行。
现代外语教学(舒):比较抽象的内容,需要多读几遍。有一部分和引言重叠,可以以引言为主,但也会出一些题,比如思路大纲是什么,大部分以选择题为主。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刘询):我个人觉得很重要,尤其是规章制度,以后可以用在写作上。比如跨文化交际相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对教材编写乐趣的理解等等。
心理学:看大胆的部分,比如元认知,短时记忆,永久记忆。考试时你会填空选择。
中国文化简介(程·):很重要!多看几遍。比如四大佛教名山,四大伊斯兰建筑。在考试中占很大比重。至于外国文化,去年只有一些小问题。比如《西方的那本书》和《孙子兵法》被及时列为两大军事著作(很让人抓狂),根本无法准备。没有指定参考书目,分数少得可怜。除非你想考150,不然就多读政治或者现代汉语。因为国外的部分不是很重要,关键是要看得激烈。毕竟未来我们更需要了解的是中国文化。
古汉语:很不重要。你不必买书。高中古汉语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应付。
题型:复旦的题是严格按照去年国家的严厉程度来的。题型一模一样,只是每道题的内容和样卷不一样,应该变化不大。
真题:我没有用真题,因为复旦不提供。所以在没有真题的情况下,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当然也不排除有很多人脉的同学能找到他们(有多少人脉!)。可能我消息不灵通吧。让我们试着找到它。找到是好事。
指定参考书以外的参考书目:多看不是坏事。我已经尽力让我的专业课更高了。今年初试我们考了第一,专业课考了130,让我很惭愧。早点开始备考的同学可以多看看。至于像我这样准备很晚的,时间和专业都有限,看书目就行了。这几本书完全可以应付考试,前提是你认真仔细的读,并且掌握牢固。记住,有些人不是跨专业的,他们的专业课肯定不会差。你应该努力工作。非跨专业的同学可以多看看政治和英语,看看你们大学的教材和指定参考书目有什么区别。
最后一点小建议:劳逸结合,不要逼得太紧。考研是一件有节奏的事情,现在不要太努力,考试的时候放松一下。现在不要太松,感觉自己没准备好,后面太紧张。
研究生考试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不需要耷拉着脑袋捅自己一刀,也不需要每天挑灯夜战。如果你听到一个传说,说牛每天5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不要慌。也许他们只是逼得太紧了。我们提倡那种精神,但不要那样做。你有自己的套路。心情不好,郁闷的时候,多放松一下,看看电影,跑跑步,喝杯奶茶,和同学聊聊天,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