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刘建明?请详细介绍一下。

深秋,山西省柳林县塔村,一片片果树枝繁叶茂。77岁的老党员薛振山抚摸着一棵挂满果实的苹果树说:“刘县长,你看到了吗?你调的果苗都结满了果,你怎么走的?”塔村人念念不忘的“有情”,是原吕梁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建明。2004年9月11日,刘建明不幸死于车祸,享年52岁。

“为官一任,必须为百姓谋一条致富的出路。”

1988,刘建明就任柳林县县长。当时,柳林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人均收入只有200元。上任伊始,刘建明就下乡调研,提出了“打基础、煤强县、红枣富民、科教兴农”的方针。

刘建明组织实施了“北山65438+万亩生态农业治理工程”,涉及60多个村,惠及65438+万农民。经过5年的努力,柳林县已实现人均基本农田1.5亩,被专家评为“黄土高原防沙治沙示范工程”。

为了给柳林县丰富的地下优质主焦煤找个“婆家”,刘建明四处奔波。1990 65438+2月,上海召开全国煤炭订货会。柳林县没有被邀请。刘建明等人每晚住在8元的小旅馆里,在会议期间不厌其烦地向顾客推销柳林煤。刘建明在上海宝钢的总经理门口等了几天。看着瘦得发抖的刘建明,总经理答应试试柳林煤矿。自此,柳林的优质主焦煤得以进入市场。刘建明说:“做官,就要为百姓谋一条致富的出路。”

“你可以去上学,其他的事情我来处理。”

越是偏远贫困的山区,越是牵动着刘建明的心。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刘家疙瘩村山路崎岖,家家点煤油灯。村集体欠外债两万多元。刘建明给村里送去了500多本科技书籍,还亲自带村支书出去考察,把骏枣、梨枣、帅枣等新品种引进村里。刘家屯村失去父母的邢睿娥兄妹双双辍学。刘建明得知后,感慨地说:“你虽然上学,其他的事我负责!”从那以后,每年开学的时候,邢睿娥的兄弟姐妹都能收到刘建明寄来的学费。在柳林,他资助了65,438+00多名学生,4名孤儿在刘建明的资助下完成了学业。

在柳林工作的9年间,刘建明走遍了全县520个行政村,82个村通车,247个村通电,51个村解决了人畜吃水,315所学校改造,9万多贫困人口超过了温饱水平,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2倍。

“我是市委组织部长,不是我们家组织部长。”

刘建明在柳林的时候经常下乡,经常在村里吃饭。他坚决禁止村干部办酒席。1996,刘建明被调到吕梁市委工作。在县城食堂吃完最后一顿饭,他掏出钱说:“我的饭钱你来结吧。”临走时,刘建明谢绝了欢送仪式,只留下县委办副主任王海宁送他去离石。王海宁说:“老刘的行李只有两个纸箱,一个装着衣服,一个装满了书和资料。”

刘建明不仅自己是个清官,而且不允许身边的人“打自己的主意”。他在担任吕梁市委组织部长的时候,他的一个侄子想提拔,找他帮忙说情。刘建明一脸严肃地说:“我是市委组织部长,不是我们家的组织部长!”他经常告诉孩子:“路要靠自己,被别人庇护的孩子永远不会成功。”

另一个是刘德华:刘建明其实是一个从一开始就无法选择成为谁的坏人。这个坏蛋是天生的。在最后两集里,刘建明忘记了道德枷锁,展现了最原始的兽性一面。刘建明其实有机会重新成为一个好人,但都失败了,这可能是因果循环的结果。

在第三集里,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刘建明找到一些真相,让观众觉得他很可悲。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刘建明希望改变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让别人觉得他是个好人。

可惜最后他发现自己还是改变不了现实。这也符合《无间道》的主题。他是走是留,是能得到别人的原谅还是继续痛苦,这些问题都将在第三集得到解答。

记者:作为一名演员,你是如何发掘和表现刘建明的特点的?

刘德华:在第一集的演出中,很多人说我演汉奸演得不够,但我觉得刘建明是一个真实的人,他住在警察局里。警察对好人坏人的区别感比普通人特别强,所以我一定不能让剧中人和观众看出我是个坏人。

其实在骨子里,他是个坏人。在第三集里,我觉得经历了很多事情,发现和黄警司做了坏事,但他们也有机会做好人。为什么刘建明没有?我更专注于他的思维变化。

我的结论是,每个人的背景都不一样。他们都来自警察和好人。刘建明出生在冥界,是个坏人。这是他的背景。为什么警察在派出所做坏事可以原谅,黑社会在派出所做好事却不能原谅?这种纠结让刘建明的心理失衡,这也是这部电影的美妙之处。

记者:你对在《没完没了》中扮演刘建明有什么特别的设计吗?

刘德华:我每演一个角色,都会用角色的过去来设计他的未来。现在第三集已经拍完了,我不需要给他新的人格,但是剧情让刘建明遇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我顺着他的性格,想象他会做出什么改变。

遇到问题,我会和导演讨论,然后达成谅解。我经常觉得我生活在电影里的时间比我在电影里表演的时间多。事实上,当我换了衣服,我变成了刘建明,我在现场或其他地方扮演刘建明。拍摄时间,我只是和刘建明住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演刘建明的时候,故意让自己丢脸,让观众甚至剧中人都不知道刘建明其实在想什么。基本上,我尽量减少面部表情,这样别人就不会注意到我是个坏人。

必须有一个选择。

记者:你有没有咨询过其他角色或者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帮你建立这个角色的模型?

刘德华:没有,因为我从没在电影里见过坏人在警察局卧底,而且现实中也找不到类似的人做参考,只能自己想象。但这也是我的优势,因为没有参照物,没有对比,可以随意解读。

记者:作为刘建明,你对陈永仁有什么看法?

刘德华:我认为刘建明只是一种动物,陈永仁也是一种动物,但他们一开始以为自己是人。事实上,陈永仁和刘建明都做了坏事,只是有些好人放过了陈永仁,但现在陈永仁反过来指责刘建明。这就是命运,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事实上,有一个场景是和在告诉李博士,他们想成为好人,但他们有自己的命运。我感觉那一刻我和陈永仁基本上是同一个人,大家的心态其实都是一样的,而且我觉得这个场景也是这部电影的精髓所在。

记者:看来你对这个角色倾注了很多感情。你如何感受刘建明的痛苦?

刘德华:无法形容。这种痛苦需要你用第一身体去感受。即使是我,刘德华,也只能演绎出刘建明70%的痛苦。我相信,如果刘建明真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他的痛苦会比我所推断的更加痛苦。

记者:如果你把自己放在刘建明这个角色中,会影响你的现实生活吗?

刘德华:没多大关系。也许这让我意识到我不能做坏事。也许做了坏事会有人原谅你,但最后很难不被原谅。

当世界进步到一定程度,就很难理解自己的道德观念。我们不能像刘建明一样。他很想做一个好人,但是因为想做一个好人,他做了很多坏事。绝不能让“想做个好人”成为做坏事的借口。

记者:你怎么看待这个“无缝”的世界?是真的没有选择,还是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错的?

刘德华:这不是选择的问题。必须有一个选择。比如刘建明,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选择,但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选择的方向,踏上了这条不归路。其实只要他选择自首,就不会再发生什么事了。但人总是想逃避,于是做出越来越多错误的选择,直接导致了第三集的结局。

记者:你有丰富的表演经验。编剧和导演怎么帮你演好这个角色?

刘德华:我有很多表演经验,但他们在剧本创作上可能比我更有经验。我通常会等到他们的剧本完成。如果你觉得这个角色有问题,就和他们讨论,直到他们能让我相信刘建明真的是这样,然后我就会这么做。做演员,一定要相信自己演的角色,这样才能把角色演得入迷。这就是“生活”

记者:在这部大牌电影中,你是如何和其他演员演对手戏的?

刘德华:那就是我之前说的“人生”。如果你活着,你就会知道如何与人相处。活在戏里,可能是一个演员学会演好一部电影最基本的条件。

记者:当你为电影中的群体场景提出更换导演和编剧的时候,会在意其他演员的场景吗?

刘德华:首先,我很清楚自己的角色。然后我会考虑其他演员怎么做。有时候,我觉得陈慧琳是个心理学家,但她有心理障碍。她的心理状态会是怎样的?她为什么在陈永仁的墓前哭泣...这会影响我以后的演技。

所以,我会和编剧一起研究这些细节。她在我面前哭了。我认为她不会在陌生人面前哭。我常常想,她在我面前哭过之后,我就知道她已经不再把我当成她的病人,而是她的朋友了。我如何从我的朋友那里找到关于陈永仁的线索?以上都是我给导演和编剧的建议。

其实都是缘分

记者:你怎么看待《无间道》系列的意义?

刘德华:首先明确一点,这部电影绝不是一部剧。先说《无间道2》,基本上是纪录片。《无间道》里发生的事情可以拍一部商业电影,但是我和伟子内心的煎熬绝对够拍两部以上的电影了。例如,陈永仁实际上是一个乐观的卧底。一个乐观的卧底会是什么样子?刘建明总是想被别人接受,但最终他失败了。如果他失败了会发生什么?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这就是《无间道》的威力。如果你再看看,你会发现更多的东西。

记者:《无间道》系列对香港电影业有什么意义?

刘德华:其实电影剧本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定位。只要观众喜欢,香港电影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无间道》之后,人们开始关注演员的内心戏,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事实上,我从来没有想过上一层楼香港电影会是什么样子。我只考虑每个角色怎么演,剩下的交给相关岗位的人。基本上,有了好剧本和好演员,一部电影成功的几率可能只有一半左右。其他的一切其实都是命运。

记者:参加《无间道》系列后,你最大的满足感是什么?

刘德华:我在电影中找到了友谊。每个人都尊重别人的岗位,每个人都欣赏别人优秀的工作表现。

媒体经常说黎明为什么要拍第三集,怎么被排挤,但其实台前幕后大家都很接受他,大家都很接受其他每个岗位的工作。最大的满足就是发现电影圈其实是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