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英语翻译推荐讲座
1.这个专业入校,会展示哪些艺术特长?入学后根本没有美术课,只有戏剧文学系老师教的戏剧史、音乐史、绘画史、书法史等历史课12左右。其他系的同学整天苦练,练嗓子,练钢琴,练杂技,很努力,很享受,而其他系的同学在表演的时候总是坐在观众席里。在不久的将来,几十名来自香港的高中生来到我们连刚的学校进行文化交流。经过1年的学习,其他系学生的艺术表现(交流)已经远远好于国际传播系学生的才艺展示水平。于是,国际传播系教研室主任请来导演系的学生帮忙,最后国际传播系的学生都提前走了,留下导演系的演员和香港学生进行真正的交流。就拿编导系这些学生平时的排练来说,他们的经验不是一点点,而国际传播系的学生只有工具,别人的工具,没有别人是无法真正交流的。
2.时光荏苒,我敢说国通班大部分学生入学前的英语水平远高于现在的英语水平。为什么这么说?第一,语言学习没有客观环境。当然这不能作为一个主要原因,但是和综合类大学英语系的学生相比,确实差距巨大。这也是为什么交大的学生问老师以后能不能考英语研究生的原因,被交大的老师非常肯定的否定了。英语系学生要求通过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而不是简单的四级和六级。英语系学生必须每天黎明前去早读,听VOA/BBC,否则过不了专四。其次,英语老师都是超级年轻非常时尚的老师,有时候犯了学生上课能听出来的错误还会装成大教授。这里的这些英语老师表演的特别好,有很多外号,比如“HOLD”、“旅居国外”、“时尚”等等。第三,英语课很少。一般每学期英语精读课和英语听力课大概有12节课。每学期都要求学生购买新教材,但通常每学期只能学3-4个单元(书有8个单元+两套卷子)。第四,学校老师少。平时精读和听力都是一个老师教,老师都很懒。他们通常把英语精读和英语听力结合起来。都说精读课太少上不完,多讲精读少听。具体情况是,精读40分钟,老师称自己累了。让我们自己读,老师需要休息。有时候是时髦的英语老师。结果直接下课了,听力一般就没了。让学生自己回去听。有时候时髦的英语老师会给学生30分钟左右的听力,完全是在玩。只要听的响,他们就不管时尚老师的事了。所以我们一般会买老师的英语听力课程和老师的书,书上有答案,可以自己去听。第四,这些国窖的时髦英语老师特别懒。他们一学期要放很多次电影。一般是8:30老师开始直接放电影,一直到11:50,放完就结束了。放电影的英语老师最轻松。他们不用提前备课,找个电影放就行了,放完就下课。第五,学校对国际传播专业的管理非常松懈。首先,国际交流英语从来没有过作业。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课堂出勤率。如果学生进来后不自己学英语,那英语就完全没用了。其次,国教英语的期末考试很轻松。听力老师会直接告诉学生该拿什么。期末考试前,学生会直接背听力答案,也就是TTFFT,下ABBCD,听力题很少。老师不会让大家背太多答案。精读考试也会讲一些现成的题,可以直接回答,就是阅读题ABBCD DCCBD。所以刚来学校1学期,有些同学就受不了了,在外面花两三千甚至四五千学英语。说实话,我真的不想交学费。太无聊了。
3.老师不好。首先,这个专业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一个老师通常要承担很多课程,这在其他高校,甚至在我们学校都是非常少见的,但是在国际关系这个案例中却是这样。比如A某老师教的课程有:商务礼仪与交际;影院管理;文化营销;广告;商务英语写作;英语精读;《英语听力》甲老师乙承担的课程是《艺术英语》;法语;英语翻译;英语口译;西方文化史;文化管理;《英语写作》某C老师承担的课程有《英语听力》;文化营销;经济人;展览策划;商务英语;文化创意策划;《英语精读》其次,虽然这个专业有很多研究生学位和博士,但据我入学后了解,我们学校这个专业的老师基本都是刚毕业的研究生,然后学校花钱送他们去读博士。当然,学校也不傻,不需要再投入了。现在它投了几个老师,全国的老师也差不多够了,可以忽悠了。第三,国通的老师特别不负责任,特别能表演,特别时尚,特别能混日子。
4.几个星期前,我们还在担心期末考试,因为自从我们进了学校,我们发现很多课很无聊,老师上课不认真,甚至没有课本。老师们只是编故事,刚进来的高分学生很快就被分成了两种。一种是让老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我在下面自学。另一种就是干脆放弃。自从学校放弃了这些新招收的高考高分学生,学生们也放弃了自己。这种类型也叫傻子型、自暴自弃型、吸盘型。上课睡觉,吃零食,玩电脑。(注:因为给郭焦桐上课的老师不认真,老师还允许郭焦桐学生上课带电脑,坐在课桌前玩网络游戏。郭焦桐老师从来不管,连吃零食都ok,这样睡觉就更好了。我们学生还有几张就在这学期上课的国交通学生的照片。老师坐在讲台前,喝着茶,讲着文学史。下面所有的学生都躺着。说实话,一开始趴着睡觉得不好意思,后来全班都睡了,这就成了对国窖老师的一种抗拒。躺了两次,发现老师不但没理,还挺开心的。
5.国际关系专业的老师很少。除了那些刚毕业的年轻老师,系里很少给我们招老师。平时戏剧系的老师教国际关系的学生。按照师姐的说法,有中国文学史,中国戏剧史,中国文化史,外国文学史,外国戏剧史,西方文化史,中国戏剧史,中外文化交流史。这些剧都是老师自己教的。国家传媒大学的学生大一大二的课程几乎都满了,所以不需要请太多老师。我很无语,国际传播专业的师姐们都说最不喜欢的课是戏剧系的历史课,因为这些老师最不认真,没有课本,上课说话很随便。往往是老师在自己的电脑上给学生读所谓的文学史,也就是按照剧本陈述历史事件。我无聊死了。这些课完全是睡觉课。
5.戏剧系的领导不重视在中国的学生。无论是新上任的教研室主任,还是前任教研室主任,都经常向我们抱怨,我们专业已经到了一些老师和学生一起抱怨的地步。教研室主任以前是英语专业的。她真的很担心我们的未来。现在戏剧系负责教学的副主任忙得焦头烂额,对学生们一点办法都没有。戏剧部没钱就是最好的证据。我们这个级别的学校入校到现在已经换了两个外教了。听师兄师姐说他们以前的两个外教很好,都走了。他们已经换了三个外教,下学期我们可能还会继续换。为什么外教更换频繁?戏剧系为什么留不住外教?而且聘请的外教一个比一个差,即将去人才市场的黄头发会被抓。因为戏剧系不愿意在外教身上花太多钱,也就是不愿意在国际文化交流专业的学生身上浪费太多钱。戏剧系的领导每年招生的时候一般都很忙。招聘结束后,他们只需要保证有一个外教,领导就没事了,安安心心地等着下一年的招生。系领导只能为了国家的外交关系做这些事,招生,有外教,再招生。如果外教又走了,还会继续聘请外教,再招生,一直走下去。就这么简单。
6.国际传播专业的现状与其发展不相适应。国际传播专业诞生于艺术与传媒学院。有舞蹈表演、影视表演、迷笛音乐制作、国际文化交流、舞台艺术、新媒体等等。我们有自己的剧院,音乐工作室,钢琴室,排练厅,练习室和各种高科技。现在国通这个专业已经放在戏剧系了,我根本不明白国通的领导能不能领导国通。现在上课学不到东西,连琴房和自习室都借不到。各种学院都不对戏剧系的学生开放,因为国角是写剧本的系,我什么都借不到,什么都没有,除了整天给国角的学生上各种历史课。
7.课程设置不合理。国际传播专业被戏剧系老师能承担的很多课程占据,重复性很大。比如外国文学史、外国戏剧史;中国文学史,中国戏剧,中国文化史等等。从专业名称上来说,国际文化交流至少包括三个部分:国际(外语课程、外交课程、国际表格、国际政治经济等。)、文化(音乐、戏剧、书画实践与鉴赏课程现在作为历史课程开设,很失败)、传播(传播与礼仪、翻译、导演基础、新媒体制作、广告、新闻、采访、表演基础、跨文化。现在都是历史课。为什么不干脆把国际关系换成国际历史专业?
8.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没有讲座。每周看导演部讲课,真是又嫉妒又没耐心。戏剧系的讲座很少,也没有国际关系这种东西。是戏剧系的一个活动除了有时候会派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去某个讲座现场当观众支持会场拍些照片。
9.学院整天做的都是表面文章,说神马每年都有出国实践项目,说出国交流都是留学生的浮云。首先,学校提供的所有出国机会都需要学生付费。凡是疯了的,出国没学到东西,会花几万块钱在国外呆五六天再回来。有这么多钱却没地方花。其次,学院每年确实有很多学生出国,但不是留学生,而是表演系、编导系、音乐系的本科生出国演出交流,而且是免费的。
10.现在的情况是,所有努力考上国际关系的同学都后悔了。与其他专业不同,交大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交大的本科培养不系统。四年后,学生们什么也学不到。什么样的文史课可以在课堂上掌握?有什么用?毕竟不是什么技能,也不是文学素养或者文学背景,因为戏曲系给学生开的各种文学课都是历史课,根本没有鉴赏课或者真正的文学课。虽然其他专业的学生,如音乐学、编导、表演、京剧、编导等,有时会对未来感到茫然,但这些专业的四年培养是系统的。以音乐学为例,从视听耳训练到复调再到配器,虽然他们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做什么,但这四年他们收获颇丰。如果他们喜欢音乐,他们可以继续学习。如果不喜欢音乐,可以考研学点别的(注:国际传媒大学的学生考研必须是跨专业)。最后四年找不到工作,跨专业联考也没通过(注:国际通信是不能叫专业的专业,所以考研必须跨专业)。最后,有点钱的不出国烧钱,没钱的就在家里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