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政治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我想我注意到了几点:(1)政治中历史考试的内容越来越少,“世界政治与经济”有很大一部分是描述战后世界发展的历史。其实我们不需要像哲学、毛总、邓伦那样仔细背诵,只要稍微看一下,有一点印象就可以了;(2)即使考上了,也摆脱不了一些话题,比如“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好”从来没有错,“美国是霸权主义的天然代表”是必然的。有了这个,我们就掌握了主动权。当然,这种观点也有一个前提——在世界政治经济上有很好的基础。平时可以多看报,大部分文章都要认真看,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我已经习惯了。我对国际事务的看法和对国际政治经济的理解会和别人在一个水平上吗?平时看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从这方面来说,复习起来比较容易。所以,万学海文的建议不是对窗外的事情充耳不闻,而是买一份报纸看看,可以放松心情,有助于学习。为什么不呢?可能有人会说,这种做法需要时间积累,不一定有明显的效果。为了那些点值得吗?其实这不仅仅是针对政治,对于英语和文科的一些专业课也是如此。比如有一年的英语阅读理解中有一篇关于“安乐死”的文章。你要知道,“安乐死”这个主题经常出现在报刊上。欧美要求安乐死合法化的呼声很高,但各国政府的态度相对保守。欧洲好像只有荷兰有立法许可。如果你以这个背景看文章,对你理解文章有帮助吗?总比一个连安乐死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书呆子强。下面详细说说哲学的复习。哲学的后四分之一是复习时最头疼的,因为抽象。不过还好,写问题的人不会写那种抽象的哲学理论,而是会把重点放在理论的应用上。也许你永远考不到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等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但你更愿意考的是你如何在一件事物中看到哲学,而且往往是大问题。大家在这方面的做法是“抓大放小”。大的方面,比如哲学三大定律,唯物和唯心,认识的本质等。,因为这些东西是必然要考的,有些东西可能会考,但是很难理解,很费时间,所以只要看定义,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重点上就可以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一些时间来背诵定义和理论。其实,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才能事半功倍。一般来说,在分析题中,这部分题目的得分是最好的。毛宗和邓伦更注重历史的阐述,而邓伦则注重与现实的结合。因为原则上中国革命史的考查内容应该越来越少,但也不一定。据说今年大纲会有大的改动,而且是在邓伦这部分,所以可以先在这两部分暂停一下,等大纲出来再做相应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