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如果你不知道考研是为了什么,觉得反正无伤大雅,那么其实迷茫只会迟到而不会缺席。

二十几岁的大学生总是活在两极。不管他们怎么生活,都会有无数人来给他们指点迷津。在学校,辅导员总是劝他们多考证书,不管这些证书的含金量有多低,也不管和工作有没有关系,反正多考几个证书总是没坏处的;在电视节目中,金星会劝客人生孩子,这样人生才完整,尽管她自己从来没有生过孩子;著名的研究生张雪峰也会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劝大学生考研,虽然他本人没有考过研究生。

这个“被教育耽误的相声演员”深信考研可以改变他的命运,因为名企不会去齐齐哈尔大学招聘,而是去985和211的名校。当他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考研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不得不说学长们总爱像灵丹妙药一样给出一些选项。如果不知道学什么,那就考吧。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生活,你应该生个孩子。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就去读研吧。然后他们会补充说,“这没有什么坏处。”但是读研真的是每个人的选择吗?

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有前途。

对于一心想学习的人来说,考研当然是对自己未来规划的明确选择。但问题是,大多数中国大学生考研不是为了学术,而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2011-2016年,中国研究生德育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大多数人读研的目的是“毕业后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其次是“对科学或学术研究感兴趣”。

这似乎来自于一个常识性的判断,研究生一定会比本科生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薪资,否则书岂不是白读了?

很好找,看你的专业。2016年山东省研究生专业中,经济学以95.17%的就业率排名第一。其次是工程和管理,比例分别为94.16%和91.67%。

如果不幸遇到红牌专业,读研后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比如教育和历史的就业率分别只有66.67%和65.66%。历史系有些硕士最后进了公务员面试,会被告知世界史不是历史。

在人才丰沛的广东省,这样的专业差异依然存在。2016届毕业生中,就业率100%的专业有20个,工科已经占据了其中的13个。但就业率低于70%的专业有16个,法学、教育学各占4个专业。最难过的专业是生态学,10毕业生中有7个找不到工作。

相比之下,在广东省,如果只读本科,你找工作的几率会大大提高。广东省本科就业率最低的专业有10个,就业率在70%以上。

有一些专业,研究生光环的加持会让你更容易找到工作。比如近几年中医就业率还是倒数第十。研究生一到,就业率立马上升到90.57%。2030年中医发展规划已经写好了。什么不可能?

但是像教育学这样的就业红牌专业,本科是79.13%,研究生是69.23%。你以找工作为目的去学这样的专业是不对的。

当然,就像大家都认为强制拆迁永远不会落到自己身上一样,你可能也认为找不到工作这件事不会落到自己身上。毕竟每年还是有那么多公司招不到人。街上到处都是工作。你真正在乎的是能不能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说白了就是高薪的工作。

如果只看学历,不考虑其他因素,工作同样时间后,硕士的工资确实会比本科高。比如2016广东省研究生平均月薪6223元,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3726元,远高于本科生。

企业也会根据学历报价。武汉特别推出的毕业生最低年薪标准最直白,专科生4万元,本科生5万元,硕士生6万元,博士生8万元。明码标价不为别的,只为留住大学生。

但是我们要比较的对象不是比他们小三岁的本科生,而是已经有三年工作经验的同学。麦可思研究院发现,2012的本科生工作三年后月收入为6402元,而2012选择继续读研,三年后出来找工作的硕士生月收入为6206元,低于本科生。读完研究生,你不小心成了本科同学的下属。

迷茫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考研,虽然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有的人是为了名气,有的人是为了钱,有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对他们来说,读研是一个“反正没坏处”的选择。

他们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可能他们做过实习生,知道无论工作采取什么形式,都会有一大堆麻烦等着他们,所以干脆去读研,在象牙塔里多呆几年。他们认为他们可以通过阅读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或者他们可以通过阅读来面对工作。

事实证明,读研会急剧缩小可选择的工作范围,因为研究生会从事比本科生更专业的对口工作。厦门大学2016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79%的本科毕业生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而研究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达到90.9%。

这意味着,如果你在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情况下读研,即使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行业,也会发现自己上错了船,下不了船。

理工科选错专业的成本也会比文科高。中国教育研究院2014年的调查显示,28.6%的理工科学生认为自己的工作完全错了,而只有9.1%的文科生认为自己的工作完全错了。因为理工科对专业对口的研究更高,学电气的只是从事电气行业的对口,而历史系的学生也可以从事传媒、广告、教育、文学等专业。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事情是现在不做的,读研之后就更不可能做了,比如创业。以广东省为例,2016届高校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为0.95%,研究生比例仅为0.14%。

即使22岁创业失败,你还有机会和耐心重整旗鼓,试错。但你一定是25岁就收到了父母催婚求稳的要求,你的相亲对象可能在知网上查过你的毕业论文,看看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在00后CEO眼里,你可能已经是中老年创业者了。

另外,读研还耽误了什么?当你最终决定踏入社会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在职场上的应对能力比你在社会上三年的同学要低很多。换句话说,你比你的同学更不会做人。

心理学家发现,无论你是专家、警察、经理、推销员还是机械师,那些情绪稳定、性格外向、乐于尝试、友好、尽职尽责的人效率更高。别人学排版两个小时,我一个小时就能学会。

而这些由人际交往和情绪控制构成的能力,对于研究生来说会更加缺乏。对中国尤氏大学研究生的一项调查显示,研究生三的人际交往能力明显低于研究生一、二,理科研究生的交际能力低于文科研究生。看来李聪没资格说自己傻。

当然,研究生也说不上有多苦。一个电信专业的研究生,往往需要学习矩阵理论、模式识别、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等等。他们还得时时刻刻给导师看你是真的在做“IMT——高级多小区多用户干扰抑制与抵消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哪来的时间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女生?

由于“路径依赖”效应,人们过去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研究一和研究二只是大五。第六年,你在本科阶段没有解决的问题,在研究生阶段越来越严重。你逃避的东西会来,而且会更猛烈。

真的需要读研吗?

当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感到迷茫的时候,总希望通过数据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才是合适的。数据告诉我们哪个专业最火,我们喜不喜欢。数据告诉我们,研究生工资高一点就去读研,在这个概率事件中我们是分母还是分子。

其实总的来说,高学历确实会带来一些好处,尤其是后期的薪资增长和职位晋升,但所有这些好处都是在我们找到一份与学历相匹配的工作之后才会发生的。如果学历远远高于工作需要,那么高学历不是好处而是负担。

试想一下,如果你刚读研成为一名清洁工,你会比那个初中学历的清洁工挣得多吗?

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高于其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称为“过度教育”。在我国,金融保险、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国家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农林牧渔等行业的过度教育率较高。

过度教育不仅会给劳动者带来好处,还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比如收入。2006年,经济学家麦克吉尼斯估计,过度教育者的收入比适度教育者的收入大约低65,438+05%。中国的研究结论也差不多。总之,研究生不一定能抢到本科生能做的工作。

这是因为收入由工作岗位决定。环卫工人只要求初中学历,然后研究生文凭就没用了。另外,可能是因为这样的研究生水平实在不行,但是谁也看不出来。

如果你不敢违背家人的意愿,非要去国企找工作,那么国企本科和研究生的工资差距并不大。虽然学历会影响岗位级别,但在年龄、工龄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学历对工资收入的整体影响还是很小的。尤其是电气石化行业,当然越早规划越好。

如果你的人生目标只是做一名家乡的公务员,那么本科学历就足够了。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学历要求中,本科可以报考的职位数占总数的90.4%,只有本科职位占29.7%。尤其在三四线城市,本科生是公务员招录的主体。如果考不上公务员,就读研。等你学完了,你会发现你已经没有学术心了。

所以你需要担心的不是你没有能力应付工作,而是你的才华很可能被浪费在有限的岗位上。考研确实是一条出路,但只是千万条路中的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