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考巩坤建筑的研究生,想问问学长学姐们。

1.建筑学专业有哪些方向?

建筑学专业(无论是硕士还是硕士)包括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和建筑技术(三个方向),那么硕士和硕士的区别是什么?不同方向的教学设置有什么不同?

(1)硕士、硕士需要在校学习3年;

(2)文凭不同,工程硕士由理学硕士授予,建筑硕士由理学硕士授予(科技硕士均通过评审);

(3)硕士学费8000,硕士学费12000,奖学金评定公正;

(4)考试科目相同,历史方向和硕士相同,只是技术方向不考建筑物理速考,硕士英语也是英语考。

二、申请情况

15,报考巩坤的同学少了,转学生多了。然而,从16开始,巩坤变得越来越受欢迎。2016年向社会公布的调剂名额只有4个,17年更是有1个志愿申请。只有学硕有两个调剂名额,硕士都是志愿考生,上线比例高。按照这个发展趋势,我个人预计2018年巩坤不会再有转会了。近两年约有150-200人报考巩坤建筑。从2017年的拟招生名单来看,硕士计划招生13人,硕士计划招生40人,共招生53人(17年扩招,招生名额比往年多)。

第三,以建筑为基础

(1)建筑史:基础建筑I * * *有6本指定教材,3本建筑史书籍,分别是《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19年底前)、《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历史分数占30-40分左右。某种程度上,这三本书废话太多,可读性不强,真正有用的话少之又少。第一遍,你要熟悉课本,对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的历史轴线有清晰的把握。然后,第二遍,你就可以看《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的精心讲义了,网上都有。第三遍是背冲刺阶段的重点。虽然三本建筑史的内容特别丰富,但其实巩坤的提问非常有规律和重点,历年重复提问的频率非常高。

②建筑技术:建筑技术的参考书有两本,一本是刘加平主编的《建筑物理学》(第四版),另一本是重庆大学建筑结构上册(第五版)。是的,你只需要阅读第一卷的结构。技术每年在建筑基础总分中占30-40分左右。一般来说,有两个术语来解释,一个简答题和一个论述题。物理和结构是最破的课程,知识点太多。刚开始复习还是挺头疼的。这两本书一定要总结教材中的重点。建议大家可以直接看学长学姐往年总结的笔记,然后把历年出现的真题背出来。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每年都有专门的术语解释。不用太担心,大部分同学不会。对于技术的复习,主要是以真题为主,把往年的真题答案背一遍就够了。直到考前1个月才开始看结构。结构就是多死记硬背,一个月就够了。

(3)建筑设计:近几年设计的分数都在80分左右,所以这部分最重要。巩坤的《建筑设计原理》教材是白煦编写的(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二版),其中包括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知识覆盖面广,但深度不够,经常需要进行相关的延伸阅读。设计部分很容易拿分,因为没有标准答案,简答题和论述题的答案都是基于个人建筑素养的积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回答问题的思维一定要发散,要从多个维度来回答问题。设计部分历年重复真题的频率也很高。我建议你一定要在考前把历年出现的真题都背下来。

巩坤建筑基础历年重复真题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往往占到总分的一半左右。所以虽然一开始看到这么多巩坤的引用,很头疼,但是后期总结重点之后,感觉越来越轻松了。只要能掌握巩坤近十年的真题,基本上能拿到建筑基础一半的分数,然后至少能拿到一个理想的分数。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巩坤建筑基础这门课是特别分等级的。今年最高分只有107,过百的好像只有三个。大部分学生成绩在80-65,438+000之间。其实这门课基本上是分不开的。

提示:不要让纸空着,即使是废话,也要全部填满,否则空纸不给你分。

第四,关于快速提问

上学的时候没专门练过,所以对快题很模糊。黎志涛的《100案例快速建筑设计》,这本书比较老了,它的造型已经被大家抄袭了,而且书中的造型已经很老了,不建议抄袭。但是黎志涛的《100个建筑快速设计案例》一直被奉为经典,有很多原因让很多人在考研过程中依然在用。一是黎志涛介绍的解题思路和平面图很好,二是画图规范很严格,不像平时画图快题那么随便。另外推荐大家多看看同济一些手绘机构出版的速写本,无限接近巩坤的速写风格。你一定要多抄多画几套平面图,因为巩坤的效果图也需要轴测图,和同济的风格很像。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对于巩坤,老师不会因为不喜欢你的风格而给低分。巩坤的老师更注重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规范性,阅卷过程更为理性。因此,当你参加巩坤考试时,保持时尚而不犯错是很好的。至于一些技巧,还是自己练吧。一个人一定要有自己喜欢的或者你能驾驭的风格。你喜欢的风格,因为你喜欢,所以你有兴趣练习。如果是你不喜欢的风格,你就不能练。至于自己能驾驭的风格就不用说了,既然自己能驾驭,就能在练习的过程中如鱼得水,收获自信。至于辅导班,我没有去一些广告满天飞的机构,选择找一个同学给我介绍一个学弟给我辅导。对于快题的效果图部分,一定要坚持练习,保持感觉,然后总结出一套套路,形成自己的快题风格。为什么叫套路?也就是任何考题都可以上,巩坤的快速做题计划不会太难。所以巩坤更适合很多不是很擅长这个专业或者是跨专业的同学。

PS:题目要求的图一定要画出来,这是最基本的条件。最后,你必须留下15分钟左右的时间检查试卷,看看有没有漏项,利用最后的时间检查漏项。最后,别忘了把个人信息写清楚,自信地走出考场。

动词 (verb的缩写)关于复试

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1.笔试:笔试分为两部分:三小时快速提问和一小时英语翻译(带词典)。

①快速提问:复试中的快速提问很重要。很多同学初试成绩不到300分,复试却不及格(不到60分),大部分直接被刷掉。复试面积不大,难度也不大。时间是3个小时。题目一般为茶室、售楼处、住宅等小型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1000平方米。

英语翻译:虽然规定可以带纸质词典,但实际上没有时间查。今年我给了三篇短文。翻译第一篇的时候,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单词就查字典。结果花了半个小时发现第一篇没看完,决定以后不用字典了。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直接跳过,胡乱写。最后还是留了一小段没写完。

2.面试:

面试在老师办公室举行。一般有5-6个导师坐在里面,然后我们按照顺序一个个进去,每人20分钟左右。首先你要准备好自己的个人作品集,进去分发给导师。你不必担心英语口语考试,因为它很简单。面试的时候,英语考官只是让我用英语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就像和你聊天一样,比如你喜欢哪个建筑师,他有什么建筑作品,他写过什么书等等。,然后根据你的作品问一些相关的问题,甚至问你的兴趣爱好。所以面试的时候要学会主动,引导老师往自己擅长的方向回答。你一定不冷。一旦被面试官引导,问题就更难了。

六、关于跨学科问题

首先,硕士学位只收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虽然招生目录里没有写这个,但是硕士学位的导师和招生办主任大部分都达到了一个* * *知识,所以我建议本专业的学生报考硕士,不同专业的学生报考硕士。如果情况具体,一定要打建筑学院招生办老师的电话咨询(0871-65902086,歧视是有点,但不是歧视,是怀疑。本科建筑学五年,你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老师会怀疑你是否有能力读研究生,所以你肯定会问的很仔细。跨专业证明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准备自己的作品集,哪怕再差也要用自己的真诚打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