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后341,000考生习惯了忙碌却突然“失重”。下一步我们应该做什么?

2020年考研初试结束,341000考生也暂时结束了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看书刷题的苦行僧生活。虽然很多同学选择了自然醒,和朋友聚在一起放松,但是突然感觉被掏空了。考研是一个慢慢积蓄力量的过程,但是考研结束后,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我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很多同学发现,虽然我不再忙了,但是我突然进入了一种“失重”的状态,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该做什么。主要是不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2019年290万考生最终80多万,2020年3410万考生。能顺利考取研究生的考生不会超过90万,也就是说有250多名考生考不上。本科毕业有很多途径,现在很多学生少了一个选择;选择少了,原来的目标应该更明确。但秋招高峰期已过,即将进入寒假,就业机会相应少了很多。另外,之前几乎没有就业准备,现在处于盲目状态。

与其找不到方向,不如先给自己放几天假,正好理清思路。

结果还没出来,大家还有机会复试,除非你主动放弃。

首先要明白,考研刚通过初试,成绩还没出来。不要急于否定自己。即使考的不理想,也可能因为选择正确而有机会进入复试。即使进不了复试,只要过了国家线,还是有机会申请调剂的。哪怕只有100%的机会,也要投入100%,复试也要提前准备,尤其是考研竞争这么激烈的时候。

专业课不能马上放下,考研刚结束,对考试题目还有印象,大概能知道目标学校的考察范围和方法,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会更有效;英语口语练习需要日积月累,不能放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打听目标导师的相关信息:研究方向,发表过的文章,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通过以前的师兄师姐了解老师的脾气,做好准备,在重新考察和联系导师的时候会更有针对性,当然也更有效率。

精心准备简历是对激烈就业环境的基本尊重。

现在到明年还有一段时间,少量单位还在招聘。认真准备一份简历是非常必要的。即使读完研究生,他们也会面临就业的问题。预计2020年高校毕业生874万,不会有工作机会自愿送到你手里。认真做好简历,是对当前严峻就业形势最基本的尊重。

接下来,就像准备考研复试,收集就业信息一样,海淘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方式,耗费精力,容易被挑剔。忙了一趟,签了三方协议,错过了更好的机会,开始后悔。虽然求职和等待复试期间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但还是要有耐心,寻求最合适的机会。可以收集的信息,包括相应专业的行业优势企业名单,招聘岗位的需求和要求,以及对你未来职业的期望,包括薪酬和发展,找出你的核心竞争力,看看是否有机会匹配工作要求;求职面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举手投足之间就可能被看穿,所以学习面试的礼仪和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就业不能局限于专业范围,也不能单纯根据企业的要求来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个人意愿还是很重要的,比如我们是介意去小城市,还是一定要去大企业。这其实是在帮助我们缩小选择范围,更有针对性地准备。

即使考研失败,也不建议选择复读考研。

虽然研究生学历很重要,但是真的不建议考研失败的同学花更多的时间一次次的去拿研究生学历,除非你真的打算走科研这条路。

一方面,至少要花一年的时间准备考试,会让你简历上的空白期再增加一年,但是会错过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随着应届毕业生身份的消失,以后找工作会更加困难。

另一方面,每年的应届毕业生会以百万计的数量增加,就业的竞争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第三,继续考研的风险太高。任何一个小错都可能毁了一年的努力,没有改变的余地。比如今年有个同学因为把身份证丢在车上,穿越1400公里去异地考研。另一个学生的经历也很相似。因为身份证过期,他也没有进考场。

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就业上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而且,多三年可以弥补这个差距。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很重要,就像准备考研一样。只要全心全意投入,就不会后悔。如果你坚持做下去,你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