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蔡、黄、米”是谁?
在书法史上,宋代有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在“宋四家”中,前三位是苏轼(东坡)、黄庭坚(傅翁)、米芾(襄阳蛮师)。从书法风格来看,苏武充满了沉浮和天真;黄庭坚纵横起,藏拔;米菲帅气大胆,沉稳快乐。他们都善于向古人学习,富有创新精神,书风独特,深受当时人们的推崇。他们列在四个学校,对此没有异议。“蔡”指谁,历来有争议,但列在四校之末。一般认为,所谓蔡指的是蔡襄()。他的书法以晋唐为基础,注重古意、法度。其正楷端庄沉稳,行书清纯秀丽,草书采用飞白之法,称为“散草”,自成体系,十分精美。洪仁宗特别爱书,曾“题元九《龙溪王》碑文,使之为人生书”,“使书成其父暖后碑”(《宋人蔡襄传》)。蔡襄的书法艺术也是当时文人所看重的。黄庭坚曾说:和蔡都是书法的英雄欧阳修(《山谷文集》)说:“莫峻独自一人活在世上,却以谦卑的态度拒绝领导联盟。”(欧阳文忠公藏)苏武在东坡题字中指出:“蔡以其才学之高,学识之渊博,蜕变之无穷,为本朝第一。”既然是“朝第一”,既然其书法一直是“主盟”,列为四大流派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但明清以来,又有另一种说法,从四家的排列顺序和书风的时代特征来看,“蔡”原指蔡京,是后人恨他之后,才由蔡襄取而代之。明代书画鉴定家在《方》中说:“宋代书法家有苏、黄、米、蔡,魏景亦。后人恨他为人,遂上堂入君耳。在苏、黄之前,不应列在之后。无疑是北京。京派笔法迷人,非莫峻可比。”明代的孙杜也说过;“蔡京是宋朝最有名的蔡,现在很容易对你无动于衷,所以晚辈就颠倒了……”(《书画后记》)安世峰《莫林快意》对蔡京的题作进一步隐晦,说;蔡卞比蔡京好,蔡京比蔡襄好。“幸知有禁而无蔡。”清代杭世俊也以“苏黄米蔡妃蔡襄”为“人为失误”的例证。可见“蔡京论”在明清时期的影响之大。平心而论,“蔡京论”的提出确实有一定道理。蔡京的书法艺术具有神韵、豪放、沉稳的特点。与保存了更多“古法”的蔡襄相比,蔡京的书法似乎更具创新性,更能体现宋代书法的审美趣味。因此,它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许多人在政府和公众中学习它的书籍。袁涛嘉义的《书史会》曾引用当时评论家的话说;“其言严而不拘,无非是规矩。书如冠剑,殿上论;行书就像你肚子里的儿子,热情洋溢,光彩照人;大字冠天下,马少。”可以反映出蔡京在当时书法艺术中的地位。其次,蔡襄的书法在北宋初年被推崇为“朝第一”,但自北宋中期宋代新书风形成以来,人们逐渐对蔡襄的书法提出了批评。苏东坡在东坡题跋中多次提到“近年写莫峻者,颇有不同意见”,“仆以莫峻为天下第一,论者非也”。虽然苏轼一直坚持蔡襄第一,但至少在北宋中后期,人们对蔡襄的评价并没有那么一致。第三,从排列顺序来看,苏、黄、糜的排列有明显的辈分顺序。蔡襄是仁宗人,在哲宗和惠宗中,排行第一,仅次于米芾。有些疑惑。对此,坚持“蔡襄说”的人反驳说,虽然至今在宋文献中未见“宋四家”之说,但南宋遗民、元代遗民王存已明确提出“四派”之说。在《后记蔡襄陶和释延明》墨迹中,他说蔡襄书法“疏而自成,当时有四家。先睹为快,东坡浑循环的样子最强,府城翁又细又硬,襄阳纵横变化,不过还是落笔比较好。如果你是冷漠的,你看看那些拿着绳子尺子的人,你就铁面无私了。由此可见,不仅指出当时有四家,而且这四家显然就是苏、黄、糜、蔡。此外,在书法史上,蔡襄的书法成就有目共睹,其楷、行、草书皆独树一帜,在拒斥书法、振兴书风方面也有所贡献。所以总体来说,他的成绩明显比蔡京多。关于排列顺序,张伯驹曾在《宋四家书》一文中指出,“顺序应为蔡、苏、糜、黄,一般读法应为苏、黄、糜、蔡,等于阴阳是一种习惯。“说明这种排列只是由发音的流畅形成的,与四大高手的辈分无关。看来“蔡京论”不是废话,“蔡襄论”有理有据。由于蔡京是“六大盗”之一,人们在情感上确实很难接受他,所以人们倾向于蔡襄。但似乎这个问题的最终结论还是要通过宋代的文献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