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志愿填报的四种模式和三把钥匙是什么?

一旦决定考研,第一步就是决定报考。和高考类似,考研二选一收效甚微,绝大多数考生都面临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可以说,选择志愿者是一个有风险的博弈过程。

申请志愿服务的决定可以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形成选择专业的意向,确定申请人,最后两者结合,综合考虑,确定第一选择,考虑第二选择。

专业和招生单位的不同组合,形成了报考本专业、跨校报考本专业、跨校报考本专业、跨校报考本专业四种基本模式。不同模式下复习备考的工作量和难度都不一样。

第一,这个专业是我们学校注册的。

这是最常见的考研志愿选择模式,也是成功概率最高的模式。一般来说,只要专业好,学校也可以,大部分考生自然会选择报考这个专业。

第二,专业跨校申请。

跨校报考该专业有两个原因:一是专业虽好,但原单位一般,考生想得到更好的招生单位。二是原单位太热门,考生选择其他竞争相对温和的单位。该专业跨校报考备考难度较大,因为虽然专业相同,但不同招生单位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学术研究重点可能差异很大,招生单位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及时获取相关政策和信息的难度较大。

第三,跨专业学校报考。

学校品牌不错,但是想换一个更好或者更喜欢的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跨专业的学校来申请。因为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难度大,而且这个难度和专业之间的关联度成反比:原专业和报考专业的关联度越小,复习和考试难度越大。

第四,跨专业跨学校申请。

对原来的专业和学校非常不满意,决心开辟新天地的考生,会选择跨专业跨学校报考。这种模式的备考工作量和难度最大,不仅要面对大量不熟悉的专业课,而且在复习资源和信息渠道上也处于劣势。

那么,考生如何确定专业和招生单位呢?我们认为,贯穿整个决策过程的关键要素有两个:考生自己的意愿和完整充分的信息。这其实就是报考的主客观条件。

考生自身的意愿和条件主要有三个因素:

1.考生的职业意愿。

一般来说,确定是否转专业主要看考生自己的意愿。很多考生在高考中的专业选择并不是自己的决定,而是家长和老师的一厢情愿,或者是在本科阶段学习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专业,于是考研就成了一个转行和实现自己兴趣和抱负的绝佳机会。还有很多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以后找个更好的工作。这些考生在判断自己专业的未来时,要从长计议,根据社会发展趋势,理性判断自己专业未来的前景,不要盲目跟风。

如果你对考研有疑问,不知道考研中心的内容怎么总结,不了解考研报名的地方政策,点击最下方咨询官网,免费获取复习资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