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生平简介
宗室王孙
李贺出生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富昌县长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他的远祖是李良,唐高祖李渊的叔叔,属于唐朝宗室的远亲。武则天当政的时候,杀了很多曾祖父后代。等到李贺的父亲李金素来的时候,他早已小有名气,家里也陷入了贫困,已经消失在长谷了。
李贺对自己高贵的唐力宗室血统非常自豪。他在健康中多次提到:“唐玄宗之孙李昌济”,“为谁孙不甘心”,“为皇帝之孙请曹植”。但实际上,他恐怕连郑皇室的直系都算不上,至少他的家族线早就没落了。
李贺在描述他的家庭时说:“我住在山上的房子里,有一亩田地。夜雨唤收租人,声暗。”(《送魏兄弟入关》)父亲李金素早年被聘为“边民”。大历三年(768),到蜀国工作。他曾经在公安遇到过他的表哥杜甫,他一生都在“流浪”。李贺出生的贞元年间,晋肃略有升迁,任陕县知府,但不久老死。母亲郑生了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住在长谷。大女儿出嫁后,家里更穷了。李贺两兄弟外出谋生,想填饱肚子。“欲见千里之外,愿打粟”(《小季绵哀行寄庐山二首》),苍凉,在此可见一斑。
李贺从小身材偏瘦,长眉长爪,长相很有特色。他很聪明,七岁就能写诗,擅长“速读”。相传李贺于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七岁。韩愈和皇甫适来访时,李贺写了一首《高轩国》诗,让韩愈和皇甫适大吃一惊,李贺在罗京名声大噪。稍微大一点的李贺,白天骑着毛驴找句话,黄昏探囊整理,烧着药膏,非常卖力。
李商隐写了一个简短的传记,说:“当恒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戏弄奴隶,骑着一头巨大的驴,背着一个古老的背包。他拿到东西,就把书扔进包里,黄昏时分返回。他老婆让丫鬟拿出来,她看了好多书,就说:‘吐的是我耳朵!’"。贞元二十年(804),十五岁的李贺在北京已经和李益一样有名了。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李贺十六岁。当年顺宗带病(中风)继位,任命王和魏之义革除弊端,推陈出新,史称永贞革新。八月,宦官、文采勾结贵族官僚改袁永贞,迫使顺宗因病退位,新政失败。次年,顺宗病死。唐人(刘禹锡、柳宗元等。)在他们的诗中有影射,指称顺宗不是病死的,而是被杀而死的。李贺成年后知道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讽刺《韩饮酒歌》。
仕途失意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十八岁左右,即诗名广为流传。元和三、四年(公元808-809年),李贺写《雁门》向韩愈进贡,听说韩愈在洛阳,李贺前去进贡。据说,韩愈和皇甫石曾经一起回访,并写下了著名的诗句“高轩过”。我本来可以升到家族第一,但是我“当年不弱”,也就是父亲丢了我。当时丧“须以三年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10),韩愈才和李鹤书劝其考进士。
那年初冬,21岁的李贺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加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飞跃月》,一举拿下,年底赴长安做学问。然而,当风扇关闭时,每只狗都不能遇见他。嫉妒人才的人造谣说李贺父亲的名字“晋肃”、“金”、“金”是“不敬”。韩愈虽以“质在法中”“录在典中”为他辩护,却无可奈何,李贺只得愤然离院。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春,19岁的李贺离开北京,回到长谷写作出城。当年10月,他再次西行至长安。停在洛阳,韩愈和皇甫石访问了安慰谁是最后来的,李贺感谢他们的“高轩国”。10月14日,李贺在洛阳仁和李芳院内辞别前辈,题写“仁和皇甫氏”。
元和五年(810),李贺二十一岁,韩愈调任河南令(河南府,辖洛阳),有诗《颜河南府秀才》,诗中“只欲写文章,不敢羡辩”。可能是对之前李贺的不幸遭遇感到惋惜,对今年的考生进行劝诫。
未能考中进士对李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写了许多诗表达自己的愤怒,并于当年返回长谷。大约是因为他是唐力宗室的后代,而韩愈因此获奖,元和六年(811)五月,李贺回到长安,被宗室举荐。经考试,他父亲的影子成为了一名官员,他被任命为礼物郎。此后,他在长安被囚禁了三年。李贺为官三年,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的社会形势有了深刻的了解。
虽然我的个人生活不尽如人意,但我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歌。这里的心境虽“如狗”,却增加了人生阅历,扩大了知识面,在诗歌创作上获得了巨大的收获。所谓祝贺诗“深刺现世之弊,直抵隐世之点”(清代文瑶词),大部分作品都产生于这一时期。他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唐代文坛的突出地位,应该说主要是由这一时期创作的近六十部作品奠定的。
晚年流浪
因为搬迁无望,名利双收,悲愤之念越来越深。再加上妻子病逝,李贺抑郁多病。元和八年(813),回到长谷休养了一段时间。然而,不甘沉沦的他再次南下,希望在南楚或吴越大显身手。当他离开长安时,他的朋友武和尚(清龙寺和尚)曾经写过一首诗《送李昌济任东靖》,祝他南征成功,结果也不好。
“九州人事如此”,他回到洛阳,告别长辈皇甫适等亲友,于同年十月十四日西行长安。元和九年(814),毅然辞去冯之职,回到长谷。然后取益阳、洛阳、合阳,入太行,深秋到达泸州(今山西省长治市)。此后,在庐州张彻的推荐下,他做了三年的副官,服务于我们时代的赵义军,帮助处理公文。
元和十一年(816),由于北方藩镇称王,割据势力猖獗,Xi石梅求变,前往洛阳休养生息,好友张彻也拉回长安。李贺无奈,只好撑着病体,回到长谷故居整理诗作。他27岁时就因病去世了。
轮廓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字长,是“昌吉体诗的开创者”。唐朝时,河南富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住在富昌长谷,后称李长谷,是唐朝宗室和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良的后代。被誉为“诗鬼”,是唐代与杜甫、李白、诗佛、王维齐名的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于丽萍吟》等名篇。他是《长谷集》的作者。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向晚唐诗风转型时期的代表。他的诗大多哀叹生不逢时,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反映了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残酷剥削百姓的情况。留下了“乌云压城欲摧”、“鸡鸣天下白”、“天若有情,天必老”等等。
李贺的诗想象力丰富,常以神话传说传情达意,故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他的诗被称为“鬼仙之言”。有句话叫“人才太白,人才太长。”李贺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和李白之后又一位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由于长期抑郁和多愁善感的生活作风,李贺于元和八年(813)因病辞掉赠官回到长谷,英年早逝,时年27岁。
扩展数据:
个人实现
官场
元和六年(811)五月,李贺经宗仁举荐,其父尹经考核后入仕,被任命为冯·。从此,在为官的三年时间里,李贺亲身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的社会形势有了深刻的了解。虽然李贺的个人生活并不如意,但他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歌。这里的心境虽然是“像狗一样”,但增加了人生阅历,扩大了知识面,在诗歌创作上收获颇丰。所谓贺诗“深刺现世之弊,切中现世之隐”。
诗意
据杜所载,李贺的诗有233首,都是他自己编辑并由蓟县学士沈保管的。宋以后四卷共220首(古今所有学者误作219首)。后来南宋吴政子作了注,根据鲍芹唯一版本,加了一卷,唐宋的记录都叫5卷贺诗录。《雁门太守行》这首诗,被列为八年级上学期苏文版《阅读与鉴赏》第六单元,七年级语文版《25课》五首古诗之一。《李平诗话》入选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鉴赏》高中语文选修课。
作品风格
李贺诗歌的诗风特点是空灵甚至怪诞,内容主要是抒发对才子的悲愤。描写想象中的鬼神世界;描写人民的疾苦;揭露时代的罪恶,批判统治者的放荡,赞美边塞战士的英勇无畏。其艺术特点是:奇幻的想象、奇幻的修辞、丰富多彩的变化和刻意的创新。诗歌意象跳跃,结构不落俗套。修辞的巧妙和诗歌语言的奇特。但它也有不足之处,如追求奇诡、虚幻,往往晦涩艰险,缺乏完整的形象和连贯的情感脉络,难以解决。
籍贯
位于三乡镇,距洛阳74公里,距宜阳县城39公里,交通便利。主要布局为:故居正门、正房、李贺书房、李贺父母居住的小院、后花园、李贺诗社等。
益阳三村以东的练昌河发源于陕县,由西北向东南穿过山谷,经洛宁县东北进入益阳三村,汇入洛河。长谷位于莲昌河和洛河的汇合处,故名长谷。旧《益阳县志》载:“昌吉(李贺)多才多艺,居长谷”。在李贺的诗歌中,有许多作品直接以长谷为主题。
根据《南园十三首二》中“宫北肖天韩琦”的句子,此宫为连长宫,建于唐高宗三年(658),又称连长宫(又称渔阳宫)、兰昌宫。连昌宫的遗址在连昌河谷,李贺的老家离连昌宫不远。西有“寒沙云山”(光武寺),南有几座女山隔江相望。著名的五华寺塔矗立在莲昌河西岸。当年很多厉害的名人,比如武则天,唐玄宗,张九龄,岑参,韩愈,白居易,元稹,杜牧等等。,都有吟诵和歌唱的诗歌。
百度百科-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