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学习?

首先是时机。起初,我有两个误解:

误区1:强迫自己早起学习。看到有些同学7点多就起床出去学习,我很着急,我也想和他们一样。所以有一个学期,我每天早上6: 40起床,7:00 15去学校湖边读英语。结果我整个上午都昏昏欲睡,那个学期的考试成绩也比较差(虽然英语考了第一)。在最后的复习阶段,我也试着7点起床,8点半开始学习,但是我发现我真的很困。11点以后就不能熬夜吃饭了,效率不高。这才明白,早睡早起复习并不是必须的,找到最佳的学习时间才是最有效率的。

误区二:出门晚了,不去自习室就是了。睡了很多次午觉都过4点了,心里很愧疚。我觉得这么晚出去自习没用,就在宿舍呆着。结果我就忍不住一直看剧,更有罪恶感。

所以,以后不管多晚醒来,只要能走出宿舍,去自习室,我都会有所收获。

这个过程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我摸索出了最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和复习时间。在期末考试前最紧张的复习时期,既能保证复习质量,又能有一个让我不至于疲于奔命的课表,每天至少能看3集电视剧(大学的时候智能手机功能还没那么强大,每天的娱乐活动都是以看剧为主)。修订后的最终评审时间表如下:

8: 00 -8: 30左右起床,在食堂包一个面包和酸奶,9: 00左右到自习室(其实我更喜欢图书馆的复习环境,但是不能起的太晚)。

9: 00-12: 30,吃饱喝足,集中复习3.5h,睡眠充足,复习状态特别好。因为早餐晚了,可以晚点去吃午饭。

12: 30-13: 00在食堂吃午饭。

13: 10-14: 00玩手机

14: 00-16: 00午睡2小时,睡图书馆(买个U型枕头)。

16: 00-18: 30下午复习时间,2h。

18: 30-19: 00在食堂吃饭。

19: 00-19: 30回自习室玩手机。

19: 30-22: 00复习2.5h

22: 15回宿舍。

通过以上调整,我每天已经积累了8个小时的集中复习时间,足够期末复习了。而且我幸福感很高,不用纠结早起。每天早上复习完就盼着中午看一场剧。晚上10从自习室出来,走在回去的路上,感觉很充实,很开心。晚上看剧的时候也会去超市买些零食吃。不得不说,工作之余的享受才是最让人放心的。每天学习这么长时间,才觉得自己值得开心。

第二,我想说一下复习节奏。我有一个诀窍就是把书看三遍。

期末复习,一般看三本以上。我不喜欢人海战术。从高中到读研再到现在工作后,习惯于学习课本,“以此为基础,以纲为纲”,没有什么取胜的招数。

第一遍:通读全书。写在书上,不要做笔记,不懂的不要钻研,先留个记号。

第二遍:仔细看,边看边记笔记。你会惊讶地发现,很多第一遍看不懂或者理解不了的东西,第二遍自然就明白了,这是潜移默化。记笔记的原则是你能充分理解并确定不需要摘抄错误,只摘抄那些考点、重要知识点和你认为需要记忆的部分(我相信大多数经历过高考的人都能判断出这一点)。摘录要尽量简洁,不要像书一样啰嗦。我一般用黑笔和红笔来提取,红笔标注重要的知识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三遍:只看笔记。第二遍我一般是把一本厚厚的金融专业书浓缩成十几页的笔记(A4大小的薄笔记本,双面),保证知识点不漏。第三遍看笔记一般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如果有时间,可以把笔记看第四遍,第五遍,第n遍,你会发现速度会越来越快。考前看笔记只需要半个小时左右。通过以上方法,我的各专业课成绩都在90分以上。

第三,说说复习质量的衡量标准。

1.以复习的进度来衡量一天的学习,而不是以复习的时间来衡量。

我会在每天复习之初设定一个进度目标,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三遍。早看完,可以选择早出自习室。如果没有完成进度,即使在自习室呆到10也要反思,第二天增加任务量。有时候我们会产生错觉,以为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以为整天呆在自习室就是完成任务了。其实这只是我努力过的错觉,真的需要用业绩来衡量。

2.考前有个预期分数,评估一下自己的复习水平拿几分。

我的目标是每门专业课都考90分以上,GPA和89分有质的区别,基本能保证拿到奖学金。通常在我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会把所有知识点从头到尾过一遍,最后得到一个效果就可以离开自习室:如果这次考试我考不到90%,那就是老师对不起我。到了这一步,其实最后的成绩并不重要,但是通过这样的复习,我最后每门专业课都考了90多分。

结论:以上是我的经验总结,主要是为了期末复习。如果是难证,那就另当别论了。我觉得我的方法更适合我这样的普通人,真正的尖子生牛人根本不用这么努力,哈哈。欢迎大家一起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