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自我人格和非自我人格吗
阿德勒说,自我是个体的追求和潜力,每个人都试图超越自己和他人的意识。
荣格认为,自我是个体意识的中心,代表一种统一的力量,整合并稳定个体的人格结构。
埃里克森眼中的自我,是个体发展你的内在指引和内在机制。健康的自我应该具有信任、希望、意志、独立、决心、勤奋、认同、忠诚、创造、关怀、爱和智慧等特征。
威廉·詹姆斯在100年前说过“自我是个人心理宇宙的中心”。
百科的解释是,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个体对自身存在的认知,是他对自己社会角色自我评价的结果。在我们的经验中,意识到我们自己的一切与我们周围的其他事物和其他人是不同的。这就是自我,这就是自我意识。这里关于我们自己的一切都是指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每一种解释都是在不断超越前人的基础上得到的。我更喜欢埃里克森对健康自我特征的描述,所以今天我们其实是在讨论如何构建一个健康的自我——一个强大而完整的自我。
弗兰克尔认为,自20世纪以来,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存在的空虚”现象。在飞速发展的工业社会中,作为社会主体的“人”被忽视甚至边缘化。人们普遍感到渺小、无助和不安,每个个体似乎都是社会快速变革的附属品。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自我,找不到生命的意义,那么他以后就会走向“存在的虚空”,从而导致存在主义神经症(维克多·E·弗兰克尔,1978)。
拥有一个强大完整的自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把自我这个概念放到现实社会中,就是“一个完整的我”,但实际上真正的自我是比较少见的,这需要知识的积累,经验的丰富,认知的升级。人的自我只有通过精神才能超越生理和心理的局限,在各种生活情境中找到意义,实现人的自我超越,这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
那么拥有一个强大完整的自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清晰的认知和方向
人社会化的过程也是自我建立的过程。婴儿期没有自我,有的是本我。遵循快乐的原则,吃饱了舒服了就快乐了。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外界的信息和刺激,逐渐开始有一种自我控制本我的冲动,开始明白“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而,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有些人就是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更不用说他们想要什么。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随波逐流,与人群遥相呼应。比如有人考研,我也考研,有人考公务员,我也考公务员。有人问,他回答,大家都在考。
没有人天生成熟懂事。他们都是在这人生的旅途中看到,听到,想到,然后明白,只是有的人明白的快,有的人明白的慢,有的人一辈子都不能明白。理解快的人,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认知并不断升级,有明确的方向并为之奋斗,所以建立了完整而强大的自我。
就像茫茫人海中的一个“孤独者”,当别人吵闹的时候,TA在思考,以一种追求真理的态度和精神与噪音抗衡,与自己抗衡。这样的人多是理性的,因为感性总会带来一些微妙的纠结。ta的强大还体现在对事物的牢固认知上。丁肇中在《以物知物的精神》一文中说,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客观地探索事物;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富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这些拥有完整自我的人,也有这样一种探索自我,成就自我的精神。
2、既有原则又有节制。
强大的自己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时候,更是待人接物的时候。庄子云:“井蛙不能与海中人言,而囿于空。”夏虫不能和冰说话,也不能和时间说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见识浅薄的人不要和他谈道理,因为他受眼界和教育的束缚。如果一个人还没有确立真正的自我,遇到“夏虫”,可能会想谈“冰”,或者争论几下,很容易打乱自己的原则,让脾气占上风。看过那些强大的自我的人会明白,在ta们眼里,你有话语权,我誓死捍卫你,但我有我的原则,我可以不参与你,但我对你的态度并没有因为你的无知和浅薄而妥协。
总是喜欢随意反驳和反驳别人的观点,这不能说是直爽,更不能说是考虑别人的感受。通俗点就是情商低,官方点就是同理心不足。毕竟没有人喜欢不假思索就反驳自己的人。
3.言行一致
很多时候我们会出现认知失调,也就是当态度和行为的认知成分相互矛盾时,比如做一些与态度相反的事情或者不做我们想做的事情,我们就会产生心理紧张(利昂·费斯汀格,1957)。为了消除内心的紧张,我会做一些认知上的调整,暗示自己做的事情是符合内心的。这里说认知失调,并不是强调有自我的人不会有认知失调,而是说TAs会避免这种心理紧张。事情发生之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他们言行的高度一致。不说就会做。这是做人的根本原则。举个反例,未能树立自己的人,对自己的言行缺乏清晰的判断,很可能是随波逐流。同时也很难对人的优缺点、好坏、对方的目的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也许,我们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另一方面,有完整自我的人,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说什么,如何看人,很少受别人的影响。
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说,人有实现自我的倾向。自我实现的人也被他称为“最健康最完美的人格”。他把人的自我实现看作是人不断调整心理倾向,实现自身潜能或潜力的需要。自我实现意味着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强调自我实现者具有强烈的成功的人格特征,是自我价值最大程度的实现(亚伯拉罕·h·马斯洛,1954)。马斯洛的观点在告诉我们,人为什么要塑造自己,这既是一种本能的趋势,也是人类成长和成功的必要条件。当然,这也是一个结果。
弗兰克尔说,“人类最美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个目标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力量发挥到极致的时候。”这是一种自我实现,一种不断开发自身潜能,真正体验到人生和自我的价值后的荣耀感。
自我建设是为了更好的自我实现,更好的自我超越。
没有自我,很容易相信他。
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就像大海深处一艘没有方向的船,无方向的漂流,最后迷失。你可以仔细想想。不建设自己,说明你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很容易看别人做事,听别人说话,也就是很容易相信他。相信别人说的和做的,模仿别人做的。这个容易被利用,也容易被欺骗和伤害。当你确立了自己,就相当于心里有了一杆秤来衡量自己和外来的东西。有了原则和方法,你就会有选择,而不是没有选择。
生活中随时可能遇到的事情,随时可能做出的选择,没有原则,没有观点,没有倾向,仍然觉得任何一方都有道理。如果你遇到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么这种情况会对你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你将要做出的选择产生很大的影响。
怎么建?
知道自己的局限
自知是一个说了千百遍的话题,也是打造自己的第一步,也就是“最简单的问题”——上面提到的我是谁。包括身体的、心理的、精神的,就像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一样,知道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是什么。这样分析自己,可以更具体,更细致。
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前提和基础,是认知升级的宝库。现在我明白了以前不知道的事,现在我会知道以前不知道的事。这是进步,是升级,是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放在自己身上,你要时刻思考和总结自己在不同的环境下是如何适应的,你的人格有哪些部分可以被重塑,你的自制力有多高,你能否在能力范围内实现自我建立。
建立自己内心的原则
我们说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原则,也就是心中有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需要不断的磨练。从众是常见的,尤其是当你走了一条很少人走的路,你会怀疑自己的选择,有时候会跟着别人的步伐走,为了保证自己内心的安全感,消除紧张感。这其中的根源在于你是否有信心坚持自己的原则,而自信来自于你目前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这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多思考,寻求背后的原因。
当我们经历某件事,或者看某件事的时候,不要觉得现在与我无关,只看热闹,看结果。无论正面还是反面的例子,都要努力寻找背后的原因,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立足点,梳理出适合自己的判断标准。这很重要,越早开始越好。其实我们很多人很容易被舆论引导。这是因为获得的信息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我们在关注事件的时候,没有太多的资源去判断,所以容易被一些主流舆论引导。当涉及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时,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多了解,多思考,才能根据背后的机制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有很多你想要的东西。如果不知道,可以先明确自己不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不想发生什么。去掉它,剩下的就容易了。生活只不过是一次探索。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上,而是花相应的精力去探索自己想要的东西,强化自己想要的东西。
愿你打造一个强大完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