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科学家认为石油是可再生资源?有什么证据?

石油作为“工业血液”,在我们的认知中一直被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来谈论,所以我们一直提倡节能,因为我们用的少。

然而,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另一种声音,即石油属于可再生资源。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有什么证据?

首先,有这样的争议,说明石油本身的来源还是一个疑问,没有定论。石油一般储存在上地壳的某些区域,其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的混合物。

一直以来,主流观点认为,石油的来源是埋藏在地下的远古动植物遗骸,经过长时间的高温高压逐渐形成。随着这种数量巨大的动植物的死亡,它们所携带的有机质不断分解沉积,然后随着沉积层压力和温度的上升,沉积岩逐渐开始形成含蜡油页岩。然后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最终形成了我们所知道的石油、天然气等等。

所以按照这种观点,石油自然是用的越来越少,因为古代留下的残骸数量有限,逐渐减少。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勘探技术的进步,人们似乎开始发现全球石油储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逐渐增加。

这是对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这一事实的极大挑战,而这一理论无法解释的是,如此大规模的石油储备需要多少动植物遗骸?而且还有一个转化率问题。从地球上动植物的出现开始,似乎达不到这么多石油储量的规模。

所以慢慢地科学家们开始认为石油可能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也就是说,生物有机转化理论变成了无机成因理论。

具体来说,石油的形成与动植物无关。他们认为,石油的形成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地球上的碳元素大多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它们在地下存在了很长时间,经过长时间的高温高压,最终变成了石油。

这一结论的证据如下:

1.美国和俄国的科学家做了实验:他们模拟了高温高压的环境,发现了大理石(CaCO3)、氧化亚铁(FeO)和蒸馏水(H2O)。当压力达到50000个大气压,环境温度达到1500摄氏度时,这三种无机物实际上会产生甲烷。

2.通过模拟估算和估算地球的碳储量,得出目前人类探明的石油可能还不到地球自身储量的千分之一,而且随着地壳运动,石油还在不断增加。

3.即使是根据动植物遗骸改造的,其实地球上也是动植物在不断死亡,所以一直在补充。时间长了,还是会产生新的石油。

换句话说,石油是否可再生,不在于能不能,而在于是否容易。以前觉得不容易,因为时间太长了。现在我认为它是可再生的,但我认为有许多方法可以产生它。

当然,目前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因为科学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石油的成因,每种说法都有它的道理。

只有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才能用事实证明它是不是可再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