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和历史怎么记?
当然,为了短期内应付考试,还是要快速记忆。
如果用一些历史记忆的方法。
本文介绍了几种记忆歌曲、顺口溜、押韵的方法。
这种方法生动好记,朗朗上口,久久难忘。特别适合高一的学生,因为他们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还比较欠缺,以机械记忆为主。如果把一些枯燥的知识编成韵文、歌曲,效果会很好。每节课的内容可以总结成几首顺口溜,老师和学生都可以编。编得好不好不重要,只要抓住教材重点,容易记忆就行。比如《商鞅变法》可以这样编:“孝治国都是有心机的,商鞅变法是最厉害的。承认土地私有制,奖励种田无徭役,废除贵族权力,建立郡县制进行治理。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军队有了战斗力。战国后期,秦国最强,商鞅变法可圈可点。”这种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机械记忆的效果大有裨益,但也不是万能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二、抓住关键词,速记知识要点——简化记忆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记忆量较大的历史知识,如某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意义等。比如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可以简化为“割三岛,赔款两亿,开四口,设厂”,然后引导学生还原成一个完整的内容。通过这种方法,不仅方便记忆,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再比如《工业革命的条件》,可以抓住“市场、劳动、资本、技术、科学”这些中心词,然后进行分析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在记忆历史意义的时候,可以抓住一些动词,比如“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和“结束了……成立了……有救了……”这样的话。
三、把握历史线索,浓缩知识精髓——绘制知识树记忆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专题复习和系统复习。复习时,教学生学会画知识树,边回忆边画,包括大标题、小标题以及每个小标题下的具体内容,就像画一棵树一样:树干、树枝、树叶。记忆时,先抓树枝,再加枝叶。我经常对学生说:“知识点分散,就像满地的珠子。如果我们用线把它们串起来,带走就方便了。”
四、结合地图,直观记忆地名——地图记忆法。
历史涉及很多地名,中国古都,世界历史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历史上很多战争等等。,所以我们需要用地图来帮助我们记忆。比如战国七雄的名字和位置,我教学生这样写:“齐秦楚赵岩韩玮,东南西北到中原。”又如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可以这样记载:从南到北,“夏光府商宁”。这样不仅记住了名字,还记住了地理位置。
五、归纳比较,寻找规律——规律记忆法
这种方法是一种更高级的记忆法,就是在搞清楚* * *的前提下搞清楚个性,往往能起到举一反三、一石三鸟的作用,还可能在generate中迸发出创造性思维。比如,通过归纳和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近代史上所有革命运动的失败,既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客观方面是由于外国侵略势力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共同压制;主观原因都是因为自身内部的问题。再比如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各国的背景都有相似之处,各自的资本主义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封建势力或殖民势力都严重阻碍了其发展。
第六,时间记忆
记年龄是很多学生头疼的事情,但也有学生不得不记。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孤立的数字难记易忘,一定要想办法让它们好记难忘。在这方面,我探索了这些方法:
(1)重大事件年表汇编。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次编出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年表、整章的年表、整本书乃至整部古代史或近现代史的年表。
(2)比较记忆法。比如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640)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刚好相隔200年;中国奴隶社会终结(公元前476年)和西欧奴隶社会终结(公元476年),一个在公元前,一个在公元后;明治维新(1868)和中国的戊戌变法(1898)。
(3)总结同一时代发生的大事。比如1861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总理衙门成立,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开始。再比如1927年期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大事:国民党右派发动了三次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生产者领导了三次武装起义,八七会议召开。
(4)有趣的一年记忆法。比如孙中山为了捍卫辛亥革命的成果,三次反抗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分别是1913,1915,1917,加上191年。再比如:1781,1783,1785,1787,1789,巧妙地把美国革命,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联系起来。
另外,记年龄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联想记忆、谐音记忆、历史上的今天等等。
七、有限记忆,提高效率。训练学生记忆一分钟和五分钟,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我也有必要在日常生活中用一些简要的大纲来记忆。
这样可以减少无效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