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专业设置

物联网工程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为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新设的专业,涵盖计算机、控制、通信技术(3C技术)、电子、信息安全、系统工程等领域。合肥工业大学是全国首批获准开设物联网专业的30所高校之一。该专业已被列为国家级专业,重点培养能运用嵌入式智能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的系统工程和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开展信息感知、无线传输、数据存储处理和应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与应用、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3S技术等。

本专业毕业生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等知识和能力,可在银行、通信、邮电、IT企业、政府机关、军事国防等行业或部门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与控制、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领域的科研工作,也可在高校从事相关教学、应用和管理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重点学科,渗透到管理与通信、制造、银行、邮电、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等各个部门的各个学科,为科研、生产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校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学校特色专业,师资、学科、科研条件都很丰富。长期的办学积累,形成了软硬件并重,面向计算机与网络系统开发应用,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应用的工程应用型、应用研究型、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办学特色。

该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现在有四个方向,分别是软件工程方向、分布式控制与嵌入式系统方向、动画方向、网络工程方向。主要专业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数字媒体技术等。本专业与金山软件公司、理工大学高科公司(年产值近2亿)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32项,横向项目7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在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出版专著6部,国家级教材9部,其他教材45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和安徽省多项省级科研项目。

现有教师8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教授14人,副教授28人,博士12人,博士后1人,其中88%以上具有硕士学位。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将计算机应用于控制、管理、通信、辅助设计制造、信息处理等领域的能力。长期以来,本专业学生在全球ICPC编程大赛、全国智能车控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各类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大赛中成绩突出,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该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可在银行、通信、邮电、IT企业、政府机关、军队和国防工业或部门从事计算机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也可在高校从事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

本专业从1958开始,是合肥工业大学的特色专业。它涵盖了电子工程、信息工程、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培养具有掌握电子电路、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等方面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现有教师3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5人,博士学位教师10人,硕士学位教师16人。博士生导师4人。

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电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编程系列课程、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电子测量技术、电视原理等。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子电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以及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专业分为信号与信息处理、微波传输与射频识别、计算机测控、网络与通信。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电子技术、网络与通信、雷达、广播电视、电子仪器仪表等领域的电子系统与设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制造,以及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专业是当今社会的热门专业之一。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通信工程高级专门人才。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选题中,要注重加强学生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跟踪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实时调整课程体系,确保“基础课深、专业课宽、新”的目标。

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电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要求掌握系统而深刻的、广泛适用于信息行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典型电子电路和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和计算方法;掌握信号产生、传输和处理技术以及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和开发通信电路和系统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所必需的软硬件知识;具有系统工程的初步知识和较强的科学实验、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对科技发展的适应能力,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具备一定的听、译、写能力;具备初步的文献检索、情报信息、初步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生产组织管理和协调的能力。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可从事:1,通信工程系统元器件及设备的设计与制造;2.信息收集、传输和处理的研究与开发;3.通信网络的开发、维护和应用;4.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应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涵盖电子工程、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等多个领域。

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电路系列课程、计算机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微电子学导论、集成电路设计、智能信息处理等。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子电路技术、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以及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和科研能力。

本专业分为智能信息处理、数字信号处理集成电路设计、微波技术应用、嵌入式系统等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研究,电子信息产品和系统的开发,数字信号处理集成电路的设计,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应用的工作,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信息安全

进入21世纪,中国信息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信息已经成为全社会的重要资源,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然而,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日益突出,如高科技犯罪、泄密、黑客入侵、病毒入侵等。因此,国家已将信息安全列为未来十年的优先发展领域。本专业是计算机、电子信息等领域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学科。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领域的高级信息安全专业人才。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网络程序设计、密码学导论、信息论与编码、网络安全与计算机安全导论。本专业与金山软件公司、合肥工业大学网络中心等企事业单位或部门建立了稳定的实践实训基地,为学生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前子模块、广东省产学研合作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厅转移计划项目、地方-企业合作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目前有教授1人,副教授5人,导师5人,博士2人,博士生4人。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毕业生可以在银行、通信、邮电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军队、国防部门从事计算机及相关信息领域的安全分析、研究和设计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电路和系统

1.学科(专业)代码:080902授权时间:1986。

2.学科介绍(专业):

本学科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通信电路与系统、网络理论与应用、信号检测系统等研究领域有自己的特色。完成国际合作、国家、省部级及各类横向项目43项,总资金近10万元。获省部级科技奖11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6部。学术梯队由5名高职生和10名中职生组成。

3.主要研究方向:

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通信电路和系统;信号检测系统;网络理论与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一级学科由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三个二级学科组成。本学科于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1981年授予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1986年授予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1995年授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2006年授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2006年授予计算机技术硕士学位。计算机应用技术获1987机械部重点学科,2001安徽省重点学科。2008年,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被评为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本学科在分布式控制技术、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嵌入式系统与Soc、图形与计算可视化、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系统开发理论与方法及环境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在集散控制和高可靠性系统方向处于一流发展水平。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以上项目50余项,横向课题10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0余项,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二等奖196项、2007年。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的授予权。

主要研究方向:分布式控制技术;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和环境;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嵌入式系统和Soc。

本专业研究生综合能力较强,能够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由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和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两个二级学科组成。本学科于1983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于1986授予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学位,2003年授予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学位,2006年授予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2010授予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学位。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2001获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本学科在数字图像分析与处理、信号检测与处理、多媒体信息传输与处理、智能信息处理、DSP技术与应用、数字通信技术等领域有自己的特色。完成国际合作、国家级、省部级及各类横向项目***95项,总资金近4000万元。获得国家和省科技奖12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6部。

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图像分析与处理;信号检测和处理;多媒体信息传输和处理;智能信息处理;DSP技术及其应用。

本专业研究生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通信、信息、电子系统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