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考研利弊谈

我觉得值得。

其实学历不是很重要,但是社会上通用的人才评价标准很重要。

我是法学系研究生,不否认硕士学位的学术价值和个人能力的提升。事实上,硕士学位早已成为法律领域新一代骨干人员的标配。当然,法学系统的博士还是比较少的。毕竟,法律往往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每年都有很多毕业生。理论上来说,硕士群体应该占很小比例,但统计显示,双一流本科生比硕士生少。

我们普遍认为企业更倾向于招硕士,但其实本科时代的竞争压力很大。很多企业会在普通高校开设双一流本科和硕士的绿色通道。无论是培养还是未来的晋升,双一流本科教育的竞争力都是很大的。

第一,一流本科学生年龄较小,短期内大多不会考虑结婚。高考后的全国选拔,大学里接受的高等教育,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学术素养,以及自身的可塑性,都是非常好的。通过与企业的磨合期,应届毕业生对企业的忠诚度会远远高于社会招聘。

第二,研究生可能不如一流的本科生,但能经历自发的考研过程和国家研究生培养过程,学术水平和学习能力也值得肯定。企业购买员工的劳动和时间资源作为生产资料,劳动者是否花了二三十年时间接受国家教育不是企业考虑的范围。如果后期不能创造出相应的产出,即使是研究生,工资也只会比普通本科人员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人力成本的增加,普通本科生后期的年薪很可能会比原来的本科生加薪5年后还要高,这在大型互联网公司非常普遍。涨薪和跳槽都很难,所以新同事的起薪可能会比老员工在多年涨薪后的起薪高。这并不违反劳动法,只是个人在公司的进步远远落后于市场发展的水平。

分割线和分割线。

中国的高等教育真的能让人发生质变吗?

可惜不能有质的改变。目前我们经历的是社会职业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可以更好地兼顾公平,但也容易被专业束缚,最终从大家身边消失。国外的情况不怎么样,这是锅饭必然的现状。毕竟当师生比例达到10:1,就不可能兼顾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

如果你想进步,你必须有意识。

试想一下,如果把上大学或者考研比作一座武术塔。这座塔被称为“象牙塔”,不是极有才华的人是进不去的。塔中有武林高手,境界高。我们每个人进塔门之前,都会有人告诉你,这个塔里的每个师傅都只教自己的武功,还有很多师兄弟跟你学。师傅不在乎任何人的武功入国。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关门修行。你的弟子平时不受老师约束,经常懈怠功课,以至于入乡随俗。将来你可能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你要用四年的时间才能入塔,然后四年后你自然会出塔。塔里的生活无聊又无拘无束。除非你有很大的智慧和毅力,否则出塔可能一无所获,就像今天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愿意入塔吗?

我相信,如果没有人认可这个塔,很多人是不愿意进去的。

即便如此,即使出塔就入境,也与当年无异。如果可以被各种门派争夺,那就算花四年时间,怕什么?江湖上各大门派都认为入塔的人都跟过武林高手的课,功底过硬就是证据。就算四年过去了,如果他们以后能在我们门派有大作为,又有什么意义呢?就算真的很平庸,从外面招个徒弟也是刚刚好。作为曾经入塔的成员,虽然门派内竞争残酷,但是资源丰富,可以继续修炼。而当初放弃塔的人,很可能已经成了山里的老农。

学历和文凭有时候真的只是显示价值和传递信息的功能,就像高端人士的腕表和富婆的钻戒一样,是地位的侧面表征。

反过来说,高等教育不是必然的吗?不是,教育从来都是必然的,包括学校知识教育,家庭素养教育,社会价值教育,但只有学校教育才能对社会做出统一的评价,也只有制度是一样的,所以思想也是一样的。家庭、社会、公司不可能得到如此广泛统一的评价,但也有这样的功能:世界500强公司工作过,书香门第的家庭,市级优秀青年,都可以起到侧面评价的作用。

但不得不说,像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等等。,都是在学业中途创业的。这能说明什么?众所周知,如果我们能够不依附于各种组织和财阀,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财富,就可以独立于人才评价标准之外,当然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拿文凭。毕竟股神巴菲特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一定能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