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指导:避免考研“从众效应”?

1.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

想要做好工作,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前提。目标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我们想要成为的人以及我们在情感上承诺的事情的心理表现。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流浪,浑浑噩噩的活着,永远达不到理想的彼岸。目标对于考研来说尤为重要。当这个目标确立后,一切思想和行动都要围绕它来进行。

但是,在设定目标之前一定要三思。首先你要想清楚到底要不要考研。很多考生从开始准备考研一直到进考场都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大学毕业后,找工作的途径有很多,考研,出国,经商,创业等。但也有一些考生,要么受父母引导,要么受就业形势压迫,要么受其他同学鼓励,却义无反顾地毅然加入考研大军。在此,我们建议考生在报名前一定要权衡考研的利弊,根据自己的志向、兴趣、基础、能力、职业前景、地域、行业等,做出自己的未来发展规划。一旦决定要考研,就会全身心地投入。

决定考研后,要确定自己想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这也是一个很难选择的问题。我想提醒考生,热门学校和热门专业不一定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多考生选择跨学科跨专业报考,有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有的是为了以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在选择专业时,他们也要综合考虑自身情况:你对这个专业了解多少?你适合这个专业的研究吗?这个专业未来前景如何?不能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只是听媒体和周围人说某个专业出路好,工作好,一定要听自己内心的选择。

确定了要报考的专业之后,就是选择学校的时候了。这个时候,考生更容易发烧。有的考生为了实现高考未能实现的理想,义无反顾地选择热门学校,有的考生为了提高学历的“含金量”,选择热门学校。导致部分学校部分专业的复试招生比例达到30: 1,而同一专业其他地区的部分学校甚至没有满额招生名额。其实高校招生有以下特点:1。地域差异明显,其中北京的大学最受欢迎,西南地区相对冷门。2.名牌大学、重点大学、非重点大学差异明显,有的相差超过10倍。在这些表象的背后,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名牌大学和重点大学的复试录取分数线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不同地区的学校在30分以内的退场也没有明显的差别。北京高校的研究生不一定比其他学校的研究生吃香。因此,建议考生在报名前冷静分析这几年学校、就业形势、分数、录取率的差异,选择一个相对安全、有竞争力的目标,这样自己的考研之路会变得更加顺畅。

想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需要了解自己,了解环境。你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做一个简单的“考研职业规划”,我们称之为“5W1H”法。

什么?你想要什么?这是一个目标设定的问题。明确的目标是考研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

为什么?为什么要考研?这是一个定义考研动机的问题。

在哪里?你想考哪里?这个问题可以帮助你确定想要入读的学校和专业。

什么时候?你想什么时候考试?有的同学大学一毕业就想读研,有的同学想先工作再考研,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决定。

谁啊。有和你一起考研的同学吗?你身边有没有熟人参加过考研?向参加过考研的人请教一些经验,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少走很多弯路。如果能和很多考研的同学一起学习,可以一起讨论问题,在心理上互相鼓励和支持。

怎么会?你想怎么准备考研?这个问题是关键,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复习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时间,对专业的熟悉程度等等来考虑,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2.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正确的信息

当我们对事物了解不多,得不到足够或不准确的信息时,最容易产生从众心理。毫无疑问,考研期间各种信息对每一个考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信息的占有和利用程度直接影响到备考的难度和录取的机会。考生需要综合各种渠道的信息,才能对情况有一个相对客观正确的认识。

在收集信息时,我们还需要考察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真实性和权威性。所以,如何准确及时的收集信息,收集什么样的信息,就成了入考前的重中之重。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有以下几个渠道来收集考研信息:

首先,报纸,互联网和其他大众媒体。特别是互联网传播公共信息的速度非常快,有专门的网站对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查找起来非常方便。但一定要注意辨别信息的真伪,找到可靠的来源。

二、招生单位。由于招生单位是专业考试的命题人和最终录取人,其信息无疑是最权威的。考生可以通过学校的研招办、报考部门和相关老师获取信息。

第三,人际网络。当然,最好找一个刚考完本专业研究生的哥哥或姐姐,不管是熟人,还是别人介绍的,甚至是陌生人。

第四,权威辅导班或者一些专业的考研服务机构,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直接获取所需信息。

第五,也可以在大学网站的BBS上留言,采取付费购买的方式获取一些难以获得的考研资料,比如专业课笔记。

当然,收集信息只是一项基础工作,并不能代替掌握知识本身。所以,在考研过程中,考生不必在这方面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一旦获得所需信息,就应该立即投入到学习中去。

树立信心

考研的盲目心理和从众心理,往往是因为不自信造成的。如果自信心不足,考生很难对自己和环境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也很难在备考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以下是考前常见的八个关注点:

如果你考不好,你的前途就完了。

别人肯定比我强。

不多考就可惜了。

考不好怎么跟父母解释?

这次考试的题目可能很难,我可能做不好。

⑥如果考前不吃香不睡好,身体能承受吗?

我讨厌考试。它们让我不安和紧张。

不考就太好了!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担心,但是有一个方法可以克服这些担心,那就是把每个担心一个一个写下来,然后把消极的原因一个一个写下来,从而改变自己的消极认知,达到树立自信的效果。反复的担心和焦虑是没有用的。考生需要行动来证明自己,给自己信心。当然,在做每一个决定之前,都要综合考虑自身情况,结合自身现状做出选择,做到每一步都有理有据,才能自信。

名词解释:从众效应

在美国有一个很流行的故事:一个人白天在街上跑,另一个人看见了,也跟着跑。结果整条街的人都跟着前面的人跑了。场面相当壮观,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原来除了第一个跑者,其他人都不知道跑步的真正原因,只是因为第一个跑者带动了其他人跟进。就这样,满大街跑的人在别人眼里都成了疯子。心理学上著名的“阿西实验”表明,约15%的被试平均做出了3/4次从众行为,所有被试平均做出了1/3次从众行为。

推荐阅读:2016考研指导:把握五类信息。

如果你对考研有疑问,不知道考研中心的内容怎么总结,不了解考研报名的地方政策,点击最下方咨询官网,免费获取复习资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