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学生考研越来越难?

大学的时候喜欢去图书馆看书,各种书都会拿出来浏览。很少有人去图书馆看书,却把它当成了自习的地方。即使他们看书,也只会看相关专业的书。他们认为看别的书是浪费时间,很多人拿一个实用价值去评价一件事该不该做。这看起来很聪明,但实际上是一种愚蠢。记得一次英语考试中读到一段关于美国大萧条的内容,很多人都很难理解。幸运的是,我以前读过关于美国历史的书。当时看那方面的书纯粹是想了解,没想到后来帮了大忙。

读书学习真的不应该有太强的目的性。其实你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很多大学生毕业后觉得大学里学的东西没用,几乎什么都要从头学。在前期,他们甚至比那些学历较低的人还要差。人们不禁认为,读书无用论又盛行了。大学学习真的没用吗?一切都是低人一等,唯有读书高,读过书的人一直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大学生自然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一旦考上了好大学,就意味着自己会有一份好工作,人会变得博学多闻,无所不知。达到人生巅峰指日可待。读书的目的明明是为了高考,其实是狭义的理解。

读书不一定是学校的只读课本。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现在的大学教育好像是一个封闭的圈子,他们教的东西和社会严重脱节。很多领导最怕带大学生,宁愿找一些有社会经验的,大学差距大的,包括同样的985,265,438+065,438+0院校。抱着功利的心态去学习,最终是片面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去了解。上大学只是一种方式。不要夸大他的作用,也不要忽视他。很多高中生被问到他的理想是什么。我只说了一句话考个好大学。每次看到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我都感动学生们努力学习。同时更多的是一种悲哀,一种对阅读畸形的理解。

没有高考,你能做什么和富二代竞争?白的话让人觉得高考是目前中国最公平的手段,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但随着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贫困家庭很难生个儿子。有的家庭并不富裕,但还是被惯坏了。公平只是相对的。在规章制度公平的情况下,很多人会想办法改变个体差异,富裕家庭会请私教上培训班。贫穷或者普通家庭完全靠自己的觉悟,这种分化就形成了。所以,即使制度规则是公平的,过程和结果也没有那么公平,就像一个普通人挑战一个拳击手,即使在统一的规则下,结局也早已注定。

找出为什么阅读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要功利。道德修养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专业知识的能力可以提高。也可以向别人请教。良好的品德是你发展的关键。提前做人,前文科硕士也要看徒弟有没有品德。在学校里,只关注知识本身,知道它是什么就够了。很多人会好奇我离开校园学到了什么。其实我的初衷是错误的。大学的经历非常宝贵。毕竟很多人都没有过这种经历,只是别人有限。我很反感现在的人以为进了大学就万事大吉了。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他的意义。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你不需要学习。学历再高也不是你的优势资本。把考名牌大学作为最终目标是完全错误的。你想做什么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