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陶汉华、吴秀福、蒋建国信息

陶汉华

简历

陶汉华,男,1951岁,1月龄,山东省莱芜市人,党员。

1976 12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留在中医教研室。1985 65438+2月我校硕士毕业。1992年7月晋升副教授,任金桂教研室副主任。1997 10升任教授,任金桂教研室主任。1995年5月入选硕士生导师。2004年6月被浙江中医学院选聘为博士生导师。

本文主要研究中医杂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发表《眩晕辨证论治总结》、《鳖甲煎丸新解及临床应用》、《百合病与散发性脑炎》、《补肾方临床应用体会》等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8部,主要有《中医病因病机》、《刘仙林学术经验总结》、《金匮要略选释》、《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技巧》等。主持科研项目“甘甜可乐苦法防治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1999获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肾阳虚动物模型及其基因表达研究”和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两项。1995获山东省优秀青年中医,1997获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届十佳优秀教师。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国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大师的经历

学好中医,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或中医老师,首先要夯实中医基础理论。在学好中医基础理论的同时,要广泛学习、涉猎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知识,从而掌握中医理论和基础知识。其次,一定要坚持临床,“纸上谈兵,不知如何做。”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源于临床,学习中医理论的目的是为临床服务。只有通过临床实践和细心体会,才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中医理论。尤其是作为一名中医老师,只有具备深厚的临床功底,才能讲好、活好中医课程。第三,我们应该学习和吸收现代科学和医学知识。中西医应该取长补短。特别是要把西医的辨病和中医的辨证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医学诊断,发扬中医治疗的优势。第四,要注重道德修养。做医生,要有慈善,要有人道,要有对病人的同情和怜悯,这些都是真诚造成的,只有大医生才能做到。第五,要继续学习和研究,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医无止境,学无止境。随着自然和社会的不断变化,疾病也在不断变异。因此,在学好原有理论的同时,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发现、分析和解决新问题,推动医学不断发展进步。

名师寄语

医生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挽救病人的生命,减轻病人的痛苦,是一种仁慈的技术。患者只有解除痛苦,乐于感恩,才能感受到自己的身心愉悦,才能感受到自己的社会价值。普通学生,高中从数理化的王国,转而学医,尤其是中医。一开始他们不感兴趣,上课也不听。他们越听越烦。他们学得越多,就越不想学。一些学生考试不及格。后来他们干脆破罐子破摔。老师真的很同情他们。人生十有八九不幸福。可能这些学生不愿意参加高考,但是被调剂录取了,但是来了就安全了。

如果你安下心来好好学医,将来一定会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有好处。同学!“如果盛年不回来,早上很难起床。要及时鼓励,时间不等人。”

名师之言

书山有路,药海无涯。品德高尚,知识渊博,意志坚定。

撑天地,抓阴阳,勤求古法,博采众长。

医无止境,学无止境。

修远的医疗之路很长,我会为此上下求索。

吴秀福

1.简历

吴秀福,女,55岁,教授。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仲景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仲景理论学会会员,山东省科技评审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人从事《伤寒论》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我在大专,本科,成人教育,留学生,硕士,博士都教过,也在国外教过书。曾教授中医内科学、方剂学、温病学等学科,从事医院内科临床工作,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担任主编、副主编编写国家级、校级教材及各类专著16余部。主持校级教研项目6项。1996获山东中医药大学“三育原理”先进工作者;1997 2004年获山东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受到学校表彰;2000年获山东中医药大学单科教学优秀奖;2003年获得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论》精品课程。2004年获得山东中医药大学副主编的《伤寒论》优秀教材奖。2004年,山东中医药大学获得单科教学优秀奖;2004年被评为山东中医药大学优秀本科教学教师。2004年获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年获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7年获得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学优秀奖。《伤寒论》多媒体课件获2004年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名);《伤寒论讲义》获2004年一等奖(第二名)。

我教的《伤寒论》课程获得了2003年优秀课程奖,2004年优秀教材奖,2005年我校优秀课程,2007年我省优秀课程。

擅长治疗外感发热、咳喘、咽喉肿痛、鼻炎等。具有经方,尤其擅长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肠炎、结肠炎、胆囊炎等。对妇科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也有较好的临床经验。

2.名师经验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但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教给学生基本的概念、知识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比较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课程表上要科学。因为《伤寒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学生还没有经过临床实践,所以教学一开始就要慢,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和掌握。当学生达到一定水平,掌握了《伤寒论》的学习方法,课程自然会加快。二是开展讨论课,启发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学习中医。逻辑推理是分析问题的重要方法,对于中医学习同样重要。三是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医案,创新发散思维,不局限于课本,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伤寒论》中的方证进行论述,初步学会六经辨证论治方法,为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科生要掌握基础知识,属于应用型人才。研究生是给你出难题,你来研究解决的人;博士生要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自己解决。

3.名师寄语

学生首先要树立扎实的专业思想。既然选择了医学,就一定爱她。其次要注意学习方法,综合运用笔记和教材,学会学习;第三,要勤奋,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四学生知识面要广——中医、西医、现代研究都要懂;专业知识要精进——多做研究,写读书笔记;动手能力强——现代科技工具必须会操作;综合能力要高——包括思想素质、社交能力、工作能力。

4.名师名言

作为一名教师,你应该在学习上严谨,勤奋,务实,不浮华,在学习上正直。

作为一个医生,要不遗余力地学习经典,以经典求完美,修德修仁。

5.名师先进事迹

一是精通业务,爱岗敬业。

10年来,由于扩招等因素,每年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都在600课时左右。虽然工作任务繁重,但我们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不断努力备课,加强学习,在讲课中不断提出问题,开拓思路,将中医的研究方法和临床医案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了专家和学生的一致好评。近年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将传统死板的经典课程变成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经典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教学桥梁和学校科技文化节的论文,以及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都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

从教30年,在三尺讲台前,我一直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无论家庭事务多重,无论身体多病,我总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1999年,由于种种原因,教研室只剩下两个老师,分层次教10个班,任务繁重。在领导的帮助下,我们尽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来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2003年,学校开始迎接评估,带领教研室全体教师完善教研室工作制度,制定了7个不同层次的教学大纲。主编新出版了现行教材《伤寒论》的第三版和第四版。2000年,我获得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单项教学优秀奖。2003年获得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论》精品课程。2004年获得山东中医药大学副主编的《伤寒论》优秀教材奖。2004年,山东中医药大学获得单科教学优秀奖;2004年被评为山东中医药大学优秀本科教学教师。2004年获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年获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7年获得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学优秀奖。本学科被评为重点学科,《伤寒论》被评为校级、省级精品课程,现行自编教材《伤寒论》被评为教学一等奖,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被评为教学二等奖。

第二,努力工作和卓有成效的科研

虽然他年纪大了,但他尽力跟上现代科技手段。近年来完成校级科研项目4项,在研3项。在完成的项目中,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学校科技一等奖、学校科技二等奖。

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完成小柴胡汤实验研究5项,发表研究论文2篇。近年来,我们继续研究气体化学理论在《伤寒论》辨证中的应用。

自制《伤寒论方证研究》多媒体课件、《伤寒论》教学课件、试题课件、实验研究方法思路等。,补充了这门学科的教学方法,丰富了《伤寒论》的教学内容。参与编写《伤寒论》规划教材和《伤寒论案例》教学教材,均已出版应用。主校编著了《阴证简例》,副主编了自编教材《伤寒论》第三、四版,均已出版应用。目前有五个研究项目。

三、教书育人,润物细无声

教书育人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师的天职。除了在教学中融入教育,更重要的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86级、86级、94级的班主任,我占用了很多业余时间。除了配合辅导员搞大型活动,我还开了很多对学生有益的活动(晚会、美术、知识竞赛、知名教授讲座等。).在学生苦恼、抑郁、失意的时候,在考研、工作等关键时刻,我和学生谈心,看望生病的同学,和同学谈心。学生们写下了“您是学生们最尊敬的老师”、“您像母亲一样关心我们,这是真的”、“您深深的关心让我从心底里感到师生恋是那么的无瑕和真挚”、“我们的班主任,您无私的教导和帮助将会被铭记一生”。看到他们成为了今天中医的栋梁,我知道了一个老师的天职的意义。

这个导师制建立以来,每年带三个本科生,现在本科生13,研究生13。我感到责任重大,尽力在各方面帮助他们。这些学生都是尖子生,但也有烦恼,有人生困惑。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总是耐心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本科生多次在学校文化科技节中获奖,均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知名中医院校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有1人获“山东省优秀研究生”称号,3人获知名中医院校博士生,毕业论文中有4篇获优秀论文。剩下的研究生在教学或临床岗位上起到了示范作用。他们来自各大医院令人印象深刻的工作成绩,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一个老师无私奉献的幸福。我还被评为“三教九流先进工作者”。

蒋建国

蒋建国,男,出生于1953年4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书记、常务副院长,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理论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疗健康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和重点领域:《伤寒论》辨证论治思维方法研究。

研究分为三个方面:

《伤寒论》辩证思维特征研究;

外感病(内热外感)临床辨证论治:

仲景方对肝炎(乙型肝炎)的辨证论治研究。

目前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的科研项目有:

中医外感发热辨证方法学研究(六经辨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

山东省教育厅中医全科医学重点专业建设研究

头表汤治疗内热型感冒的临床评价: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

中医药在社区医疗实践中的作用研究:山东中医药科技项目

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主编图书(教材)12册,出版图书1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