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学生处理宿舍关系(群)这么难

大学里的“宿舍关系”总是很微妙的,尤其是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主力军之后,宿舍关系的协调也逐渐成为一个被高度讨论的话题。其实不管是70后,80后,还是90后,都或多或少会被这个问题困扰。那么,如何处理好宿舍关系,可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其实对于大学来说,把学生、三五个学生或者七八个学生同时放在一个房间里,考虑的可能不仅仅是学校资源配置不足。即使学校有足够的空余房间,学校也会让学生过集体生活。高中阶段,大家很大概率可能来自同一个城市甚至同一个地区,生活习惯几乎一样,说着一样的方言,放学后几乎都回家了,在学校的时间全部用来应付学习。所以和人的交流在大学之前的学习生活中几乎是空白(出自胡慧丽画的漫画版《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让学生过“社交生活”,某种程度上也算是锻炼或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就是问题所在。由于上大学之前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训练,所以期望进入大学就能有一段好的感情显然是一种奢望。当然,造成宿舍关系僵化的微妙因素还有很多,我们可以一一分析。首先,从婴儿期到成熟期的心理转变需要时间和事件的磨练。现在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岁左右,是成年到成年的过渡期。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占多数的背景下,大部分学生在心理或性格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眼里没有异议和反对的余地。在宿舍生活中,需要的只是包容和配合,因为每个人来自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习惯,不仅有起床和睡觉的习惯,还有早上读书和大声朗读的习惯。可能宿舍里每个人都很不一样吧。在心理期还在走向成熟的同学中,这些对立面就成了他们眼里装不下的沙子,大家都这样行事,宿舍自然就成了纠纷频发的战场。其次,缺乏独立人格和团队精神。当代大学生很大程度上缺乏独立人格和团队精神。这不仅仅是教育在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的缺失,还有独生子女、社会风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高中,大多数学生只关注他们的学习。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所以可以掩盖一切丑陋。同时,大部分学生过着“口对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的自理问题上也非常薄弱。这几乎是大多数学生心理幼稚,对父母家庭依赖的根源。进入大学后,地域的阻隔使得依靠父母的条件基本丧失,没有新的替代依靠。于是小脾气小脾气立刻爆发,成为宿舍里不合群的因素。同时,由于激烈残酷的学习竞争和大学前相关教育计划的缺失,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团队精神。在宿舍的小群体里,他们没有为别人着想的习惯,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和理解室友。这种处事方式必然会成为引发宿舍关系问题的导火索。最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带来的失落。每个高中生进入大学,总会听到哥哥姐姐们说“大学是天堂,高中是地狱”。显然,在准大学生眼里,大学是一个自由、开放、轻松的地方,那种环境是每个高中生都向往的。但是进入大学后,突然发现肩上的压力还是不小。就业、考研等那些遥远的事情就不用说了,需要一段时间。虽然可以拿着毕业证毕业,但是社会评价标准摆在那里。想找个好工作,有个好事业,现实中还得努力。而且大量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是本地的优秀学生,自信从容。进入大学后,全国的精英聚集在一起,突然发现自己的水平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在同学面前并不占优势。慢慢的,他们可能会变得孤僻自卑。这样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恶化宿舍关系。其实无论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仅仅用几句话是无法描述清楚的。对于那些大学宿舍关系不好的同学和即将上大学的准大学生来说,处理好自己的心态,做好自己的准备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即使宿舍里有上面总结的几类人,也不用太担心。处理关系的重要因素是沟通。毕竟你们要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几年,多沟通多交流,巧妙化解矛盾,自然会有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