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许多大学生进入校园后出现了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高校的重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因素。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论文,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希望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初探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

摘要: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个性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反措施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641文献识别码:A文号:1003-2851(2011)09-0-01。

大学阶段是年轻人心理快速成熟的时期,也是人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大学生面临着身心发展、前途、与人相处、恋爱等各种心理发展任务。正是这些任务促进了他们的心理发展和成熟。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辍学,一些自杀、杀人等非正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这些都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和重视。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社会因素。1.文化和媒体引起的认知问题。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大众传媒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多元文化背景、多元价值选择的社会。大学生的求新求异心理使他们面临着追求与现实的不相容。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缺乏鉴别能力和辩证思维的指导,给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负面影响。长期的心理障碍必然会给心理素质带来不良影响;2.社会竞争的压力。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人才培养和就业制度引入竞争,大学生面临着各种竞争压力。比如就业压力,公考考研压力,住房制度货币化以及社会用人不正之风带来的压力等等。一系列的比赛对于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当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遇到各种挫折时,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同时,市场观念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功利化、实用化的价值取向是部分意志薄弱、道德水平低下的学生出现政治信仰危机、道德滑坡。

(2)家庭因素。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家庭环境会对人的一生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早年形成的人格结构,会在后期的心理发展中深深烙印。家庭不和、父母离异、亲子关系紧张等因素都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痛苦、嫉妒、叛逆等负面心理反应。很多父母渴望孩子成功,把孩子的学习放在中心位置,却往往忽略了对女儿能力、兴趣、需求的了解。这类大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往往缺乏适应社会和生活的能力。虽然他可能在性格上表现出诚实、礼貌、细心,但在人际关系上却常常表现出害羞、自卑、敏感、容易屈从他人。有些家长用过度的情绪满足孩子的需求,唯恐孩子受到什么挫折。这类大学生会形成依赖型人格,遇事退缩,缺乏同情心,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和自信心差,容易受他人影响。有些家长放任自流,对孩子的行为几乎没有约束。这类大学生很可能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很难适应集体生活。那些家境不好的大学生更容易自卑,缺乏自信,甚至认为社会不公平,命运不好。

(3)学校因素。第一,环境和角色的变化造成心理不适应。进入大学后,学生开始过独立但集体的生活。在生活中,从父母的安排到自己的照顾,都有一种不适应感。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远离家乡亲人,时间一次长达一个学期,没有父母的照顾,加上“学习困难”、“生活条件差”、“生病”。他们的情绪脱离了失落感,有很深的挫败感。第二,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影响。进入大学后,“自主”学习取代了中学的“填鸭式”。以前学习上的“尖子生”要面对文体特长、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和知识,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第三,人际氛围的影响。一所大学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不同,性格和习惯的差异就更加突出。由于缺乏沟通技巧和能力,一些大学生会处于“疏离”状态,从而产生紧张感、不愉快感、烦恼感甚至敌意和仇恨感。第四,不良校园文化的影响。高主题的背后,也会有不良文化辐射到校园。偶像化的狂热,追逐时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牌桌餐厅,月前花前月下等等,这些校园中的负面现象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一些大学生颓废,毫无生气。

(4)性格因素。青年时期是人类生活中心发展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心理冲突时有发生。心理冲突对人格的直接影响就是心理压力。如果处理不好,人会陷入无尽的迷茫和抑郁,影响心理健康。大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自我认识不全面,自我控制能力仍然较弱,自我评价不客观。有的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自以为是;有的只看到自己的不足,缺乏自信;有的对自己期望过高,麻木自大;有的人对自己不抱希望,得过且过;有些人甚至对自己一无所知。心理承受能力低、自控能力差、身体早熟与心理滞后的矛盾、少数学生的身体缺陷等诸多因素,一旦关系失衡,将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应紧密合作,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是大学生的聚集地,要发挥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行动起来。

(1)建议尽快建立一支专兼职队伍。学校要分批培养辅导员和“两课”教师,争取尽快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队伍;要对从事学生管理的干部和学生干部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建立与专职队伍配合的辅助队伍。同时建议高校在“两课”评价体系中增加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内容,落实到相关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上,并对心理健康和咨询机构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二)做好宣传教育和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分析和预测学生的心理发展,使工作有针对性。要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要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有重点、分层次地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3)搭建心理健康问题治疗平台。应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门诊、咨询热线、邮箱和网络平台,预防心理疾病和恶性事件的发生,特别是让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得到及时的指导甚至矫治。学校要高度重视心理咨询,不能流于形式,不断提高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加大心理健康课程开发,加大学校社团建设,营造和优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良好校风、学风和团结友好的人际氛围的形成,形成群体心理健康环境。

点击下一页了解详情> & gt& gt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