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几乎所有人都掉进了“第一学历陷阱”,什么都不做?
我只是掉进了陷阱,因为我本质上是渴望轻松的生活,我没有动力。和学校没关系,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为什么人家反击,我掉进陷阱?
不是理想的学校,但是就业困难的专业同样很有天赋。高中成绩很好,高考失利,志愿填报很差。我在北京跌到了一个普通的211。虽然是211,但是在北京是垃圾,第二年专业刚成立,是实验。
我个人一开始也有很多想法。本想跨专业跨学校考研。目标很高(人民银行),我不够努力,进不去。想跨行业找工作,但是准备不够,不想太辛苦。最后回家考了公务员。混了一科10多年,有了两个孩子。可以说我是因为错误的目标定位而一事无成,而是因为不愿意吃苦,不愿意付出,自找的。
同一个专业,同一个学校,也有很多同学考砸了。全系50余人,保研10余人,同济部分,北京理工部分,3人申请奖学金出国,10余人顺利考研。我们专业不好,按专业就业几乎不可能,但是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规划,都实现了。10的聚会上,有人定居国外,有人成为大学老师,有人成为金融机构董事,有人转行编程年薪百万,有人考了北京的公务员职级,有人设计的首饰销量看好。
虽然没有成名,但是过得很充实,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进名校和转行。完全可以攻一级。就看个人努力了!
相比较而言,第一学历是最公平的。
第一学历很重要,但不代表不是985、211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就一定是“对不起生活”、“不幸福”、“平庸”。
短期来看,名校毕业的学生凭借学历可以获得很好的就业机会,获得更好的待遇。
从长远来看,每个人的发展都要看工作后的实力,有能力的人是优等生,平庸的人是劣等生。985名校毕业生也卖猪肉,吃低保,有流浪。这些人的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从竞争平台来说,名校毕业的大多是研究领域或者高层管理系统,和普通人不在一个频道上。你在担心什么?
名校毕业生同台竞争也很激烈。他们不努力,随时被更优秀的人淘汰,日子也很委屈。
社会各行各业发展,三教九流,每个行业都需要人才,学者,工农商,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来发财,过上好日子。
大学生朋友看问题的角度很片面,和自己的缺点较劲。当然,人比人受欢迎。应该看到社会的广阔世界,每个人都有生存的空间,都有用武之地。
诗人李白说,“既然上天给了人才,随它去吧就录用了!,旋一千银子,全回来!”。这句话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人们追求幸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我想告诫年轻的朋友们:
不要以为你的第一学历是名校出来的,你就躺在自己的舒适区睡觉。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你过去比别人优秀,不代表你一辈子比别人幸福。
不要觉得自己第一学历不如别人,就自暴自弃,抱怨别人,什么都不做;我以为天要塌下来了,我很痛苦。
专科生的朋友们,抛弃一切烦恼,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努力,搏击长空,风雨过后总有彩虹。
我是:@京京京京京京京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20多年前,我上的是重点大学,后来成了211的大学。我当时处于不高不低的状态,工作上长期接触不同学校毕业的同学。第一学历对一个人的成长有没有影响,对他以后的人生发展有什么作用?本文将根据我的亲身经历谈谈我的感受。
第一,高校学风影响很大。低第一学历入学的学生,大部分在高中时都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能考上大学是非常幸运的。这些学生普遍抱着天天出家的心理,在大学的轻松环境中充分释放自己。打游戏、打牌、逃课、逛街已经成为日常学习生活的主流,但是好好学习会被嘲笑。少部分学生高考未能实现目标,在学校长期停留在心理自责中。如果不能及时反省自己,就会主动改变现状,自怜自艾,轻易放弃。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下,那些想学习的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决心在压力下继续学业,很容易随波逐流,迷失自我。
第二,学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和高中学习一样,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和学习氛围上。很多普通高中生做着同样的努力,但是最后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学校之间的成功率会有天壤之别。重点大学和第二学历、高职院校也有这样的区别。重点大学的学习氛围浓厚,每天晚上自习的教室都很拥挤。学习上互相恶补,或者提前为深造做准备是常有的事。很多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毕业就来招聘。邻近学校的同学来玩,有时会聊些看似玩笑的话题。期末考试时,他们可以离开座位去抄其他学生的卷子。我一直以为只是个玩笑,没想到是真的。这所学校出来的学生能不能学到知识,不得而知。我曾经待过的一个工作单位招聘文秘,招了两个学校的几个中文系毕业生。办公室负责写作的副主任觉得现在的学生素质真的不好。中文专业的写作材料都是错别字,还有很多地方句子不通顺。
第三,事先没有人生规划。20多年前,我大学四年,只知道好好学习。除了一些专业知识,我对其他的都一无所知。没有意识到要尽早规划人生,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所措。如果当时给我分配了工作,以我专业排名第一的实力,我相信几年后我也应该是企业里技术拔尖的。可惜当时正好碰上毕业分配制度改革,没有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公司。前后换了几次工作。我现在的工作和我的专业无关,我一直觉得我更适合做技术研究。但是过了半辈子,已经适应了现在的工作,只能去黑。有时候正确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好的学校不仅专业扎实,还能让学生提早了解,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锻炼,无论是学习还是进入职场都会更加轻松。很多一流名校的学生,平时接触到的都是国际国内一流的专家,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前沿的技术和知识。身边人的目标都是去世界名校读书(当然我不认同那些出国后就忘了根贬低祖国,把国内的教育和资源当做成名的敲门砖)或者在名企工作。每个人都很努力,包括那些很有天赋的人。大多数人很早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职业方向。
第四,有利的资源优势。在高校,专业知识往往不是第一位的,高校带给人的是知识和人脉的资源。前几年热门的商学院,很多事业有成的老板花了很多钱去学习,其实并不是真的想学什么管理知识。许多老板已经是成功的商人,他们仍然对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充满信心。更重要的是寻求人脉资源,从同学老师那里寻找发展资源,为自己以后寻求关系支持。好学校的同学大多相处融洽,从同学和校友那里找到一些优质资源相对容易,可以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第五,发展前景不同。前几年武汉组织了一次高校毕业生招聘会,更好的体现了学校的水平差异。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展台前,招聘人员还没来,各个学校的毕业生已经蜂拥到展台前。“武汉大学和华科的同学可以投简历,其他同学让路。”随着招聘工作人员的声音,拥挤的人群勉强闪出一条路,武汉大学和华科的同学们接受着周围同学的目光,仿佛走下了红地毯。从宿命论的角度来看,这一切似乎在选择不同学校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其他学校的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获得跨过门槛的机会。当然,身边也有很多逆袭的同学,也有很多取得较大成功的案例。上述秘书早已通过努力成为单位各个岗位的好手,其中一人还成为了单位的领导。曾经参加过一个英语培训班的老师,从两个学校考上北大研究生,然后在加拿大留学回国开英语辅导班。他的财富早就免费了。出身名校也有发展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遵循一定的规律。第一学历代表的不仅仅是已经取得的成绩,还有未来可以达到的高度和广度。
我不是学历论、唯生论、阶级固化论的拥护者。相反,我希望更多的人打破学历,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就,但这需要更坚定的意志和更努力的努力,克服第一学历的不足,才能赢得与他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机会。借用新闻里报道的毛坦厂中学的一句话“我愿意用一年非人的生活来换取余生三分的胜算”,来鼓励大家。
拙见,不当之处请见谅。
学历证书只是证明材料,终身学习才会有所成就。
以下回答仅代表个人观点。有不对的地方请指正。说起985,211这些名词,我估计全中国的大学生都很熟悉,折射的问题应该很明显。
我有幸成为中国大学生中的一员,我有一点经验。我个人是09年普通本科学校毕业,工作三年后考研。考研第一个专业是Xi安某985飞机设计学校,初试成绩34分,自主考了30多分。当你等待面试的时候,你会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你能否正常的被首选985学校录取。如果考上了,就面临硕士或博士毕业后选择工作的问题。毕业应该大概率去西飞、程菲、上商飞或者国内一些航空航天科研院所。那么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第一学历。很多认识研究生的同学只是因为第一学历不是985学校,简历直接刷下来。我连一个基本的面试机会都没有。如果我的导师很牛逼,在研究生或者博士期间写过很多论文或者参与过项目,经过导师介绍,我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其他找工作的途径除外)。另外,如果我的第一学历不好,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现实是残酷的,所以对于第一学历不是很好的同学,要认识到现在社会竞争的残酷,不要放弃自己当初的理想和抱负。人生有千万条路,条条大路通罗马。想想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的行动,这是个好办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想想我们现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成就和辉煌。综上所述,对于第一学历较差的同学,可以转变思路,把专业定位放在社会实践和技能型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理论和实践的特点,在工作中不断改造和提升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大放异彩。当我们实力增强的时候,那些因为第一学历而放弃你的单位也会高不可攀。
任何高考失利都是谎言。你少打几年游戏,晚谈恋爱太多次,什么都有了。看看现在的录取分数线,180能上高职,300,400分是专科,很丢人。这是一次扩招。80年代,你是个牧羊人。不读书,就没有成绩支撑你的大学志向。你看,同一个班有700多和600多分,你可以用300,400分糊弄你爸妈。忽悠国家,忽悠高校,忽悠社会,好吗?可能吗?第一学历是高智商和低智商的分水岭。211.985的孩子,那不是区里市里的尖子生。如果不服,回去拿个211,985。
“第一学历”的确重要,但不能成为决定性因素。学历只是说明一个人的学习经历和教育水平,学历是能力的基础,而不是能力。教育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能力是可以在实践中提高的。单纯强调“第一学历”属于学术歧视,对社会发展有害。
一级陷阱是有害的。如果一个人的未来发展完全局限于第一学历,那么那些非名牌大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那些考不上名牌大学的学生也就失去了努力的意义。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想法。
这种把名牌大学吹捧上天,把普通大学贬低到地下的思想,否认一个人可以通过后续的努力获得心智的成长和学术的进步,是一种以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的错误思想,必须予以彻底批判。有很多人的第一学历不是名校,但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比如台湾省国学大师钱穆,出生于1895,第一学历于1910转入南京私立中英中学。1911年,钱穆因辛亥革命学校停办而辍学,但他一生坚持自学,最终成为大师。如果就他的第一学历而言,他是一个中学辍学生。还有著名数学家华·。他出生于1910。1925金坛县初级中学毕业后,去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为穷,他辍学回家帮父亲管理杂货店,所以一辈子只有初中毕业证。就这样,一个一生只有初中文凭的人,后来成了著名的数学家。他靠的是什么?靠他自学!后来虽然被清华大学数学系系主任熊庆来教授提拔,进入清华大学任教,但也是靠着自己自学的成绩得到的机会。而且当时清华也没觉得他有多伟大。相反,他可以放低姿态,邀请一个初中毕业生来学校教书。如果所有人都因为华的第一学历不是名校而拒绝他,恐怕清华也不会有今天,华的人生也将改写。
还有一个著名作家二月河,高中毕业就参军了。他的第一学历是高中,但他坚持自学,努力工作,终于创作出了一系列关于皇帝的小说,还被搬上了银幕。成为全国闻名的著名作家。
实践证明,一个人能否成为成功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他的第一学历。那些第一学历很高的人,最终会在各地默默无闻。对他们来说,人生最光荣的事就是上名牌大学,其他没什么好说的。
社会上之所以会出现第一学历的陷阱,是因为各类高校为了争夺生源,才有了生存的希望。同时,以第一学历为衡量标准,可以进一步巩固名牌大学的优势地位,进而获取更多的资源,争取更多的利益,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前段时间,美国列了一份对中国的实体制裁清单。许多中国大学都在其中,但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顶尖大学。相反,像西工大这样的大学却榜上有名。这意味着美国对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实力进行了审查。同样在国内顶尖大学的学生和在西工大这样不知名大学的学生谁更光荣?谁更骄傲?谁是国家的栋梁?
所以不要在第一学历的水平上斤斤计较,而是继续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贡献,进而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