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就是用辩证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也就是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它以物质与意识或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相应地有四个原则:
(1)物质的存在形式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2)实践的本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特点)。
(3)意识的本质和主动性原则。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世界本质原则,是唯物主义和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最后,本讲阐述了正确理解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第二,唯物辩证法
这部分回答了“世界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它通过阐述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两种观点,阐释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观点、三个规律、五对范畴”。
其重要原则是:
1.从普遍联系的角度理解和运用系统及其整体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能力;普遍联系的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2.程度的含义及其认知意义。
3.质量互变定律的内涵及其方法论意义。
4.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5.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6.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即事物的来源和动力原理。包含以下内容:(1)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矛盾的转化原理和它们之间的综合。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8.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第三,认识论
这一部分重点论述了实践、认识、真理三大核心,以及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三大规律,认识发展的规律和认识发展过程中真理发展的规律,强调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动态反映,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理论,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并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回答了“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
其重要原则是:
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原理
2.认知主体及其形成和发展。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观点是哲学的首要和基本观点)
4.理解辩证发展过程的原理
5.理解运动重复无限发展的原理。
6.认知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原理。
7.真理的具体性原则
8.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则
9.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原则检验真理的标准
10.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原理?
第四,历史唯物主义
这一部分围绕社会和人民两大主题,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人们认为,社会发展背后的驱动力改变了人们集体组织生活的方式。一切组织社会(上层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社会阶层、政治组织、意识形态),都是经济活动的外化表现。上层建筑所包含的关系与经济活动中不同分工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马克思认为,对经济活动的分析是对构成社会的各种关系和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石。
首先,解释人类社会的社会规律的产生、本质和特征,以及社会有机体及其结构,是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前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第二,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和观念结构。
其重要原则是:
1.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3.社会的实践本质
4.社会是自我更新的有机原则。
5.社会意识形态相对独立的原则
其次,围绕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以及社会历史的主体,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力;第二,历史的创造者。
其重要原则是:
1.社会基本矛盾规律
2.“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和意义
3.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意识活动的辩证关系。
4.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原则。
5.通信理论
6.科学技术的双重效应
7.历史观与党的群众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社会经济分析的手段,善于从矛盾和冲突的观点来分析社会中存在利益冲突的社会群体。是一套“经典”的社会学理论。马克思采取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变革的动力是阶级之间的冲突。人们认为历史有其客观规律,社会变化是辩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阶级冲突的分析,有助于理解系统的经济和社会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冲突是由于资产所有者所拥有的高生产力生产资料和无产者所从事的社会化劳动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而引起的。无产者劳动获得的剩余价值没有公平地分配给工人,而是集中在资产所有者手中。冲突的后果是劳动所有者的异化,这将导致社会动荡和革命。革命的最终结果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基于社会公有产权的生产模式、基于个人贡献的分配模式和按需生产的经济模式。马克思虽然没有预言* * *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但他指出,基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将过渡到* * *资本主义。届时,阶级、国家和社会将被公有制所取代。
物尽其用,各取所需。马克思其实是早期的社会经济理论,他的供求观分析的是物质条件,即生产中的生产资料、经济活动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人们认为,这些关系构成了社会结构及其上层建筑的基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安排下未能很好地利用生产要素是阶级冲突的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分支)-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