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应该有怎样的心态?

高考是痛苦的。但是,我还是要奉劝各位考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高考,带着镣铐跳舞。

高考确实有弊端:一个人的素质如何用这么多考卷来衡量?高考也是痛苦的,尤其是文科。要背的东西太多了。关键不是你有没有思想,而是你能不能顺着考官的思想走。但是,对于很多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来说,高考依然是有用的人生挑战。

高考有利的原因有三:第一,在我们这个社会,高考(如果能保持干净的话)还是比较公平的竞争。

毕竟大家要用一套试卷来讨论胜负,而不是靠关系。在这样一个大国,高考几乎是大学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

第二,17、18岁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从小就是家庭的中心,对外界条件要求很高,不能承受任何委屈。高考是他们的人生课:这个制度有很多弊端,但是你没有别的路可走。世界并不完美,但人还是要活下去。

你一生都要和一个不完美的世界讨价还价,并赢得它。

高考是学习这个游戏的起点。

第三,人总是爱做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事情。但是,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你总要做一些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并且把它做好,然后你就可以获得做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事情的资格。这个“资格”不是别人给你准备的,是你自己挣来的。高考就是这样一个机会。

明白了这三点,高考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一场“游戏”。我是1979高考的。

那年是改革开始,政策变得很快,高考政治题跟不上。昨天背的,今天过时了。历史课也是如此。然而,我确信一切都有其逻辑。只要你破解了它的密码,就能找到它的路径号。所以我把政治和历史考试当成“解码游戏”,拒绝死记硬背。当时人家说文科不能背,我却沉迷于背古文,不肯背,想解码。最后真的成功了,我考进了北京文科前十到十五,这是我人生中难得的“胜利故事”。更重要的是,那段时间,我从九点到六点睡觉,过得很开心。我对考试的态度是:你打不过我,但我要打你。可惜到了考研,心态就变了。感觉大学四年都要背,气得不打一处来。结果很惨。

我建议考生对高考要有积极的态度。这可能不是你最喜欢的“游戏”,但毕竟你一生可能只经历一次。就全心全意的去尝试,看看自己能走多远。如果你能在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游戏”中达到中上水平,那你在以后的生活中还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