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找一些关于GIS的东西

状态

中国GIS产业发展探讨与分析(转自/Zhu min 126126 @ 126/blog/static/22456361200811207265438/)。

学者说中国的GIS市场巨大,GIS产业发展迅速,但我认为中国的GIS在犹豫。那么,读者肯定会问为什么?

在正文之前,我们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犹豫。流浪是指徘徊,走来走去,不知道要去哪里;犹豫不决;没有方向。

好了,现在我知道怎么回事了,读者应该已经了解了GIS在中国的地位。然后开始身体部分:

首先,我们几乎没有前沿的自主技术(很多所谓的自主研发GIS厂商,我这么说一定会生气,在此抱歉,良药苦口!)。国内开发市场主要分为两股力量:1,商业二次开发;2.开源GIS的商业开发。

前者多采用ESRI、GeoMedia、MapX,超图(国内少有的独立研发公司)也占有一定份额。中地(MapGIS,个人认为中地不是企业,是政府机构)和GeoBean(地网开发资料太少,但功能还可以)的开发都集中在政府外包的项目和学校科研上。

后者是雨后春笋般的开源掘金团队。当发现国外开源GIS是免费的,就用于商业开发,成为国内GIS团队快速发展的新生力量。的确,我是后一种队伍中的一员,但心里有一种淡淡的担忧。不管我们用别人的API还是OGC的开发标准,我们都是在追外国人的屁股。

其次,在国内GIS以开发为主的情况下,没有真正能提供GIS服务的供应商和开发商,没有产业循环,只是企业内部行为,无法形成外部循环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商业项目太少,政府项目招标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关系因素”,即招标部门保留一家专门从事招标开发的GIS开发企业,无论经济与否,都可以为招标部门赚取一定的“利润”。总的来说,GIS还处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模式,真正的GIS市场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市场上有大量所谓的企业没有断奶,企业竞争力严重不足,发展创新精神严重缺失!

再次,GIS在国内的民用化程度不高,对于GIS是发展大众的方向还是主要承包GIS项目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GIS批量业务运营模式,这种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GIS产业的发展一旦普及,就会出现产业泡沫,比如年初我们看到的GIS与GDP发展的互动关系。我们迫切需要一个相对完整的商业模式来运营GIS行业,而不是像“小作坊”一样承包工程。这样的项目不可能永远存在。

第四,政府对GIS产业的政策不明确,中央政府对GIS的立场是支持的。然而,由于GIS项目的敏感性,许多项目无法实施。在当地,各政府机构的小利益矛盾尖锐,项目的实施受到诸多非技术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很多项目“流产”或“空壳”。从而影响中国GIS的走向。

第五,GIS教育多而不精,缺乏实践教育,学生毕业后就业压力大。GIS市场的容量无法消化这些毕业生,导致人才流失。大量毕业生考研后继续失业,毕业生纷纷转向时尚,甚至出现学校GIS专业没人做GIS的尴尬局面。这导致我国GIS人才缺口加大,GIS从业者创新能力下降。当然这个问题是应试教育造成的,其他专业也普遍存在!

第六,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我们正在逐渐丧失创新能力,缺乏有效的风险投资作为GIS产业发展的支撑。相比GIS,房地产、筑路、贸易等行业更实用,更赚钱。因此,GIS人必须找到合适的融资方式和商业模式来改变这一问题。

事实上,无论是业界还是技术前沿,都将gis的软件开发策略视为一段时间或一个长期的规划,基本涵盖了gis核心服务的模型框架,使得服务方向相对单一,无法很好地实现大众化服务。当然这和现在的政府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行业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在自身发展探索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Gid在中国已经发展了二三十年,无论是早期的技术引进还是现在的自主研发(当然研发力度远不如国外同行,esri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业内人士大胆猜测GIS将渗透到各个领域和行业,也将是IT的另一个主流方向,这是有道理的,一定程度上也能很好的体现GIS的发展前景。

地理信息系统在经济和社会中的作用

一、GIS技术的兴起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协调自然与社会的矛盾,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建立了国家和地区地理信息研究中心,颁布相关行政法令,开展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培养人才,以适应地理信息系统快速发展的需要。以美国为例。根据1988的统计,84%的联邦机构已经使用或计划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超过7万个地方政府机构建立了GIS服务系统。政府每年对地理信息产业的投资约为654.38+0.65亿美元。1992年,仅美国地质调查局就在空间数据库上投入了7.54亿美元。随着美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每年有1万多个应用项目,降低成本50-654.38+0亿美元,创造新产值654.38+0亿美元,创造新产值超过654.38+0亿美元。4月1994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发布行政命令《协调地理数据的访问和使用: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该行政命令要求建立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FGDC),发展国家地理空间数据交换网络(NGDC),在FGDC的组织下制定数据标准,并在2000年6月5438+10月完成美国的国家数字地理空间数据框架,以支持将于2000年发起的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迅速,正在向集成化和商业化方向发展,并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地理信息产业。从65438年到0994年,全球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相关产业年产值已达3654380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35%。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基础差,人均资源少,地区分布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脆弱。长期追求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使中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更加严重。中国市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情况,于1994年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并在中国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将可持续发展列为基本国策之一。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空间技术,与人类生存、区域发展和进步密切相关。地理信息系统将为解决全球和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经过15年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其应用前景和价值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和重视。目前,已有20多个部门开展了GIS工作。我国已建成两个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1: 1万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十余个大型信息系统。通过“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逐步从试验、局部应用、集成和产业化,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重要粮食产区主要农作物估产、城市交通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虽然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相比,在应用的规模和深度上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4300亿美元。据国外测算,1993年GIS的投入为2000万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47/1000,比美国低一个数量级。目前大多数GIS专业应用系统都是面向具体项目的GIS,研究成果多,实用系统少,普遍存在利用率低、效率低、重开发轻应用的情况。在国内GIS基础软件的开发中,也存在投资和开发力量分散、普遍低水平重复开发、开发周期长、效率低、产品功能雷同、商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同时,地理信息的获取存在很多重复投资,信息质量问题也比较严重,信息的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地理信息系统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和广阔的应用领域。近年来,国家经济建设、国民经济管理和人民生活及社会发展对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逐步增加。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国民经济管理机构和业务部门要求及时了解和掌握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地理信息,了解其运行状态、分布特征、资源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在商业、交通等部门,为了更好地管理日常业务,开展各种分析评估工作,地理信息系统也开始被使用。随着全球高速信息网络的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开始进入家庭和日常办公。今后五年乃至2000年,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将大规模启动,城市化进程将加快,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巨大。在此期间,中国将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转变和变革。坚持可持续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基本消除绝对贫困,是这一时期的基本政策和任务。同时,面对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迈出大步。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从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出发,根据这一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国情国力,考虑这一时期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规划、战略、政策和措施。遵循我国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统一标准、专兼结合”的总方针,大力推进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用化和产业化。二、GIS在当代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处理地理信息的特殊信息系统。它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它是一种涵盖广泛领域的高科技。地理信息由于其区域性、多维性和时序性,是连接人类生存和社会活动中各种信息,形成在空间和时间上连续分布的综合信息的基础。它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信息手段。地理信息系统所依托的学科被称为“地理信息学”,这是一个现代科学术语,代表了一门利用各种现代方法收集、测量、分析、存储、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与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综合集成的信息科学。它是目前的测量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图像图形学、卫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上述多学科集成的基础平台,用于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空间信息和数据。卫星定位、遥感和摄影测量是快速获取和更新地理信息的主要手段,目前正在向全数字化方向发展。地图学和图像图形不仅用于地理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还用于地理信息成果的显示和表达。专家系统的引入将使数据的收集、更新、分析和应用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现代通信技术,特别是正在建设的信息高速公路,将保证地理信息在各部门的传播和应用。因此,地理信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给相关学科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国外一些大学开始把原来的测绘专业改为地理信息学专业,比如荷兰的ITC和香港理工叫地理信息学,加拿大的拉瓦尔大学和卡尔加里大学叫Geomatics,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叫Geomatic Engineering。这标志着地理信息科学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和产业已经形成。对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学在当代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没有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是交叉学科的边缘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钱学森教授一直倡导建立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融合的地理科学。它是一门旨在认识和协调人地关系,研究人地系统地表的科学。它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美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并列的现代科学技术范畴。它不是单一的学科,而是一门学科。地理科学是研究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科学。不用说,地理科学将发挥重要作用。杨教授把地理科学分为四个层次:地理科学哲学、基础地理科学、应用地理科学和技术地理科学。我们稍微修改了一下,如图1。图1地理科学体系示意图地理信息学与地图学、GPS、遥感、测绘、数量地理学同属于技术地理学。近年来人们关注的GIS、rs、GPS三者融合的理论基础也在这里。都是地理科学的技术支撑学科,研究对象相同。只有相互结合,研究才能深入,这是地理科学研究方法的质的飞跃。地理信息系统为地理科学研究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使地理科学的研究从传统的定性描述走向定量分析和空间分析,从简单系统走向复杂系统,有了更好的技术手段。三、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其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必然要经历一个研究、推广、普及的过程,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成功,GIS也不例外。目前,它仍处于发展阶段,其特点是其基本理论和方法仍在探索和完善中,关于其数据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的论文不断出现。但其应用早已提上日程,对管理和教育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关于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何建邦和蒋景通研究员进行了回顾。他们认为国际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从80年代初至今已有15年的历史。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教授在1978遥感杭州研讨会上提出将GIS作为一个分支学科和技术领域,但当时并未引起重视和讨论。把它作为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前期工作。根据实际发展进程,他们建议将我国GIS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78-1980为筹备阶段,我国正式提出地理信息系统领域;1980-1985是初始阶段。经过两年的筹备和争论,中国第一个GIS实验室终于在1980年6月+19年10月在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成立。地理信息系统正式走上研究和实验的舞台,开始了它在中国的发展。1986-1995是发育阶段。自七五(1986-1990)以来,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项政府行为,被正式列入国家科技研究计划,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应用实验和工程建设。这个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前五年的初步发展期(1986-1990)和第二个五年的加速发展期(1991-1995,即八五时期)。地理信息系统已经从研究、试验和局部应用走向实用化、集成化和工程化,开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技术也逐渐成熟。1996之后,就是工业化阶段。目前,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已具备产业化条件,培养了一批地理信息系统专家和产业团队,形成了一批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培训和数字化基地。在本世纪的最后五年,地理信息系统将在中国正式成为一个产业,进入市场,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公共生活。中国的地理信息系统正处于向工业化过渡的时期。叶家安教授总结了我国GIS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项目(基金)来源的变化。近年来,我国GIS系统的开发资金逐渐从科研经费(国家投入)转变为商业投入,投资回报需要直接来自于所开发系统的运行,这是GIS商业化的标志,说明GIS技术越来越普及。实际应用部门对GIS的需求与日俱增,成为项目和资金的主要来源。2.开发人员的变化随着项目性质的变化,系统开发人员开始从单纯的科研人员向工程技术人员转变。工程、市场、用户的概念在开发商心中开始强化。3.发展方式由国家投资、科研人员设计开发,科研机构为主体的“建转”发展模式,转变为开发部门与用户共同开发或用户自行开发,科研技术部提供技术支持的发展模式。4.技术重点的变化。系统功能的开发从技术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从注重软硬件技术向注重管理技术和实用效益转变。5.区域规模的转变以需求和资金来源为导向,系统建设开始向国家、区域、城市、工程项目等多种规模转移,其中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在近期蓬勃发展。6.目标的变化随着信息的社会化和产业化,GIS将从为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支持转变为满足多层次、多领域的广泛社会需求。7.系统类型的变化GIS从面向项目的系统向面向管理的系统发展是必然趋势。陈子坦博士从应用的角度将GIS分为四个层次:项目层、部门层、企业层、社区层。项目GIS是GIS应用的初级阶段,用户的目标是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用户主要关心的是得到这个项目的结论,其他GIS相关的操作只是工具性或中间过程。他们不能定期维护数据和应用程序的更新。一个项目结束后,这个系统的周期也就结束了,大部分科研机构、大学、科学家都处于GIS应用的这个阶段。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是有一个维护良好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该数据库定期更新,管理良好。所以它可以用来完成一个部门、一个政府机构和两个合作伙伴之一的一些日常工作。这个部门的用户总是使用最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目前,已有数千个组织建立了部门GIS系统。企业GIS在多部门环境中运行,这些部门有各自的职责和功能。它们共享相同的地理基础数据、硬件和软件系统资源、应用模型、专家经验和知识。他们还共同负责维护和管理这个GIS系统。网络通信和分布式计算是支持企业GIS的技术。所有数据和系统资源都分布在一个网络上,在网络上流动,供多个用户共享。企业GIS可以帮助企业,包括环境单位,更有效、更有目的地完成决策过程。目前,大约有数百个企业级地理信息系统在政府和大公司中运行。社会化GIS是GIS发展的未来水平。地理信息系统不仅用于政府和科研机构,还接触到普通公众和团体。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地获取所需的地理信息数据,使用GIS软件就像使用文字处理软件一样容易。信息高速公路为社会化GIS提供了技术支持。GIS系统将成为各种信息系统的一部分。GIS通过提供空间检索功能,在帮助人们处理大量信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建立的GIS系统大部分属于项目GIS,只有少数系统属于部门GIS,正在逐步向企业GIS发展。这就决定了GIS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不广泛。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基本上是一种政府行为,主要服务于政府部门的决策。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虽然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它已经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里,我们只简单介绍一下中国GIS应用的几个主要领域。1,综合减灾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40年中,每年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近年来,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为6543.8+000亿元,其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全国经济增长,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也十分严重。减轻自然灾害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工作。减轻自然灾害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评估、防灾、救灾、恢复、教育、保险和综合管理。减灾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都与空间地理要素密切相关,如灾害的时空分布、强度和频率、受灾地区的社会经济脆弱性和恢复力、灾害评估、灾害应对和救援措施及计划等。因此,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减轻自然灾害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基于GIS的减灾系统具有巨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在减灾中发挥快速准确的决策作用。GIS在减灾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灾害监测预报;2.自然灾害评估,包括历史灾害影响评估和灾前灾害预测、实时灾害应急评估和灾后灾害评估;3.抗灾救灾;4、灾害应急救援和抢险;5.灾害保险和灾后恢复;6.灾害教育和宣传;7、灾害管理和灾害区划;地理信息系统在减灾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虽然目前应用还不完善,但随着综合减灾研究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将在该领域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已经或将要应用于减灾的各个方面和领域。在中国,各个灾害研究和管理部门已经建立了几个用于单一灾害研究的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在国家“八五”科技重点项目中,开展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应急监测评估研究和相应的技术开发,如水利部和科学院建立的实时洪水监测和洪水风险评估系统,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气象局初步建立的实时台风、暴雨和洪水灾害信息与减灾系统,以及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教委有关科研和教学部门开发的系统。国家地震局用于部分城市震害预测的地理信息系统。此外,地理信息系统在处理人为事故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重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系统为例,该系统由七个子系统组成,针对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地震、雪灾、沙灾、马尾松毛虫灾害等七种灾害进行监测评估,并分别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分析评估模型和试运行系统,从而形成了以GIS和rs技术为支撑的重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集成系统。近年来,该系统在监测和评估重大自然灾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政府决策地理信息系统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其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与GIS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信息时代国家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宏观经济、社会和环境规划、重大灾害的防治等行政工作都离不开GIS技术的支持。国务院综合国家地理信息系统的成功运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它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相结合的空间信息系统。它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政务数据和国民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旨在为国务院领导机关开发一个以高技术为支撑的宏观分析与决策系统。该系统在国务院办公厅投入运行后,极大地方便了中央部门决策者查询感兴趣的信息,方便了管理工作。一期工程的应用促进了省级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另一方面,GIS技术的发展将成为未来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高速公路的支持下,GIS将在国家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辽宁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是中国第一个省级地理信息系统,旨在为辽宁省政府机构提供一个分析、评价和规划国土资源的辅助工具。运行中,系统管理土地工作常用数据,为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开展沈阳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辽宁省钢铁产业布局分析、本溪县水库淹没区分析等工作。为辽宁省土地规划的研究和编制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中国科学院遥感研究所开展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建立了水资源、社会、经济决策支持模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模型、土地人口承载力模型、人口预测与评价模型、可持续发展动态规划模型。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建立了完整的遥感动态监测、分析评价、预测预警、管理规划和决策体系,并在宏观规划、中观管理和微观工程决策三个层次进行了试验。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类似系统将在政府部门的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3.市政管理城市历来是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城市在我国国民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化引发的一系列环境、生态、建设和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是一个复杂而开放的空间系统。没有GIS的支持,很难对城市进行有效的管理。近年来,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国蓬勃发展。深圳、北京、上海、厦门、海口、北海等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相继建立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它是发展最快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城市资源、环境、交通、人口、土地管理、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商业、旅游等领域。4.科研与教育目前,我国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大多由科研单位和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与科研、教育密切相关。通过这些系统的建立,我们逐步加深了对GIS的认识,使我们的技术趋于成熟,培养了大量不同层次的GIS研发人员,普及了GIS知识,为我国GIS的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建立的一些GIS系统为后续系统的完善提供了技术规范,为后续系统和其他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地理数据。特别是国家测绘局建立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5.其他地理信息系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化,如农作物估产、军事指挥、投资环境评价等。如粮食重点产区主要农作物估产系统,以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太湖流域的玉米、小麦、水稻估产为目标,将GIS、RS技术与实地调查相结合,提出上述作物播种面积的估算方法,建立各自的产量模型,经过多次完善和多层次集成,完成了粮食重点产区农作物估产信息系统。我国经过15年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用领域几乎无所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