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研心理分析及对策
长期紧张而艰苦的学习和长期积累的思乡之情迫使大学生一到假期就踏上回家或观光的旅程。当校园渐渐安静下来,我们会发现每天都有一群人坐在自习室里拿着英语和专业课本,挥汗如雨。大部分是三四年级的大学生,现在正在准备明年的研究生考试。
考研准备挺辛苦的。在短短六七个月的时间里复习五七课,需要极大的脑力和体力,也需要坚强的意志。考研不同于高考,包含人际关系等复杂的社会因素,录取也与其自身的非智力因素有关。虽然考研很辛苦,但还是有很多同学愿意尝试。
(一)考研动机
1.认知需求
一个在大学学习有机化工的学生,一直很努力,获得了一个一等奖学金和两个二等奖学金。他说:“我想继续读书。我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与这门学科的精髓相去甚远。读研一定会收获更多。”他申请读研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在的认知需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内在需求”是这样的需求:“我爱孩子,或者我爱绘画。我热衷于研究。我热衷于世界上任何事物的政治权力。我对此充满幻想...我毫无保留地投身其中...我需要它……”这种需求是一种让人感觉与责任完全不一样的自我沉迷。
读研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在需求的学生,往往是平时喜欢自己学科的学生。他们对所学的东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获得了一些见解。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产生许多困惑和不解,渴望继续探索和学习。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考研是一个深造的机会,可以满足自己的认知需求。
2.现实需要
一个大学的女生曾经说过:“为了以后能和男朋友在一起,我报了研究生。”在大城市学习几年后,很多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发展,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他们觉得大城市文化水平高,信息量大,个人可以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毕业后渴望留下来工作。但是每年学校留城指标有限,留城条件非常严格。只有社会工作突出,学习成绩优秀,获得过“优秀毕业生”、“优秀团干部”、“三好学生”等称号的学生才有资格争取。其他学生一般遵循“去哪儿”的分配原则。考上研究生是留在大城市最实际可靠的途径,这部分人的数量相当可观。有时候情侣们聚在一起一组,于是两人同时报考研究生。
另一名大学毕业生说:“我正在争取两年研究生资格。我想先出去工作两年。如果我考得好,我就不回来读书了。”考研不仅是他深造的机会,也是选择工作的机会。这也是出于实际需要。
3.从众需求
有些大学生还不够成熟,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们往往心理很强,看到别人报考研究生就跟风。看到报考某个专业的人很多,不管是否合适,都会跟风。
4.其他原因
申请研究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上述情况,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想通过考研改变专业方向。有的想体验新学校新环境的生活;还有的想通过考研和别人试试自己的水平。
(二)复习心态
因为每个大学生的自身情况不同,报考研究生的目的和心态也不同,所以他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自然也大相径庭。
1.以学习为中心
会考上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