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可以考研吗?

追梦的女人最美。

时隔半年,《乘风破浪的姐姐2》近日上线。

节目一播出,引发网友热议。

那英跳舞像“跳大神”,但唱歌还是跪着;

张柏芝的舞蹈僵硬,但仍带着一首熟悉的《星愿》催人泪下;

容祖儿在唱歌和跳舞方面几乎无所不能,她不再是一个只会挥舞翅膀的女孩…

有人问:为什么有人一边津津有味地跟着节目走,一边毫不留情地吐槽?

我想,就像节目的主旨一样:

展现多种女性价值观,诠释自信与奋斗的“她的力量”,让更多女性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

我们看着姐妹们长大,但其实我们不断鼓励自己做出改变。

但是,我今天要说的这个妹子,她没有流量,不会唱歌跳舞。

这样一个“普通”的人,撒贝宁对自己的一生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电视剧里牛不敢这样拍。

真要乘风破浪,她敢说第一,没人敢说第二。

那么,她是谁?

她是-

中国第一位女副队长,魏。

看了她的故事,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所以,也希望你有耐心看完文章。

魏,出生于1977,广西百色人。

虽然她家很穷,但她从不自卑。

她坚信自己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改变命运。

事实上,她也做到了。

从小吃苦耐劳,她一直是其他家长口中的好孩子。

好事多磨。魏以1995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南京大学。

大学期间,她主修大气科学。

由于她在校园里的出色表现,眼尖的华为公司在毕业那年看中了她。

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她很快在华为站稳了脚跟。

短短几年,他成为了公司高级副总裁的秘书,以及行政助理,甚至被评为“金牌白领”,受到了领导的赏识。

在华为工作几年,她已经年收入百万,没有经济负担。

按照这条路线,卫慧只要上一层楼梯就可以去了。

然而,她并不满足于现状。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下,她突然提出离职,转身加入考研队伍。

2004年,她以第一名的惊人成绩考入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交叉学科无疑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用她的话说,本科所学的大气科学,和这门地球科学一起,完成了一次“从天而降”的旅程。

可能她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在为后来参军铺路。

2006年,研究生魏突然决定退学去西藏教书。

在西藏林芝支教时,她用真挚的感情与学生交流,增进了与当地人民的友谊:

“我们志愿者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成为西藏与外界交流的窗口和桥梁。我们的快乐和热情将成为藏汉之间进一步和谐共处和进步的催化剂。”

后来参加了洲际环球小姐大赛,凭借个人长相获得中国经济特区十佳称号。

在别人眼里,魏的经历就像舞蹈学院一样。

在她看来,这只是她探索自我的各种方式。

人生如此短暂,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她在生活中玩了各种花样,终于在2008年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那一年,她有幸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

并获得“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优秀志愿者”称号。

同年,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让无数人流离失所。

而她也没有放弃做志愿者的机会,就是这次志愿者活动让她重新思考人生:你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你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在决定参军并投身于保卫祖国的事业后,她突然意识到34岁是最后一次参军当博士生。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她从今年开始有计划的进行体能训练。

虽然过程很辛苦,但她从不抱怨。

2011,当魏博士毕业的时候,他决定抓住最后的机会。

她写了一封200多页的推荐信,几乎写下了她30年来所做的一切。

不仅表达了对军装的向往,还附上了他的勋章证书。

朋友看到她的举动,非常不解:“做不好就要吃苦是不是很傻?”

对此,她的立场很坚定:“做生意的机会很多,但能做一件关系到民族崛起的大事业,是人生最幸运的事。我热爱航母,我愿意嫁给航母一辈子。”

三天后,军队打电话来说他们要对她进行检查。

听到这个消息后,她终于明白了“然而我疯狂地收拾我的书和诗”的含义:

“当你遇到你热爱的事情时,你会有那种自我激励的状态。我现在就是这种状态。”

2011 1年6月,魏穿上蓝白相间的海洋迷彩,被分配到航母部队。

参加了辽宁舰接收工作,真正开始了乘风破浪的生活。

魏进入军队后,他并不知道自己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是生活。

晕船是几乎每个人都要克服的第一个障碍。

第一次出海,她和其他实习生在甲板上做海图。

不是什么大风暴,但是大家都吐得厉害,她都快吐胆汁了。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问自己:“我还想当队长吗?”

在心里得到肯定后,她振作起来,回到甲板上做作业。

虽然晕船是一时半会儿克服不了的,但魏相信他会尽快习惯的。

人生一过,便是军关。

据统计,一名战舰士兵进入军校成为舰长至少需要15年。

这对于34岁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到部队后最大的困难是时间不够。一天48小时肯定不够,但不知道72小时够不够。”

为此,她必须付出比其他年轻人更多的精力。

为了熟悉辽宁舰的每一项工作,她和18岁的女兵争着擦地板、帮厨房、保养设备;

为了争取学习的时间,她每天晚上都会加班到1 am,第二天精神饱满等着晨练。

为了提高自己的游泳成绩,她每天早上五六点都会背着一个小包去游泳。

执行规则,符合标准,是魏年轻时的习惯。

她曾经说过:“如果你从来没有自律过,从来没有想过牺牲自己的奉献,那么你就从来没有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为什么魏要对自己这么严格?

因为她知道当女兵比当男兵压力大。

一方面是体能训练。

生理影响曾经是女性的“拦路虎”。

为了赶上男兵,他们必须更加努力。

每天,魏和女兵们晨跑5公里,举杠铃数百次。

凭借扎实的体能训练和心理调节,女兵们在不断地突破自己的潜能。

5个多月后,所有女兵考核成绩优秀率超过男兵队。

正如辽宁舰舰长所说:“如果不是一块好钢,是不可能留在母舰上的。她们努力锻炼,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比男兵差。”

另一方面,海上训练对女兵来说并不容易。

魏刚来支队的时候,除了课本的支撑,对舰艇的实际指挥几乎为零。

这意味着他们要在熟悉和练习中练习很长时间。

面对这一切,魏没有退缩。

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并且已经能够顺利指挥所有站。

郑州舰出海训练时,舰长陈托付魏指挥对海导弹攻击、拖放烟幕等课目。

竭尽全力的付出,终于迎来了回报。

6年时间,她终于成为人民海军历史上第一位女副舰长。

对此,她很淡定从容:“第一次不重要,第一次的力量重要。”

很快,她也将带着船长通过全面训练的考场。

这次考核将决定她能否成为海军首位女舰长。

不过,我相信这应该不是她实力的问题。

就像她说的“当梦想在我面前,所有的困难对我来说都不算什么。”

纵观魏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精彩的。

在华为拿金牌的白领,年薪百万,前途一片光明,却毅然辞职考研;

考上研究生后,他辍学去了西藏林芝当志愿者。

34岁的博士毕业后,他突然决定参军保卫祖国...

正式进入海军陆战队后,用了6年时间成为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位实习女副舰长。

走到今天的位置看似很容易,但她用了23年。现在她已经44岁了,还没有结婚生子,但是她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参军的决定。

我记得她参加讲座的时候提到有人叫她放弃考研,给她一份年薪百万的工作。

听到这里,撒贝宁质疑她是不是真的“没兴趣”。

她的话很霸气:

“有两种价值观:

一个价值是戴一只很贵的表,显示自己身价百倍;

另一个价值是我的价值,一个不贵的手表,因为我戴过,所以价值百倍。"

撒贝宁听了,不禁为之叹服。

了解她的人都知道,钱不是最重要的,实现自我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在入伍推荐信里,她说了一句话:

“有了这辈子当兵的历史,我永远不会后悔,也一定会是我人生中最骄傲的历程。”

可见她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事业。

诗人陈子昂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思报国,便拔剑始蒿。”

今天,魏仍在保卫祖国的道路上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