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调查报告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很大。整个就业市场的岗位需求总体情况比较紧张,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本文是我整理的一份关于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份关于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报告(1)摘要: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很大,整个就业市场的岗位需求总体形势变得比较紧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现在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问题:他们应该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还是继续在社会上寻求自己的位置?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帮助我们大学生了解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未来的学校规划,13人成立了温州大学?与我同行* * *探访校友足迹?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团走进温州乐清,立足温州民营企业,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调查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职业发展。线?面角度寻求相关信息。
短暂而艰辛的15天暑期社会实践随着晚会的帷幕缓缓落下而落下帷幕。这几天,我们中的13一直抑郁流泪;但我们相信,就像歌词里说的,只要我们一起努力熬过那段黑暗的日子,阳光就会以最灿烂的姿态迎接我们。
众所周知,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牵动着党和国家的心。?XX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XX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晓建在分析XX就业形势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高校毕业生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岗位需求总体形势比较紧张。官方相关数据显示,XX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人,较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22%。而高校毕业生中只有49.85438+0%的人签约,有意向但未签约。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也为了帮助我们大学生了解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未来的学校规划,我们的实践团队决定走进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源头——温州乐清,走进当地大大小小的民营企业,采访往届大学毕业生和企业老总,从他们那里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在15天的实践中,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并以温州民营企业为基础,调查了往届毕业生,主要是温州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职业发展情况。而且我们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制造、销售、服务等。)和各种规模(郑泰、德力西等大型企业,以及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 * *回收有效问卷约3000份。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获得的调查结果是相当可信的。
我们的调查问卷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询问目前的工作情况。
2.关于工作满意度的问题
3.是一个关于自我效能的问题,也就是工作能力的问题。
4.提问关于自我的期望和对企业的期望。
5.问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的问题。
6.大学期间的活动和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7.企业用人标准与学校教育的利弊
8.学校的职业规划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就业?
经过我们的统计,得出以下结果:
一.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择业越来越理性,可以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比如工作方向和工作岗位的选择。现在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为自己选择工作,而不是为专业选择工作的良好趋势。到目前为止,我们统计的结果显示,约34%的毕业生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只有38%的毕业生从事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工作。而且从目前的社会发展观察,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毕业后找工作,立足社会找到自己的经济来源,然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根据我们对3000份调查的统计,只有约38%的毕业生从未换过工作,而约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两份以上的工作。
二。工作满意度
超过一半的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表示满意,而只有约5%的人对目前的工作表示不满意。
其中,大部分受访者在对目前工作最满意的方面选择了与同事和睦相处,而我们则在对目前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提前设计了更高的薪酬,这出乎我们的意料。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大学毕业生对薪资的要求越来越理性,能够对自己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断,不盲目偏低,也不过度追求高薪。在我们研究的过程中,曾经有一位学长说过:当初我希望自己的月薪是1500,500家用,500自用,500储蓄。经过多年的社会探索,对工资没有太大需求,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行。
3.自我效能感是指工作能力、自我期望和对企业的期望。
约97%的毕业生表示,他们能够胜任目前的工作,但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他们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与之相对应的是,超过一半的毕业生表示最想在企业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而只有21%的人想升职和出国深造。从上面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更注重自己职业生涯中专业技能的提升,而不是单纯为了一时的利益。
由此,我们深深懂得,作为大学生,一定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做与专业相关的兼职,不能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要把专业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以便将来尽快适应社会。
但是,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大学里要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为自己创造良好就业条件的重要条件。
四。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是本专业的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36%和20%,可见高校毕业生希望能有一个与用人单位交流的机会。此外,求职技能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确实很有必要。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会,在当时更容易获得就业信息。但他们也表示,校园招聘会的实际效果并不大(就像招聘单位反映的情况一样),新兴的网络求职和传统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就业也占一定比例(这可能是我们在温州调研的局限性:温州的一些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可能导致通过熟人就业的比例较高)。
动词 (verb的缩写)大学期间体育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表达能力(突出表现在人际交往和商务谈判中)、实践能力(突出表现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和沟通能力(突出表现在与领导同事的沟通和商务谈判中)的培养成为未来工作中最受益的部分。这说明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意义重大。通过做学生干部,他们可以获得各种能力,积累未来工作所需的经验。
不及物动词企业用人标准与学校教育的利弊
58%的毕业生认为个人的综合素质是企业招聘人员最看重的,另有20%认为是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创新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被认为是学校最欠缺的方面(可以和上面相互印证),学校的声誉不再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只有文凭论?去过吗?凭文凭论?改变,然后呢?天赋论?正在逐渐显现。相应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创新被认为是与他人竞争同一个职位的优势,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成为优势因素。如今在职场中,个人素质已经成为影响求职的主导因素。只有在学校打好基础,努力提高自己的内涵和修养,才有可能。
七。职业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大约一半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和大三的时候就开始考虑就业,大约10%的人大一到大四或者毕业的时候就开始考虑。
在高校的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了解职业规划,知道如何规划,而59%的人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可见,至少在近几届大学毕业生中,大部分人在大学的职业规划意识比较薄弱。而且大部分人都说学校开设的职业发展课程帮助不大。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发展指导讲座感到满意,但同时也有25%的人表示当时没有这种服务。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在高校还没有普及,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和相关讲座,提高就业指导质量,应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
经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我才知道,大学生最缺的是实践,而高校的实践机会却少之又少,这恰恰说明了内地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差距。在目前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力度不大的情况下,我们大学生应该多利用大学生活的课余时间,多走进社会多实践,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其他相关知识,才能在进入社会和我们即将结束的职业生涯之前,多做XX年的准暑期社会实践。回顾短暂而充实的实习生活,大学生总会有很多感触。大学生通过不同的暑期锻炼方式,不仅认识社会、锻炼能力,还能体验到不同的实践体验。
近年来,企业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成为企业选拔人才的一把尺子。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也主动走出象牙塔,参加暑期实践。除了传统的实践方式,今年大学生暑期实践的方式也很多,而且是多元化的。
?以前我一直以为暑期实习只是参加一些学校或者学院组织的服务团。今年突然发现身边的同学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有很多。他们有的通过联系企业去兼职,有的甚至在四川做志愿者。?王雪是重庆工商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她所在的学院组织了18暑期实践团队,带领数百名学生前往全国各地进行暑期调研,并提供必要的服务。有的去贫困山区支教,有的深入农村了解民情,等等。
通信专业的硕士生罗季这个暑假也很忙。?我没想到我会在如此重要的会议上行使否决权。?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广电局局长助理罗辑一上任,就连续参加了几次该局的高端会议,在这些会议上,她仍然拥有否决权。今年夏天,重庆工商大学选派16名研究生到邻水,担任邻水教育局、国土资源局等13个局的局长助理,邻水定平镇等3个镇的镇长助理。以临时就业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在重庆高校尚属首次。
据了解,在各大招聘网站上,一些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都会发布实习和兼职的信息。企业通过对大学生的筛选,选择专业对口、有一定能力的大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一线。这也为大学生参加暑期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以前有一种现象,就是大学生参加暑期实践,并不关心具体的实践过程。他们参加服务组只是为了宣传和颁奖,去企业走个形式。今年笔者发现大学生开始转变观念,注重实践质量,注重实际过程,亲身参与其中,了解社会,感受民生,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高校毕业生调研报告(二)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是今年这个问题才成为中央领导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随着全球金融动荡加剧,超过一半的企业出现亏损,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的学生解决未来的就业问题,本文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 & gt;对未来的设计或设想
2 & gt就业前的准备
3 & gt到底是不是专业?
4 & gt区域意愿
5 & gt对雇主的意愿
2.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包括获取方式和学位)
3.毕业生对就业和外部环境的认知。
4.应届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
5.应届毕业生(含必选学校)的反思与体会
通过对以上五个方面25个问题的调查,希望分析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认知程度以及作为医院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和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 & gt;对未来的设计或设想: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致方向是考研和就业,占比72%,其中565,438+0%选择就业。特别注意的是,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了出国留学。之所以选择考研,是因为大部分人毕业后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和继续深造。关于择业观,82%的同学选择先找工作再一步到位的择业观,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个问题中,15%的同学坚决拒绝接受最坏的机会。
2 & gt就业前准备:13%的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其余的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 & gt关于学生是否专业对口:80%以上的学生以找工作为第一目标,不太关心专业对口。
4 & gt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学生首选,其次是东部沿海地区和籍贯,11%学生无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 & gt用人单位意愿:从性质上看,国企事业单位是学生的首选,其他选择相对一般,没有人选择自己创业。第一份工资75%的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关于信息获取程度,15%的人熟悉我校就业政策,5%的人不关心;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有很多获取信息的途径。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他途径选择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广告等,但数量较少,平均约为10%。
3.毕业生对就业和外部环境的认知:265,438+0%学生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工作。
4.应届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52%的同学没有签任何合同,只有6%。
5.应届毕业生的反映和体验:对于学校来说,25%的学生需要职业规划指导,30%的学生需要区域和行业发展情况报告,只有28%的学生需要就业知识、应用技能或求职心理指导,37%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而言,不同的学生认为自己所缺乏的素质是不一样的,而且分布均匀,其中最重要的素质是沟通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想自己创业的同学,40%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部分同学表示,毕业生就业不理想的原因是就业人数太多,金融动荡,缺乏实践经验。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 & gt;对未来的设计或设想:70%的学生选择就业,69%的学生先选择就业再选择工作。没有人想一步到位。虽然选择考研的人很少,但是很多考研的学生都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个问题中,80%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坏的机会。
2 & gt就业前准备:265,438+0%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3 & gt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方面的学生数量都很一般。
4 & gt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学生首选,高达665、438+0%,其次是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出生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学生的首选是更好的学习机会,其次是岗位多样化和工作待遇。
5 & gt对用人单位的意愿:从性质上看,国企和大型私企是学生的首选,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门和私营单位不受学生青睐。第一份工资60%,学生选择1500 - XX 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关于信息获取程度,17%的人对我校的就业政策比较熟悉,11%的人比较淡漠,74%的人了解不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有很多获取信息的途径。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选择其他途径,如辅导员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生就业网站等,但数量较少,平均约为15%。
3.毕业生对就业和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只有14%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865,438+0%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毕业生的反映和体会:对于学校来说,50%的学生需要一份本地区、本行业发展情况的报告,32%的学生需要就业知识、应用技能或求职心理辅导,因此49%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而言,不同的学生认为自己所缺乏的素质是不一样的,而且是均匀分布的,其中最重要的素质是收集、总结、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能力。对于想自己创业的同学,50%认为需要资金,50%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数同学表示,毕业生就业不成功的原因是在学校参加技术培训的机会少,没有合适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一、环境专业建设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 & gt;对未来的设计或设想: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致方向是考研和就业,占比78%,其中就业略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0%的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 *选择考研的有43人。对于选择考研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和深造。关于择业观念,83%的同学选择先找工作再一步到位地选择工作,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个问题中,90%的同学都能接受最坏的机会。
2 & gt就业前准备:只有4%的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其余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 & gt关于学生是否专业对口:60%以上的学生以找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专业对口不是很在意。
4 & gt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学生的首选,其次是东部沿海地区和籍贯,16%的学生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学生的首选标准是职位的多样化和发展机会大,其次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平。
5 & gt对用人单位的意愿:从性质上看,国企和大型私企是学生的首选,其次是政府部门,外企和事业单位不受学生青睐。值得一提的是,11%的同学愿意自己创业。第一份工资50%的同学,选择1000 - XX XX,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者XX - 30000。
3.信息获取:关于信息获取程度,27%的人熟悉我们的就业政策,9%的人不关心,65%的人知之甚少;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有很多获取信息的途径。其中,通过在学院张贴通知和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选择其他途径,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招聘广告等,但数量较少,平均约为10%。
3.毕业生对就业和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只有13%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76%的同学都报了三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毕业生的反映和体验:对于学校来说,40%的学生需要职业规划指导,16%的学生需要区域和行业发展情况报告,只有16%的学生需要就业知识、申请技能或求职心理指导,因此37%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意义不大;对自己而言,不同的学生认为自己所缺乏的素质是不一样的,而且分布均匀,其中最重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习与提高能力。对于想自己创业的同学,50%认为需要资金,50%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部分同学表示,毕业生就业不理想的原因是就业人数太多,金融动荡,缺乏实践经验。
研究结论:
一.纵向比较
热能专业,目前有超过一半的同学没有报名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者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行业的影响,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学生在校期间所培养的数据处理能力,所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都不如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重要,尤其是在大学期间。对于环境专业来说,和以前一样,80%的学生没有就业,大部分选择考研,大部分认为自己缺乏生成数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筑与环保专业的就业,学生就业率已经超过70%,但仍然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第二,横向比较
1.对比实际就业情况,环保专业的学生就业率最高,其次是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学生考研人数最多。2.大学期间,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其中最高的是环境专业的265,438+0%,其余同学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认识。3.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普遍意识到就业后可以选择工作,可以接受工资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不再是学生选择工作的首要标准。国企依然是学生的首选。4.总结学生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关注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要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习教育、实践教育、信息支持等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学生本身,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身的各种素质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