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如何选择导师
考研导师选择方法如下:
1,人品好,认真负责
某种程度上,性格比学术方面更重要。读研期间如果遇到好的导师,愿意和学生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能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你指明方向。而不负责任的导师可能根本不关心你,也不会对你的学术研究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总是忙着自己的事情。有些导师把学生的卷子据为己有,用各种方式压榨,这样会导致生活很辛苦,甚至让一些学生患上抑郁症。
2、导师的头衔
选择导师的时候,注意导师的头衔。水平越高,导师承担一些国外项目的可能性越大。那么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理论知识,还可以实践和积累社会经验。导师是教授,副教授。如果他有“长江”、“杰青”的称号就更好了。
研究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应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学术水平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有培养本科生的经验,培养过至少两个本科生。能坚持正常工作,承担起实际指导硕士生的责任。
有学术团队协助我指导硕士生。本科有教学经验,承担过或正在承担一定工作量。2020年10月30日10教育部发布《研究生导师行为规范》。按照硕士生学习的定位,硕士生导师的主要工作不是指导学生学习。换句话说,导师的主要工作不是“教”,而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