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研究生时间成本分析?
时间所包含的机会成本在短期内大大超过了物质成本。其实仔细计算一下时间成本,更容易让考研计划科学可行,也让考研目的明确,让考生自信。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考研准备的成本有哪些?
认真复习,努力备考,考研的时间成本已经产生。考研前的时间成本体现为其他事情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同时放弃的其他可选条件。
时间成本第一:找工作
每年的9月底到65438+2月是校园招聘的高峰期,各大公司都在这个时间段开始做校园行程单或者开放网络招聘。错过这个时期,招聘应届大学生的公司会少很多。相比有工作经验的人,应届毕业生的竞争力非常有限,又错过了校园招聘,求职难度无形中提高了很多。刚好研究生9月份报名,考试时间是65438+10月,是求职期的起止。客观上要求学生放弃一个,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做出选择。如果你花时间复习考试,失败了,或者在复试阶段被刷了,那就意味着你要在明年4月重返求职大军,这对自己非常不利。
在时间成本上,求职和考研的冲突很难协调。一方面,如果中途摇摆不定,想找几份工作,必然会影响复习的进度和专注度。但是,如果你根本不找工作,你会感到担心,给自己增加压力。找工作也是一个很让人沮丧的项目。简历和网上申请的手续都很麻烦。你得做性格测试,在网上回答问题。有的人要在网上用英语申请,然后电话面试,笔试,一面两面...可能你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去专攻一家公司,也无法保证复习时间的规律性。
迷茫的人生:考研和工作如何抉择?
选择合适的时间先工作还是先考研很重要。
三年读研VS三年工作
时间成本第二条:考公务员
考研和考公务员是每年应届毕业生中的一个热词。每年都有很多同学在这两种考试中东奔西跑。因为每年的考研时间都在1月左右,国考,6月报名165438+10月和2月考试65438+2月,时间差不多。有的研究生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同时准备两门考试。自习室的书桌上,同时看到考研参考书目、申论、行鉴的并不少见。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两种考试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两个准备加在一起的结果一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时间成本第三篇:留学
出国留学是另一条深造的路径,对于家庭条件允许或者可以申请奖学金的同学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出国留学根据学科不同要求英语能力分数不同,托福、雅思、GRE、GMAT一两个就够了。如果在大四之前参加考试,一定要在国外大学提交材料的截止日期内参加考试,取得满意的成绩。这个大概是6月10到2月12,根据申请学校的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重点大学的自习教室里看到的英语复习资料往往是“考研阅读”和“托福教程”。还有一些国外的高校对申请人发出“有条件录取”,即“有条件邀请”,规定学生的最终平均分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才能确定最终录取。这对于那些高三还有课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很忙。如果天气不佳或者他们遇到一个死板严格的老师,稍有不慎,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会满天飞。这种情况下,谁能不绷紧神经专心上课,哪有时间复习考研?考研英语和上述能力测试完全不同,不能互相弥补。不过还是有机会腾出点时间准备个人材料的。对于一些提前做好准备的人来说,这也是他们能同时被国外大学和中国大学录取的原因。
时间成本第四条:考试证书
法律专业的学生司法考试压力大,会计专业的学生注册会计师考试压力大。这些考试的日期安排在9月下旬,与考研报名时间一致。也就是说,在报名考研之前,要么花时间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要么复习考研。虽然报名后还有一段时间复习,但毕竟之前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考证上,浪费了一些必要的时间和成本。
时间成本第五条:实习
实习经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习经历的质量越高,就越能征服校园招聘者的好感和信任。大部分同学都是大三或者大四才开始实习的,同时还要满足学业的要求,考研复习的时间真的很难翻。这也是很多人在大三开始找实习的时候,打算放弃考试,继续攻读学位的原因。
深思熟虑,轻而易举:研究生阶段的时间成本分析
读了两三年研究生,是知识结构水平提高了,还是心智更成熟了,还是综合竞争力超出了自己和很多本科生?还是原地踏步,甚至在职业发展上落在别人后面?读两三年研究生,其实是一个既定政策的执行和延续——通过提升学历来提升自己的理想。因此,如果毕业后目标没有实现或比原来的预期有所缩水,就会成为一种“沉淀成本”,即之前已经付出,但未来必须继续付出才能达到效益效果的相关成本,也应列入研究生的时间成本范畴。
时间沉淀成本1:经济成本
这里所说的经济成本,不仅仅是指衣食住行所花费的物质费用,还包括一个学生三年的生活费用,大概是三四万元。如果假设学生是本科在找工作,工资高于研究生生活费,相当于除去费用后的收入,可以视为储蓄盈余。即使不高于,也没有纯粹的“亏空”,只有自给自足。三年内工资可能会涨,三年后可能会有大幅加薪。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来说,支持孩子读研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有人会说研究生有奖学金,还有助学贷款等各种国家照顾措施。但毕竟比例是少数,大部分学生都要靠兼职来维持自己的开销。这些收入毕竟是不稳定的,不能成为持续增殖的手段。如果工作三年后,工资水平高,能保持稳定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读研究生划算。读了三年研究生,如果你在一定时间内无法超越同期有三年工作经验的同学的待遇水平,那么把这三年花在教育上比花在工作上更经济也更符合逻辑。
时间沉淀成本2:经验成本
三年工作经验和三年硕士哪个更重要?三年前毕业的学生,现在可能已经是一家公司的业务骨干之一,但还是新来的大学生。最尴尬的情况是,同一个班毕业的同学后来都成了自己的面试官,或者是上下级加入了同一家公司。这种情况在一些外资科技型和现代服务型企业中尤为常见,这些企业都是以熟练程度和经验来划分专业水平的。获得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在职研究生、合作办学、MBA等等,可以让在职精英有很多教育机构可以选择。但是,工作经验只有正式工作后才能获得。无论在什么公司实习,都和正式工作的感觉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完全不一样。对于银行、金融、商务咨询等公司来说,工作经验是招聘员工的硬性标准之一,一般要求求职者有三到五年的相关工作经验。所以很多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回来考研的目的比较明确,比如工程管理,会计等专业。有了工作经验,他们就会知道自己以后必须要准备什么,这样在学校的两年里就可以尽快弥补,然后回到职场获得比以前更高的起步平台。
时间沉淀成本三:心理成本
年纪大了对人的影响有多大?这个问题不仅是针对女生的,也是针对男生的。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同学上学早,265,438+0岁大学毕业,读两年硕士,工作第一年23岁。五年后28岁做中层经理,23岁大学毕业,硕士三年,工作第一年26岁,五年后365,438+0岁。三年的时差,可能是我在思想上更成熟了,也可能是我对未来的职业道路更担心了。很多已经工作的大龄人士已经返校读全日制硕士、博士,和那些刚刚过了壮年的大学少男少女明显不同。年龄越大,社会责任越重,压力越大。复旦大学博士李事件发生后,关于研究生待遇和人生定位的讨论不绝于耳。父母的支持,婚姻家庭的建立和维系,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三年时间似乎很短,象牙塔也不是世外桃源。毕竟要面对社会。对于那些父母期望值高或者家庭经济条件不乐观的同学来说,压力会更大。
研究生必读十七条生存法则
成为优秀研究生的十大秘诀
盘点十个最不受导师欢迎的研究生。
付出了这么大的经济成本,读了三年研究生,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考研的沉淀成本似乎已经比较清晰了。只有在这一部分,我们才能真正看清楚,要想让时间成本“正”,就必须消除那些不好的想法,不给自己放松的机会。并且记住考试前后的相关时间成本,调整自己的思路。
如果你对考研有疑问,不知道考研中心的内容怎么总结,不了解考研报名的地方政策,点击最下方咨询官网,免费获取复习资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