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研怎么准备?

考研历史复习建议1。全面复习历史知识点,重在基础。

就试卷内容而言,近三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容趋于均衡。2007年和2008年的历史试题以政治经济内容为主,思想文化内容约占总分的10%。2009年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内容基本趋于平衡,思想文化内容占总分的20%以上。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全面的复习,不要忽视思想文化内容的复习。

历史考研的考题是关于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需要从背景、时间、过程、结果、性质、意义、影响、评价等方面对所有知识点进行分析,比如一场改革运动。只有这样综合分析一个知识点,才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强化基础知识。

2.对知识点进行整理总结

无论是一个班的考生,还是跨考历史的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辅导书可以作为参考,切忌买了辅导书一背了之。自己整理和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也是加深对知识点理解和记忆的过程。只有自己整理总结,才能回答出考场上见过的题,才能得高分。

3、以教材为基础

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多阅读参考资料,在通读精读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和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自从2007年历史改为全国统考后,教育部考试中心就没有指定参考资料,北师大出版的教材就是非常好的参考资料。

4.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首先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纵向联系。纵向联系是从时间推移的角度来考察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从而探究历史发展趋势。换句话说,就是相关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比如中国古代税制的演变,皇权与相权之争,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工业革命等等。三年来,这方面在考试中得到了加强。2007年史料分析了唐代以来科举制度的演变,2009年考察了19世纪以来全球民族国家建立的四次浪潮。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对知识点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其次,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即通过空间拓展,将一个历史现象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的类似或相反现象进行类比分析;或者把一个历史现象与同时期的其他相关历史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综合起来。比如19的60年代的中国和日本,在19的60年代之前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60年代出现了维新运动。通过这种横向比较,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把握了历史的宏观观。2007年,我们调查了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5、运用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要注意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总结历史发展规律。

历史统考课程复习方法

首先,历史的复习要选择好的复习书目。因为大纲并没有规定考试的参考书,所以选择与考试密切相关的参考书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什么样的书会直接影响考试成绩。以下几本书值得考生认真考虑:朱少厚主编的《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李侃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覃和主编的《中国人民与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志林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世界史包括吴、齐(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的《世界史》(六卷本)、(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的《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的《世界中世纪史》。其次,历史文选可参见《中国历史文选》或张炎田《中国历史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历史文献可参见《历史文献学》或张传喜《简明中国历史文献》(北京大学出版社),历史史学可参见《西方史学史》或仓、魏德良《中国史学史与史学理论》。此外,其他可供选择的参考资料还有《考研大纲历史专业考点经典解析-名词解释部分》和《考研大纲历史专业考点经典解析-问答归纳部分》。

其次,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一般来说,3月到7月初是第一轮阅读书目。本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熟悉教材,夯实基础,对中国史和世界史有一个整体的框架认识。尽量做好读书笔记,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整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第二轮复习时间为7月至10月初。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结合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在这个阶段,考生要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历史基础考试大纲》,把大纲中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画出来,吃透每个知识点的基本内容,力争对每个知识点都有一定的了解。第三轮复习时间是10月份到考前半个月左右。这个阶段主要参考往年真题和之前重点学校的真题,做笔记,这段时间消化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剩下的半个月,你可以做几套模拟试题,查漏补缺,消化吸收不会的知识点,在这段时间里重复大纲规定的历史知识点。

最后是要不要上辅导班和备考的问题。是否需要参加辅导班,要看自己的情况。如果你觉得历史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弱项,对历史没有宏观的认识,感觉很迷茫,梳理不出一条历史主线,那么我建议你报一个历史辅导班。家教专家可以帮你理顺历史的脉络,从而对历史有一个宏观和整体的把握。而且专家可以加强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另外,考研心态也是影响考研的重要因素。积极良好的心态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