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审计要点

固定资产审计有以下几点:

一、固定资产预算管理

1,固定资产预算系统

评价标准: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

审计程序:

(1)查看部门职责,了解各种固定资产对应的归口管理部门;

(2)向被评估单位财务部门了解被评估单位固定资产的分类和规模;

(3)获取被评估单位的章程和总经理工作规则,查看和了解股东(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审计职责和审批权限的设置。比较被评价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三重一大”制度中固定资产投资的审核责任和审批权限,检查是否与公司章程和总经理工作规则中的规定一致,是否存在违反公司章程的情况。

(4)获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审核固定资产预算的相关内容。检查:a .审核了解固定资产预算的编制汇总、审核程序、审批权限;

⑸向财务部门、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或计划管理部门了解固定资产预算的编制汇总、审核程序和审批权限,结合程序(3)中的询问结果,初步判断企业的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固定资产预算制度执行中是否存在偏差。

2、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审查、批准和下达

评价标准:企业应当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并按规定程序审批,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科学合理。

审计程序:

检查:a .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和投资计划是否按照制度规定的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进行审批;b .审批人员(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成员)是否签署了相关决议、会议纪要等文件。

3、重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研究

评估标准: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用途、生产经营发展目标等因素拟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并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

审计程序:

(1)询问计划部门或规划部门,了解被评估单位是否有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如扩建、调整产业结构、更新生产技术等,或是否有上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已在实施中,了解上述固定资产投资是否有可行性研究,初步判断是否有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2)审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检查其内容是否规定了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固定资产投资类型的范围和标准,大致了解可行性研究的编制、审查程序和审批权限,判断可行性研究的编制、审查和审批岗位是否违反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审批是否为集体审批。

(3)在被评价单位的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中,按照制度规定的可行性研究标准提取一项固定资产投资,取得与该项目相关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证明项目可行性的文件,检查:a .该报告的编制、审核和批准是否违反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b .审批权限是否与体系规定的权限一致;c .审批是否遵循集体审批原则。

4、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

评估标准:对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考虑聘请独立中介机构或专业人士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估,企业应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防止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损失。

审计程序:

(1)询问计划部门、规划部门和实物归口管理部门,了解被评估单位是否有重大或多元化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被评估单位的非主要和不熟悉的投资领域),被评估单位是否聘请中介机构或专业人士进行可行性研究。如果是,执行程序(2)。

(2)获取中介机构或专业人士出具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了解中介机构相关资质是否符合要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是否完整,结论是否明确。

二、固定资产的购置

1.固定资产申请的审批

审计程序:

(1)查阅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检查了解:a .是否有固定资产预算审核部门或岗位,明确固定资产预算审核的审核职责;b、了解预算外和预算外固定资产购建的审核程序和审批权限。

(2)向被评估单位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了解固定资产购置程序,是否有部门或岗位对固定资产购建(外购或自建)进行预算审核,了解预算外和超预算固定资产购建的审核程序和审批权限。

(3)取得购建固定资产的请购单或类似功能的请购单,检查:a .请购单发起部门是否说明了请购固定资产的业务必要性或依据;b .是否有审核意见、签字等。从申购部门直接负责人和公司董事谈业务必要性;c、是否有预算审核部门或事后预算审核意见;d .授权审批人(或机构)是否签署了审批意见,是否存在越权或越级审批的情况;e .请购单的审批程序是否遵循“先业务需要,后预算可能”的审批顺序;f .请购单是否有超出预算或预算审批的栏目;g .如果提取的请购单是预算外或超预算的,检查审批人的权限是否与系统规定一致。

2.固定资产采购

审计程序:

(1)查阅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检查了解:a .不同类型固定资产的购建是否有相应的集中采购部门;b .不同类别、不同性质、不同金额的固定资产有什么采购方式吗?重大固定资产招标确定采购价格和选择供应商有什么规定吗?

(2)从财务系统的固定资产账户明细中选择符合询价采购和招标采购方式的固定资产采购业务,向集中采购部门索要相应的询价文件和招标文件,核实固定资产采购是否按照系统规定的采购方式进行。

(3)根据程序(2)中提取的固定资产购建业务,向固定资产采购部门索要该业务的请购单、采购合同、合同审批表,以及询价(或招标)的一套流程文件,审核整套文件,根据采购业务周期中的相关程序分析固定资产采购流程,重点分析固定资产采购流程中是否存在不相容岗位, 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是否与制度规定一致,分析采购流程是否存在漏洞。

三。固定资产的验收和移交

1,建立验收制度。

评价标准: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的数量和质量符合使用要求。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的验收,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2.外购固定资产的验收和移交

评估标准:企业购置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合同和供应商发票,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等内容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单,编制验收报告。

3.自建固定资产的验收和移交

评定标准: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由施工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填写,验收合格后移交使用部门使用。

4、投入固定资产的验收

评估标准:企业对投资者投资、接受捐赠、债务重组、企业兼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外企业无偿划转及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应办理相应的验收手续。

5.验收不合格的处理

评估标准:验收不合格的资产不予验收,必须按照合同的有关规定进行退货、更换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6.权属证书的办理和保管

评估标准:有权属证明的资产,必须取得合法的权属证明。对于需要办理产权登记手续的固定资产,企业应及时到有关部门办理。

四。登记资产

1.建立固定资产目录和分类帐。

评估标准:企业在取得每一项固定资产后,都需要进行详细登记,编制固定资产目录,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以便于固定资产的统计、检查和后续管理。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列出固定资产的数量、名称、类型、位置、使用部门、责任人、数量、账面价值、使用寿命、损耗等,有助于企业了解固定资产使用的全貌。

2、建立固定资产标识卡

评估标准:按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资产卡片应在资产编号方面与固定资产目录保持对应关系,详细记录每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场所、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行、维护、更新、折旧、库存等相关内容,以便有效识别固定资产。

3、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要单独建立登记簿。

评估标准:企业出租、借用或管理的固定资产应登记造册备查,以免与企业财产混淆,并应及时归还。

4.资产的内部转移或移动

评估标准:固定资产的移动应得到授权。企业内部调拨固定资产,应填写固定资产内部调拨清单,明确固定资产的调拨时间、调拨地点、数量、名称、规格、型号,经相关负责人批准后,及时办理调拨手续。固定资产的价值分配应经企业会计部门审核批准。

5、定期检查物理参数和数值参数。

评价标准: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目录和固定资产卡片进行审查,以确保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动词 (verb的缩写)固定资产保险

1,制定保险范围和保单。

评估标准: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固定资产的保险范围和保单。保险的范围和政策应足以应对固定资产因各种原因造成损失的风险。

2、保险的审批

评价标准:投保金额和投保项目要适当,对应投保的固定资产要按规定程序审批,办理投保手续,规范保险行为,应对固定资产损失风险。

3、主要固定资产保险

评估标准:对于重大固定资产项目的保险,应考虑招标确定保险公司。

4.要求

评估标准:投保固定资产发生损失时,及时调查损失原因和损失金额,并向保险公司办理相关理赔手续。

不及物动词固定资产的操作和维护

1,建立维护体系

评价标准: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维护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维修和维护,将资产的日常维护流程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风险,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2.建立资产运营档案。

评价标准: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运行管理档案。

3.制定维护计划

评价标准: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和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日常维护和检修计划,并经主管领导批准。

4、资产维修的验收

评价标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对施工单位的资质和资信进行审查,并建立管理档案;修缮项目要分类,明确需要招标的项目。修复完成后,施工单位出具交接验收报告,由资产使用和实物管理部门验收。重大项目要进行专项审计。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维修和保养,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固定资产的大修理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安排修理。固定资产技术改造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经批准后实施。

5.关键设备操作人员岗前培训和岗位许可制度

评价标准:企业应加强对生产线等关键设备运行的监控,严格操作规程,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许可制度,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生产线等关键设备的运行效率和效果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操作人员上岗前应由合格的技术人员进行全面培训。特种设备要持证上岗,必须实时监控资产运行情况,确保资产使用流程与既定运行流程一致,确保安全运行,提高使用效率。

七。资产库存

1,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评价标准: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至少每年盘点一次,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及时掌握资产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对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

2、资产清查的牵头部门

评价标准:财务部组织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定期盘点。

3、编制库存计划或盘点方案

评价标准:在实施盘点作业前编制盘点计划,经管理部审核后进行相关盘点作业。

4、盘点程序

评估标准:资产清查应明确资产归属,确保实物与卡片和财务报表一致。盘点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会计部门应核对固定资产账户记录,确保账实相符。企业应组成固定资产盘点小组,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根据盘点结果填写固定资产盘点表,并与账簿记录进行核对。如果对账不一致,应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

5、库存报告的编制和审核

评价标准:盘点完成后,盘点人员需要编制盘点报告,管理部门需要对盘点报告进行审核,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6.分析、报告和处理库存差异和不良资产质量的原因。

评价标准:在盘点过程中如发现盘盈(盘亏),应分析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报告经批准后,应及时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保证账实相符,并报备案。固定资产盘盈或盘亏时,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应逐一查明原因。* * *会计部门应在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及时调整有关会计记录,以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有迹象表明固定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应当计算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体系的规定,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

对于未使用、不必要或使用不当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及时提出处理措施,报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实施。

7.封存固定资产的定期检查

评估标准:对封存的固定资产,应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定期检查,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八、关于资产抵押质押

1,建立固定资产抵押和质押管理制度。

评价标准:加强固定资产抵押和质押管理,明确固定资产抵押和质押流程,规定固定资产抵押和质押的程序和审批权限,确保资产抵押和质押授权审批、程序正当。同时要做好相应的记录,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

2.资产抵押和质押的实施

评价标准:企业应规范固定资产抵押管理,确定固定资产抵押的程序和审批权限。企业以固定资产抵押的,由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由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手续。

3.委托中介机构对抵押、质押资产进行评估。

评估标准:企业应加强对收到的抵押资产的管理,编制专项资产清单,合理评估抵押资产的价值。财政部门办理资产抵押时,需要委托专业中介机构对固定资产实际价值进行鉴定评估的,应当会同金融机构有关人员、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抵押物进行现场检查,对抵押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对于抵押资产,应编制专门的抵押资产目录。九。固定资产的处理

1,建立固定资产处置体系。

评价标准: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处置的相关制度,区分不同的固定资产处置方式,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定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确保固定资产处置的科学性,有效利用企业资源。企业处置固定资产应特别关注关联交易和处置定价,固定资产处置应由独立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其他部门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的处置价格应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确定。

2.正常报废

评估标准:对于已到期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管理部门填写《固定资产报废单》,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进行报废清理。

对未到期和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注明报废原因、预计清理费用和可回收残值、预计处置价格。企业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并按规定程序审批后报废清理。

3.非正常报废的审批

审计程序:

(1)获取固定资产非正常报废申请单(固定资产处置申请单或签字报告等)。),并检查:a .报废申请是否说明报废原因、预计清理费用、可回收残值、建议处置方式、处置价格等。;b .是否有技术部门、财务部门技术鉴定、价值评估后的审核意见记录,或中介机构的评估报告;c .报废申请的审批权限是否与体系规定一致。

(2)取得处置上述资产的最终文件,如处置合同、发票、处置报告等。,并检查:a .资产处置部门是否由资产处置发起、审查、审批之外的部门办理;b .检查是否有处置合同、处置后发票、处置报告、银行或现金入账单据等。对照批准文件与批准文件是否一致。

4.固定资产的出租和出借

评估标准:相关管理部门提出租赁或借出租赁固定资产的申请,说明申请的理由和理由,相关授权人员和部门对申请进行审核。经审查批准后,应签订租赁或借款合同,合同内容包括合同双方的具体情况、租赁的原因和期限等。企业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应按规定经批准后,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会同会计部门办理,并签订合同协议,约定固定资产出租、出借期间的维修、纳税义务、租金、归还期限等有关事项。

5、申请批准固定资产产权转让

评估标准:对拟出售或投资、非货币交换转出的固定资产,由相关部门或人员申请处置,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并出具资产评估报告。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方可出售或转让。对重大固定资产的处置,应考虑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采取集体审议或联合签字的制度。涉及产权变动的,应及时办理产权变更手续。对重大固定资产的处置,要采取集体审批制度,建立集体审批记录机制。

审计程序:

(1)取得固定资产产权转让的申请文件和签署文件,检查是否有对资产产权转让的原因、交易对手、交付方式、交易金额等的分析说明。

(2)获取被评价单位作出的会议纪要和决议,检查:a .审批权限是否与制度规定一致;b、重大资产产权转让的相关签字报告、会议纪要、决议是否有集体审批、共同签字的记录。

(3)涉及重大固定资产产权转让的,请财务部门查明是否需要中介机构评估;了解哪个部门聘请的机构,重点是资产处置发起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是否聘请了资产评估机构。

(4)取得重大固定资产产权转让评估报告,一般检查评估机构是否具备相应的评估资质。

(5)取得处置上述资产的最终文件,如处置合同、发票、处置报告等。,并检查:a .资产处置部门是否由资产处置发起、审查、审批之外的部门办理;b .检查是否有处置合同、处置后发票、处置报告、银行或现金入账单据等。对照批准文件与批准文件是否一致。

X.会计控制

1,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评估标准:确保固定资产价值的准确计量。

审计程序:

(1)了解被评估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了解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2)取得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会计凭证,检查:a .凭证的附件是否包括合同、发票、报关单等。购建固定资产时;b .与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相关的税费是否全部计入固定资产原值;c .会计分录是否正确;d、会计凭证已由非见证人的会计人员审核。

2.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评估标准:企业应确定固定资产范围、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净残值率等折旧政策。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折旧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审批。

审计程序:

(1)审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检查是否有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规定;固定资产是否分类,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是否设定。

(2)取得被评估单位近两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查看财务报告附注中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是否有变更。

(3)单纯根据固定资产名称判断固定资产分类是否正确统一;对应的折旧率和折旧年限是否与制度规定一致。

3.报废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评估标准:确保固定资产价值的准确计量。

审计程序:

(1)取得固定资产报废的会计凭证,并检查其是否包含报废的批准文件;会计分录是否正确;会计凭证是否经过见证人以外的会计人员复核。

4.资产处置收益的会计处理

评估标准:确保固定资产的价值得到准确计量,处置收益得到记录。

审计程序:

(1)取得确认处置固定资产收入的会计凭证,检查:a .附件是否包括资产处置的批准文件、处置合同、处置后的发票、处置报告、银行或现金入账单据等。;b .核对处置收入金额;c .判断处置收益是否及时入账。

5、存货差异的会计处理

审计程序:

(1)获取处理固定资产盘点差异的会计凭证,检查:a .附件中是否有处理固定资产盘点差异的审批单;b .是否计入差额对象的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