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
建校57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忠德、明理、博学、踏实”的校训,发扬“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坚持育人为本,把改革和发展放在首位,立足教育,服务经济,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学科门类齐全、办学水平较高的院系。为国家培养了65438+60多万名合格人才,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学者、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为科教兴国特别是科技兴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育振兴山东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招生、毕业生就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成人教育、科研管理和后勤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学校教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和语言文字工作多次被授予山东省先进单位称号。
学校现在有24个学院。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2个,本科专业68个。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的教育硕士和管理硕士(MPA)培养单位。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九大学科,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29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13000多人,外国学生150多人。
学校有完备的教学和科研设施。图书馆是山东省大型高校图书馆,藏书302.6万册。有一个电子文献检索中心和一个高速宽带校园教育和研究网络。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和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它拥有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教师培训中心、山东省外语培训中心、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光电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现代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山东省信息管理工程技术中心,有14家省级研究培训机构,包括山东省城市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地方志研究基地、山东省知识产权研究培训中心、山东省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 拥有17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其中8个重点学科、2个重点实验室、2个研究基地进入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加强项目。1实验室是山东省重点资助实验室。编辑出版了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全国性刊物《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与山东外语教学。
学校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支教育理念先进、知识能力结构优化、学术科研水平一流、思想品德高尚、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五位院士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学校在职教职工2602人,其中专任教师1601人,教授、研究员300余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90余人。现有博士生导师95人,硕士生导师430人,拥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200多人,硕士生教师950多人。5个学科获批设立“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校现有省级学科带头人岗位8个,特聘教授岗位8个。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获教育部名师奖,2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称号,3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3人入选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7人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41人(次)入选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7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5名教师获国家曾宪梓教育基金奖。此外,学校聘请了10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担任兼职教授。
该校具有优良的教学传统和教学严谨的特点。学校一直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以专业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以学分制管理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实施选课制,开展按学院招生、辅修专业、双学位、二级专业选择等试点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1989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4项,总数和水平均居省级高校之首。从2003年开始,学校的本科招生计划被列入重点批次招生。本科考研录取率和硕士考博士率都在30%以上,个别专业达到60%。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强化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强化优势学科,突出特色学科,不断提高科研水平。1998以来,学校承担各级重要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3项,国家高技术发展项目“863”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项,国家重点研究项目6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5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50项。学校每年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2005年有167篇科研论文被SCI收录,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63位。科技论文国际引用量在中国高校中排名第55位。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励20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鲁迅文学奖1项。学校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转让合同200余项,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加强了与教育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与企业共建了8个研究所和中试研究基地,与东营市共建了中国千亩盐生植物植物园。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700多人出国深造、讲学和合作研究,聘请200多名外国专家授课和讲学。与11个国家和地区的47所学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自1990以来,* * *已接收长短期留学生3000余人,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近年来,学校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办学空间,成立中韩国际商学院,与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开展留学生交流,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附属中学、学校附属第二中学、学校附属小学均为山东省标准化学校或示范学校,成为山东省基础教育名校。
目前,学校正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努力建设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注:本文数据截至2007年3月)
学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邮编:250014。
党委办公室电话:0531-86182215、86182217传真:0531-86180066。
校长办公室电话:0531-86180015,86182222,传真:0531-86180017。
学生处(学生处)电话:0531-86180906、86180684。
招生办电话:0531-86180245 86182376。
长清校区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1号,邮编:250358。
长清校区办公室电话:0531-89611808(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