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喜欢去寺庙?
“因为现在太大了,工作、读书、研究...都是卷起来的,我怕,就另想办法。”
“因为我们都想不劳而获。”
……
评论区有一千多条留言,但屏幕里全是“自暴自弃”或者感叹人生别无选择只能向佛菩萨“求助”的声音!
想把自己的痛苦扔进太阳穴的年轻人
寺庙是这个年轻人的“实体锦鲤”吗?
这不仅仅是一个年轻人的故事,或许可以看作是一代年轻人的缩影。
只要打开小红书,大数据就会告诉你,烧香花钱最多的都是年轻人,甚至定期去寺庙买周边。批量购买不亚于去迪士尼。
如果你周末去寺庙,你会发现寺庙里的人都很年轻。有排队买手串的,有排队烧香的。队里的人都低头不语。
如果工作上有项目要接手,先要个手环;
考研前,去岸上考试;
事业停滞,人生跌到低谷,绕着庙走几圈也能走霉运。
很多年轻人去寺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搜地图。哪个庙管生意,哪个管财富,哪个管健康。按类型一个一个拜,进殿敲席子,见菩萨下跪...
寺庙成了这群年轻人的“体质锦鲤”,他们把生活砸的所有问题都留在了寺庙里。
寺庙真的能一一解决这些问题吗?谨以逸诚长老的几段话献给寄希望于佛的年轻人。
拜佛会「有效」吗
在和身边的弟子和居士交谈时,我会情不自禁地说起“拜佛”这个词。有些人可能会因此产生一种误解,以为拜佛就能解决一切:想要一个好的因缘,就要拜佛;想要生活顺利富足,也要拜佛;具体到治疗烦恼,缓解痛苦,也可以通过拜佛来达到。这恐怕是对“佛”的误解。
佛不是万能的,拜佛也不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实现愿望的方式。
既然不是“灵性”,为什么还要拜佛?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要求大家拜佛呢?有记者问我:“佛教是一种无神的宗教,主张心即佛,人人都能成佛。”那为什么还有人去寺庙拜佛,祈求佛的保佑呢?"
我的回答是,这是一种尊重。父母不是神,国王也不是神。为什么人们崇拜他们的父母和国王?佛祖不能直接给他任何东西。佛祖只能指点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人可以按照佛说的去做,但是自己的困难只能靠自己去解决。
拜佛是为了帮助你给自己信心,锻造一颗坚强坚实的心,然后让你用这颗坚强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
在《易经》中,我们的祖先早就说过“人必自助,而后人必助,后天必助”。人要靠自己努力到一定程度才会有人帮你,最后上帝才会帮你。否则,你没有努力的心,佛也不会管你自己的事。
拜佛,还是拜自己的欲望?
有事的时候,你忙着求神拜佛,或者求菩萨加持,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叫迷信。我们常说学佛拜佛不是迷信,是信仰。信仰就是一切从自身出发,佛在自心,你要自己去体悟,自己成佛。如果什么都求佛,那佛求谁加持呢?
平日大家都拜佛。你有没有想过佛是什么?也许你认为佛陀天生神通广大,大悲大悲。其实佛也是需要自觉的,才会自觉。诸佛都是靠修养达到圆满和成就的。
成佛之前,佛只是一个普通人,和你我一样。佛也有痛苦和迷茫,也会遇到起起落落,面临各种选择。不同的是,佛完全依靠自己去应对,完全相信自己,他知道内在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宝藏。
借着拜佛的机会,发现自己心中的宝藏。
佛陀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佛,因为他相信世界的心中充满了宝藏,每个人的能量都是取之不尽的,只是缺少了一个自我发现的机会。
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实力和自我潜力,无论处理什么都不是问题。这才是拜佛的真正用处。
——《宽怀:翼城大师谈人生》
既然你有愿望,那就去实现吧。
很多时候,道理我们都懂,但去做又是另一回事。许愿不是照本宣科的,不只是说出来听听就行了,所以许愿之后,最重要的是“去做”。
第一步,把这个愿望变成我的真实想法。这不是佛菩萨的大愿,而是我发自内心的大愿。
第二步,把这个愿望分解成几个步骤,在生活中实现。比如愿利益一切众生,我有什么特长和能力,我能做什么才能利益一切众生;比如我发愿住净土,我的善业够不够,我有没有诚心忏悔我的恶业?通常我是用心够不到的。没有具体实施细节的计划,要么是短期心血来潮,要么是虚无缥缈的目标。
第三步是要有无私的意识。西藏王菩萨曾经许下“众生尽能证菩提”的大愿,我们也是如此。我们在许愿和实现愿望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念经,拜佛,行善,做功德,不只是为了自己。做功德的时候,人想的越多,意愿越大,成就越快。
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能做事;相信自己身上有无限可能。如果我们用内心的力量支撑自己,就不会事事祈求他人和命运。一切靠自己,失去外力就不会无助,不会被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