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得有人成功,为什么不是我?
(1)考研机构选择
从我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我想读研的想法就非常明确,所以我来了
大三没有工作,读研,出国的纠结。大三上学期就知道了。
相关考研机构,通过问大四学生,找网上的经验贴,从课程项目
目的安排,性价比等多方面比较,最终选择文海考研。
(2)心态问题
良好的态度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心态崩溃,最后连复习都不会的人
弃考的人很多。我准备考试的态度很好,但即便如此,在
考研前最后一周,还是觉得复习不了,希望第二天能赶上考试。
立即结束本次日常学习的准备时间;同时感觉自己复习不完。如果你再给我一次,
复习两个月多好啊。这时,我会在纸上写下“必须有人成功,
那为什么不能是我”写几遍就能平静下来。所以找个能刺激的句子
如果鼓励自己,给自己打个鸡血还是挺有用的。
(3)目标机构的选择
一开始我的目标院校是金融学院,后来因为一场病,6-9。
6月份没怎么复习,9月底才开始复习。所以结合你自己的
其实我降低了对目标院校的要求,最终选择了中国农业大学。
3经验分享
(1)目标机构选择
【个人基本信息】本科:中国农业大学会计系本科会计专业课程;
极端差异
我属于那种只想成功一次,不想进入二战的考生。所以我感兴趣的是
目标院校的选择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许多高校从未被列入候选名单。
关于目标院校的选择有两点:一是分析各个学校的情况,二是自学。
合理估计自己最终能达到什么水平。关于第一点,不仅取决于每个
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学校初试成绩中的复录比例和复试难度。如果有人
985高校只要初试成绩达到国家线就可以进入复试,历年进入复试的。
本来有200人,最后只录取了7人。你敢举报吗?关于第二点,除了自我批评,
初试成绩有一个合理的预估,也要结合各个学校的复试难度和自己的专业。
课程水平估计。无论你选择哪所学校,初试是针对每一位mpacc考生的
难度一样,复试不一样。有的学校专业课复试难度可以达到cpa。
水平,有的学校可能只需要初级职称的水平就能轻松过关。我的会议
设计类的专业课很差,在院校选择上不得不考虑复试的难度。
我们学校。毕竟考研不是只要通过初试就稳定的,只有复试成功。
真正考上的时候,身边有初试分数很高,复试却被刷掉的人。
综上所述,对于没有名校情结,又想一战成功的人来说,在选择院校的时候,还是结婚吧。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2)日常作息&;学习时间
【个人基本信息】早起睡不着的贫困家庭,读不下去了。
从小就属于那种早上起不来,晚上起不来的人,所以在准备考研。
我总是早上睡觉,睡到自然醒。一觉醒来,快11点了。我先去食堂吃个饭再去地图。
在图书馆学习,晚上12左右睡觉。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考研前一周。
因为你要把自己的生物钟调到和考试时间一样。我只想告诉你,
为你的准备找到最有用的时间表,不要盲目跟风,如果你属于
早起看书的人效率很低,但是多睡三个小时会比早起有效两倍,即使你的房间
朋友都是6点起床去图书馆,要安心回去睡觉。
从9月底到第一次考试,我每天的学习时间是12中午-下午5点。
00(休息半小时),晚上7点-10。学习时间不算短,也不是
太长了,但是我每分钟都很有效率。凡事都拼效率,从不。
时间,考研也适用。
综上所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和学习时间,每天高效进步。
好了,复习。
(3)学习计划的制定
首先要有一个大概的计划,在什么时间段读完什么内容。然后我们要把
将学习任务细分,合理分配到每一天、每一小时。例如,本周将是
看完数学和逻辑的基础教材,我会预估每一章的需求。
要花时间,然后制定计划,每天12-1: 30复习一章。
数学,晚上7点到8点复习一章逻辑。只有把每一小时的学习时间
只有做具体的作业,才能有紧迫感。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计划:
今天要看一章数学,一章逻辑,大概要一天才能看完。
(4)关于数学的学习
【个人基本信息】第一次数学考错了。
我使用的数学复习资料有五种,分别是文海基础教材、暑期教材和强化教材。
课本,冲刺课本和一个历年真题。教材虽然不多,但足以涵盖全部。
考点如果你能掌握这些书里的每一道题,那么基本上就没有数学了。
好大的问题。
至于模拟题,除了最近几个月文海组织的几次模拟考试,我都是自己上课。
之后就没再做过其他模拟题了。我不做模拟题是因为有些考点可能不会。
出现在考试中,花大量时间做模拟题,远不如研究真题划算。
但是很多人也会觉得模拟题很有效。
数学每年都有一道创新题,但从一开始我只关注剩下的。
24个问题。因为就我自己的情况来说,在考场上的时间很短。
时间不够,就算题花时间也不一定能算出来。所以我比较重。
看基础,只要基础打牢了,不管题目怎么变,考点都是那些。
(5)学习逻辑
【个人基本信息】初试有两个逻辑错误。
逻辑我用的复习资料和数学一样,都是五本书,分别是文海和暑期学校的基础教材。
教材,精读教材,冲刺教材和一个历年真题。对大多数人来说,
逻辑是零基础的课程,起点一样。我对逻辑的介绍是一个比较
慢,因为即使上完了所有的课程,我也没有形成论证逻辑的一部分。
老师教的理论和方法我都知道,但是
做一套题还是会犯8、9个错误。后来老师让我研究真题,我就回去了。
真题我这七年做了三遍:第一遍不要把正确答案相加。
用笔把分析写在书上,看完就行,看懂了就放过。等一个星期,你就会忘记这个话题。
快做完的时候,买个新的真题再做一遍。如果你现在这么做,
如果你发现自己做过的题又错了,那么你就会找到自己的弱点,并针对这个弱点。
还是好好看看基础强化之类的教材吧,不是看教材的题目能不能做对。
而是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三遍,重点不是把题目做对,而是做两个。
你可以把所有的答案都背下来。这时候你就要注意这个问题是怎么从题干中推导出来的了。
正确选项,并把真题中相似的题目分类,然后把这样的题目放进去
一起看看,总结一下这类问题的思维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
可以很快知道从哪里切入。
(6)关于英语学习
至于单词,我不会用单词书背,所以一直用真题记单子。
文字。在情境中记单词更容易,忘记单词更慢。
至于作文,尤其是大作文,我的方法是慎用模板句。秀吉的杰作
正文有特定的格式,第一段的整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开句都不可避免地要用到。
模板句子,这些已经占了全部内容的三分之一,如果剩下的内容还是
还要套用模板句。如果你是阅卷老师,你会喜欢这样的作文吗?的确,在课堂上
当老师会总结一些好的模板句子时,第一次遇到真的很惊艳,但是
即使是打卡班老师总结的模板句也要慎用。考场上离我不远。
座位正好是我打卡班的同学。想象一下如果我们都应用它。
打卡班的模板句,那么作文最多只能拿到基础分,哪怕这句话再好,
如果阅卷老师发现是模板句,就不会给你高分。所以,写作文的时候,多加点自我。
你自己的想法,你自己的写作才会有逻辑,文章才会有条理,老师。
看起来会流畅很多。如果模板集不好,文章整体结构会很乱。
(7)关于心态。
因为耽误了几个月的复习,9月份模拟考了两门课。
成绩加起来只有177分,那次考试我们班最高分235,很轻。
一综就和我总分一样高。但是不到最后不要放弃。大家
出发点不同,不要盲目和身边的人攀比,做好规划,跟着自我走。
按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来就好。不要心急,准备考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果。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样的事情如果你
保持一个稳定的心态去做,可能和用不好的心态去对待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关于文海在我准备期间给我的帮助。
(1)班主任
班主任刘晓霞老师可以说是在整个备考期间的各个关键阶段
给了我很多帮助。首先是日常打卡学习,老师真的会把班里所有人都放进去。
把学生每天的学习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在大屏幕上给我们看。
第一次看到那个Excel表格的时候,我惊呆了。我以为打卡只是一种形式。
是的。这是对大家的一种监督。其次,在机构的选择上,班主任根据
我的情况给我推荐合适的机构并帮我分析,同时帮我把这些机构
学校的详细资料都收集到了,省了我不少精力。只是...
但是报名的时候很多地方不知道怎么填,老师一个一个给我指导。
而且我填完之后会登录系统帮我从头到尾检查一遍,很放心。
不用担心报名出现问题考不上。
(2)一对一辅导
去一对一之前因为复习时间紧想放弃所以就
为什么觉得应该一个人去一对一?微信上有问答群,薛超上有在线回答。
有疑问,可以每节课后当面问老师。后来发现完全不一样!其他的
有时候我有问题,最多只能解决。老师面对这么多学生。
每天都有那么多问题,从头到尾都带不走。
让我梳理一下。但是一对一的导师会帮我解决我遇到的一个问题。
这种问题已经解决了。在这期间,李成先生帮了我很多,我
每一套逻辑在一对一见面之前都会错很多,然后老师给我做了系统的教程。
试想一下,帮我建立了做题的方法和思路,期末考试只错了两次。
(3)超级学习系统
我暑假的课程基本没有去面授,所以后来的课程都是通过超学系统补上的。
每个阶段的面授都会上传到超学系统,所以如果有事耽误了,
课后想再听一遍或者有些知识点不明白可以在上面看视频。和
有专门的APP,随时随地用手机学习。
(4)模拟考试
海文会定期组织模拟考试,对于考研的人来说真的很重要。
是的。因为这些题都是老师根据我们的学习情况给的模拟题,很有针对性。
性爱让我掌握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目前的水平有很好的了解。
明白。同时,很多模拟考试让我提前适应了真实的考试形式和时间。
行,找到合适的顺序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