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经验分享?

暨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经验分享

我本科在一所普通院校,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是我母校的强势学科,本科阶段也没有文字学课程。关于文字学的知识是通过自学获得的,考研方向的确定是出于个人兴趣。

我选择了暨南大学的文字学专业。一是因为暨南大学的文字学学科建立早,积累深,研究方向主要是经典系和历史系。我对经典和历史文献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有动力和信心在未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因为暨南大学的考试科目中不包含文学,考试范围比较明确。对于我这种没有接受过系统文字学教育的人来说,在复习备考中很容易抓住考试重点。

我初试总分393,其中政治86,英语74,语文综合112,中国古典文献学121。考研总分排名第四。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前四科的复习经验。

第一,政治:

我的政治考试成绩还不错,但是选择题只错了一个。想在政治上取得好成绩,做好选择题很重要,大题的分数拉不开同学之间的差距。

至于政治的复习,我在暑假的7月份就开始准备了。每天政治学习时长从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不等。教材是肖秀荣的《精致讲座》和徐涛的网络课。学习期安排在专业课之后,专业课学习不了我才会看政治,可以换个思路。

11之前,可以循序渐进的复习知识点。在11月,你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政治。你要开始大量练习模拟题,每天做一到三套选择题。大题可以简单看一下。要时刻保持做题的感觉,同时在刷题的过程中总结错题,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

我做的模拟题有:肖秀荣的四集八集卷;徐涛的八卷本;腿妹四集卷;米鹏六套卷等。不要死记硬背小思和小八的大题答案。很多考研机构都总结了小思和小八的大题,画出了框架,总结了知识点。我们用别人编的材料来背,简单易懂,节省时间。

二、英语:

我英语基础差,所以在英语上花的时间比较多。

前期一直在背4-6月份的单词。一开始听到朱伟用文字表达的爱,感觉并不好。我不记得歌词了,但我记得那些笑话。

后来换成了王江涛的《考研词汇十天搞定》,不再看什么单词讲解视频课,这样两天背一个单元,20天再复习一遍,30天左右复习一遍。这本书很小巧,便于携带,在我吃饭或者路上的时候都有很好的效果。

7月份开始做黄皮书的真题。英语不像政治,不需要做其他的模拟题,只需要把真题理解透彻就可以了。完全理解一套真题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做题的时候不要查学不会的单词,等做完所有题再查。判断是否学过的标准是:随便在阅读中指出一段,当你能逐字翻译时,你就已经掌握了。除了每天计划好的英语学习时间,我的大部分空余时间,比如去食堂的路上,回宿舍的路上,都用来背英语单词了。从开始做英语真题到考研结束,每天坚持背诵,大概180天。背诵的时候我要结合实例,大部分都是真题的原文,所以背单词其实就是复习真题。

真题的难点在于阅读。克服了词汇障碍后,阅读的难点就在于长难句。

每天必须做的长难句

最后说一下英语作文,这也是我这次考试不及格的地方。英语作文准备了王江涛的高分作文,听写了十多篇。本来以为还行,但是看到考场上的题后很慌张,因为不知道怎么用这些背诵的材料。我建议在背熟积累了一定的范文之后,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模板,找几套题型练习使用,把自己的模板打磨到成熟。你遇到了什么?

三、中文合成:

汉语合成包括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的复习书目有王力的《古代汉语》和董的《古代汉语》。复习过程要重点看王力书的前两卷,并与<古代汉语>同步辅导联系,各书如有歧义,以本卷辅导书为准。

王力书中的选文要逐字翻译,直到完全理解为止。董灿老师编写的《古代汉语》只注重通论。个人认为《通论》的讲解比王力更清晰,例题也更方便记忆。2018年底开始准备古代汉语。我当时报了土学的辅导课程,第一次和学姐一起复习。每次课后学姐都会布置作业,每天抄写一些繁体字的课文,让我受益匪浅。一方面复习课文,另一方面练习繁体字写作。我建议你每周花半个小时练习繁简转换。古汉语和文字学都可能得到这个知识点,希望能引起。

复习现代汉语的参考书是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和黄伯荣的《现代汉语》。复习的时候主要用邵敬敏的书,讲解更清晰,框架更清晰,更容易掌握。建议复习时补充这本书。《现代汉语》的复习从7月暑假开始。你第一次应该仔细阅读课本。不需要边读边背。你只需要对书的整体框架有一个了解。第二次复习要按照自己制定的框架,通过背诵条目来进行。课程有配套笔记,由历年高分落地的学姐整理。他们整合了很多参考书的知识点,明确了考试的重难点,复习起来事半功倍,在整理资料上也节省了大量时间。我的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是根据学习的笔记,结合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第三次复习的主要内容是背诵历年知识点和做真题,找出真题的思路。

关于专业一每天的复习时间,两门的学习时间维持在每天3小时,后期更多。专业课早读每天上午进行,专业一的时间安排在每周2~3次。在专业一两门课的第一次复习中,看完每一节后,都要做相应的课后练习,检验复习效果。最后,知识点的复习一定要全面。2020年有一个中文修改病句的题目。我复习的时候对这个知识点关注不够。第一次复习只看了一遍,之后就再也没有复习过。最后拿到大考题,感觉答案很差。这是我的经验和教训,希望你能注意这一点。

四、中国古代文献学:

第一阶段是夯实基础,培养文字学的基本素养。暨南大学给出的文献学参考书目有向楚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杜泽逊的文献学概要》和孙钦山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史略》。建议你另外加上张三喜的《中国古典文献学》。这本书对知识点的介绍比较系统,可以补充上述参考书的不足,而且很多知识点的介绍非常简洁,可以直接作为名词解释的答案。

毫无疑问,这些书都应该仔细阅读,但不像专业一,如果只掌握课本,很难得到理想的结果。除了复习教材,还建议看两个方面:一是通识课,比如凤凰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丛书》和黄永年的《古籍整理概论》;

一、暨南大学文字学老师的著作,如赵的《编译概论》,王鄂的因为暨南大学的题目一直与老师们的研究方向密切相关,多了解一下对初试和复试都有帮助,所以我在复试中拿到了《礼记》的相关题型。这个阶段一定要多读书,开阔视野,努力工作。了解一下书中提到了哪些参考书,尤其是学习版本的时候,可以看看目录和书影,书中提到的书籍装帧方法很好理解。对于书目类的书,可以看看《四库全书》的目录,就知道抽象描述是什么意思,包括哪些部分。

至于视频课,第一次复习的时候,我听了杜泽逊老师的网络课,被他朴实的学风所感染。相信很多同学都是从这开始的。我觉得可以在你厌学的时候听听,激发你对文字学的热情。如果时间紧迫,就不要再听了,对考试帮助不大。我主要听的是努力学习的过程。已经落地的学姐讲的很全面,帮助我们总结了不同参考书上的知识点,在教学的时候补充了一些当前的学术前沿知识,节省了很多收集资料的时间。

第二阶段是整合知识框架,背诵知识点。看完教材,对整个大纲有个大概的了解。我是在笔记的基础上补充的。第一,我补充学术前沿的信息,比如补充出土文献中最新出土文献的内容,比如安大建的内容和价值;一种是补充或替换适合你的、你容易记住的例子。背知识点,不要死记硬背。我对文字学背书的要求是能把知识点说出来。要知道这个问题的大致内容,包括哪些部分,分析重点内容,通过其他非重点部分,细节和深度适当。

校勘知识点总结

第三阶段是背书和模拟考试,与前一阶段的背诵内容不同。既背了自己总结的知识点,又背了真题。文字学真题的参考价值是很大的,从中可以分析老师的出题思路,提供真题答案。经过很多落地的学长学姐几年的打磨,参考价值很高,很有用。

除了背书,检验复习成绩很重要。在考试前的几个月,杜雪组织了四次模拟考试。前两次考试,我都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做完题,这反映了复习中的不足和疏漏。反复的模拟考试训练,让我弥补了知识漏洞,适应了考试节奏,在考场上也能从容应考。我建议你考前一定要模拟几次,找出考试的感觉。

动词 (verb的缩写)其他注意事项:

1,制定复习计划,一定要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及时检查自己计划的完成情况。一方面,制定计划的好处是督促自己学习,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是增加自信心。有些同学觉得复习完了什么都没记住,所有的时间都浪费了。这时候可以拿起策划书,检查一下自己学了什么,可以调整心态,方便接下来的复习。

2.提高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效率的原因有几个:考研目标不够坚定,周围诱惑太多,学习氛围太差,复习时间太长。对此,我建议找几个有上进心的研究朋友一起研究,互相鼓励;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卸载娱乐软件,每天不带手机去图书馆;完成复习任务后给自己适当的奖励,比如出去改善一下伙食,看个电影。复习累了可以换一门课,或者看视频讲解课,看扩展书目。学习累了就喜欢看梁仁公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这让我在业余时间对文字学更加向往。

不及物动词建议:

1.不要熬夜。准确的说,不要因为白天浪费时间而熬夜。明明白天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好好复习,为什么要等到晚上才后悔,打着手电复习呢?

2.不同学科的交叉复习。整个上午复习同一个科目,很容易感到疲劳,效率也会降低。交叉复习不同科目,更容易随时提到灵修。

3.找一个好的研究朋友。我有两个考研的小伙伴。一个是对自己要求极高的大学霸。和她在一起,总觉得自己没用,一直想学习,同时又很体贴的安抚自己的坏心情。还有一种心态就是炸鸡不错,什么都很清淡。每天一起吃饭,一起散步,可以缓解压力。

4.对当前要完成的任务有清醒的认识。总有学妹问我复试的事。说起来,初试成绩并不算优异,但复试成绩领先(初试结束我会记得整理复试经验)。但我觉得现在没必要考虑复试。如果第一关还没过,那第二关是什么?...

积累是一种实力。最重要的是做好今天,不去想明天,把握好当下,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价值,未来就在不远处。

加油!路虽远,旅行终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