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考研复试潜规则:一个亲身经历过的人讲述如何联系导师。

“导师都说要选有灵性有潜力的学生,但是面试时间这么短。如果能提前和导师谈好,展示自己,就相当于抢了一个面试机会。”这是很多参加考研的人的共同想法,于是一些如何“讨好”导师的“人间秘笈”开始在网上流传,甚至连考研的“潜规则”也在民间流传:外国学生比不过自己的学生,比不过自己的导师一次,比不过合适的导师一次送礼...真的是这样吗?

教训:你能挥霍多少梦想?

第65438课+0:联系的导师太多,给人感觉太有心机。

一个同学报考了北京某大学的研究生。为了增加成功的机会,她在复试前两周来到学校,打算为见导师铺路。她通过在北京的同学朋友,找到了在我们学校读书的师兄师姐,分别拜访他们,了解系里的各方面情况。接下来,我开始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去上研究生班,我很努力的认识了几个导师。

在这方面,她的准备是足够的,但是她还是不放心,继续找关系:向哥哥姐姐要导师的联系方式,让他们带她去见导师。当然最后谁也不想带她。于是在复试前,她开始给导师打电话,留联系方式,自荐,并表示希望成为他们的研究生。大部分导师的回答都取决于她在复试中的表现。于是她放下心来:至少有一个导师会要我。面试时她一点也不紧张。毕竟她上过大部分导师的课,回答问题的时候很淡定。导师们对她的表现也很满意,有几个想录取她。但很快,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一个导师提到之前联系过他,其他几个导师马上说给他们打过电话。导师们一商量,觉得这个学生太有心机,不够单纯,最后* * *决定不录取她。

教训二:目标导师不明确,导致“崩盘”

一个理科和农学专业的学生,申请了金融学硕士。可惜没有进入复试名单,开始考虑调剂。最后,她了解到武汉某大学的研究生,便匆匆联系上了。因为在郑州,她给所里的导师发邮件,在每封邮件里说明自己的情况,真诚地表达自己想成为导师的学生。起初,她成功地收到了几位导师的来信,说非常欢迎她去面试。但是,当农学院的复试名单出来后,她发现没有自己。她打电话咨询,教育部长说她“崩溃了”。

第三课:如果你冒昧送礼物,一瓶醋可能是个错误。

山西考生,第一次考某大学研究所第二名,因为经济条件不好,想去看望老师。结果他送了几瓶老家的土特产——山西老陈醋,复试最后还是被刷了下来。事后张伟反思,觉得问题可能出在他送的特产上。也许他不是故意吃醋,而是担心老师会“借景作爱”...

第四课:说多了就输了,尤其是不装懂。

另一位考生看导师的经历可以用“前所未有”来形容。导师问他:你最近看了什么书?他说我看到XXX了。导师又问:你还有谁看过关于它的书?答:我看了XXX,但是那本没有我看的上一本好。所以他批评,以示对本专业学术问题的深刻理解。谁知道,那本书的作者是教授已故的导师写的,所以自然没有希望了。

经验:“前辈”就是这样打败敌人的。

体验1:去学校上课。

东北某大学学生媛媛,报考了华南某大学。她初试成绩很高,想跟导师做研究,但听说导师只喜欢收男学生,她很苦恼。复试前半个月,她匆匆来到学校,开始随班听课,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导师渐渐了解她,欣赏她。后来,圆圆课后找了个家教来表明自己的心愿。导师说如果她面试表现好,会考虑录取她。最后,她幸运地如愿以偿。

经验二:主动问老师。

李惠本科成绩很好,是他专业的第一名,所以他学习非常努力。当新的教学大纲在7月份下来时,她发现又增加了一本参考书。据说作者是学校的老师,刚从德国回来。他的学术水平很高,见多识广。但是新书看起来很难。尽管李惠从头到尾研究了一遍,他仍然没有任何感觉。还好老师在序言后面留下了自己的邮箱。看了第二遍后,她把自己的一些疑惑发给了老师,很快就收到了回复。老师表扬她读书认真,解答了她的疑惑。在接下来的复习中,她经常就书中的问题给老师发邮件(从第二封邮件开始,她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每封信都很快被老师回复。渐渐地,她被老师广博的知识和平和的态度所吸引,渴望跟着老师学习。

初试结束后,她的成绩不错,于是在复试前一周,她来到了自己申请的学校,给老师发了邮件,汇报了成绩,并说明自己已经来到学校,想和老师见一面。老师答应她在办公室见他。会后,她的语气非常友好。问了她本科的学习情况,随便聊了聊学术上感兴趣的东西。面试后不久,她得知自己的梦想实现了。

经验三:研读导师著作,言行诚恳有礼。

来自著名茶乡的男生杨欣,报考了某知名大学的热门专业。好在他高中同学的哥哥就在他打算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学习,他大四哥哥的导师是专业参考书的作者之一,是这方面的老手。跟着这样的导师做研究简直是幸运。所以杨欣很早就开始接触他的师兄。他也以一个经历过的人的角度,耐心解答了自己在点评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另外,杨欣学习努力,初试成绩不错,排名中等偏上。初试结束后,他开始在网上搜索导师的专著和论文,认真研究。

复试前半个月,杨欣打算去他报考的学校看看,顺便给弟弟带两包茶叶。到了学校后,哥哥感谢杨欣的礼物,随口提到自己不怎么喝茶,但导师很喜欢。这让杨欣兴奋不已。他和哥哥聊了很多,了解了一些导师的情况,告诉他很想见见导师。哥哥觉得直接介绍不太合适,可以联系导师办公室。第二天,杨欣去办公室见她的导师,并带来了茶。导师一开始对他的突然造访并不是很热情,但一听说杨欣研究过自己的专著,脸色立刻放晴。谈完学术问题,杨欣也谈到了家乡和茶。导师也兴致勃勃地讲了他的喜好,最后接受了他带来的茶。自然,杨欣最终成为了名师。

复试前申请做导师助理

心理系学生小王,想申请很多导师课题。复试前一个月,他去学校向导师的学生了解情况。同学们都说最近特别忙,在帮导师做某个课题的实验。于是他特意花了几天时间向未来的兄弟姐妹们请教。在和大家熟悉之后,她委婉地提出了让他们带着它帮忙做实验的想法。其中一个人建议先问问导师。导师说就是人不够,让他试试。结果复试前小王刚跟着导师学了快一个月。期间导师也很喜欢这个谦虚认真好学的学生,面试后很快录取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