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幼儿园升小学的机制是什么?
幼儿园成为应试教育的重灾区
孩子要参加“小考”,家长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文章说,现在说到教育,言必称“素质教育”。可怕的是,很多地方的教育只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实行“应试教育”。现在连幼儿园都成了“应试教育”的重灾区。“应试教育”的目标是选拔考试,提高升学率。所以,从孩子开始,就要应对“小考”,其次是“初试”、“中考”、“高考”。可想而知,围绕着这些考试,学生只有一条路:为考试而学习。
瞿溪路幼儿园园长孙建英深有感触地说:“学习的压力就像鞭子抽打着孩子。令人担忧的是,现在鞭子已经抽向了本该是童年天堂的幼儿园。这样说并不过分。”公园组织各种有趣的游戏来陶冶孩子们的道德和知识。但家长们似乎并不在意这些。看到别的幼儿园都有超长班,就迫不及待的想在这个幼儿园开这样的班,因为孩子上小学前就面临考试。
家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到“名校”上小学而煞费苦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同阶段的考试,也就是现在名校流行的“应试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有“小考”,小学到初中有“初试”,之后是“中考”、“高考”。各级考试都是一个一个设置的。如果其中一个出现问题,很有可能会失败。
当学生面对“应试教育”机构的沉重压力时,很难产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这显然不利于未来综合素质的发展。现在,“应试教育”的灾难甚至降临到了幼儿身上。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不得不狠心把孩子从小变成“分数的囚徒”。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学前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应试教育”对孩子的智力和智力发展极为不利。
入学考试的复习资料有很多种。
在上海浦东红山路的石楠书店里,有各种各样的小学入学考试考前复习资料,如小学入学自测题精选、小学入学多元智力测验、重点小学入学试题精选等。
“橙”、“凳”、“酱”、“藕”、“墨”等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汉字,直到小学三年级才学会,现在突然出现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前500字》中。
"1、4、?、10、?、16。请在问号处填入符合规则的数字”、“请在9格中填入1-9的数字,使3格中的数字之和相等”、“请在5分钟内记住以下8个车牌,每个车牌号码由6个不规则数字组成”...这些都是重点小学选考题中出现的题目。
据书店助理介绍,这类复习资料销量相当不错,不亚于中小学生的“一课一练”和高考的“五星题库”。销售人员说:“家长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算不完全对,也会给孩子买。”
学校:不断为更多利益造势
“升学压力逼近幼儿园”,大量孩子被迫做题。这些孩子接受的早期教育是片面的、短期的、功利的、不当的,孩子变得年幼多病。然而,是谁让孩子早早沦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呢?文章认为,父母自身的逐利心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目前我们的一些中小学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在不断地为这种“升学压力逼近幼儿园”造势。显然,这种通过考试招收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现行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显示了相关部门在管理上的缺位。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可能是最后的输家。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心理系主任周对“小学入学考试”表示担忧。
“让孩子提前学习不是幼儿园的功能。学前教育应该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但是这些复习资料、补习班、入学考试都容易让孩子厌学。就算他们学会了这些算术题,认识了这些单词,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是得不偿失的。”周对说道。
这位专家认为,一所小学是否“好”的标准不是“考上一所好的中学”或者“考得高分”,而是看有没有孩子喜欢的老师,老师能不能发现孩子的天赋,能不能让孩子快乐地学习。
“应对小考看似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但很可能是最后的输家。”周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