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擦线进复试,如何准备复试逆袭?

每年都有人擦线进复试,最后进攻成功。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个阶段你有望擦线进入复试。复试要做哪些准备才最有可能打胜仗?分享一下你的经历。网页链接

从公布分数线到正式复试,间隔很短,一般不超过半个月,考生需要及时进入考试状态。如果说考研第一次考的是学习方法和毅力的话,第二次考更多的是心理调整。打好心理基础,可以说复试成功了一半。

一般来说,复试成绩占最终总成绩的30%~50%,有些学校在复试中是“一票否决”的。所以,即使初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复试也不能掉以轻心。对于分数低的考生来说,复试是提高最终排名,逆转干坤的绝佳机会。

正是第二次面试,让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二年级的王保住了性命。他顶着压力进入了复试。因为复试成绩优异,总分前进了30多名,顺利被报考的专业录取。

自信对于复试保持良好状态至关重要。能进入复试的考生都是初试成绩好的考生。复试无非是对考生能力和基本素质的进一步考核和筛选。

自信带来能力的充分发挥。王强调:“我一直在给自己心理暗示。初试已过,千军万马杀。我一直很好。只要我努力表现自己,老师一定会认可我的。”

收集信息,百战百胜。

在考研复试中,信息的作用毋庸置疑。考生在参加复试前,应详细了解复试流程和内容。第一步,了解学校的相关要求。考研复试由各校单独组织。考生一定要认真了解复试时间和考试科目的具体安排,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规划好复习和出发时间。

这一点对于异地报考的考生尤为重要。提前安排好食宿,可以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复试。袁凤祥,一个在江西考过研究生,上复旦大学法学院的人,去年让上海的同学帮他提前订了住宿。复试前两天,当别人还在抢着入住的时候,他已经熟悉了学校环境,为复试做最后的准备。

在此基础上,考生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尽可能多的了解复试考核的主要内容,比如询问所报考学校的研招办,通过院校网站或考研论坛了解相关情况,或者向在读的师兄师姐咨询,这样可以对复试内容心中有数,备考时有的放矢。

被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录取的王晨,从和学长的接触中得知,前年笔试的一部分是翻译一篇专业文章。他本科没有学过专业英语,所以他花时间选择性地记忆一些专业词汇。在此基础上,他结合复试时的语境进行推测,圆满完成了这个题目。

王的信息来自于在他之前参加过面试的考生。直到参加了复试,他才知道学校增加了“媒体创意”方向,而据之前的考生说,“还没人报。”作为第一个选择“媒体创意”方向的考生,王立刻觉得“五位面试导师的精神为之一振”,开始询问身边与创意相关的问题。整个氛围特别好。王的本科专业是广告学,他对创意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能在自己做过的案例、论文、毕业设计中尽可能的展示自己。“我觉得我特别适合这个专业,其他专业肯定考不上。”

夯实基础,专注专业热点。

复试前准备一些基本内容也是很有必要的。复试一般分为专业笔试和面试两个层次,有些学校还包括外语水平测试。

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看完所有的知识点,在之前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复习也能达到梳理的效果。这时候要重点突破自己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这对于专业笔试和面试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重点查找专业期刊和网上数据库资源,了解自己专业的近期研究热点,也可以相应了解报考学校老师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向,特别注意百家争鸣的学术话题。

如果有学校安排的外语水平考试,你要按照学校的要求提前做一些准备。可以随时听英语“磨耳朵”,对听力和口语考试都有帮助。一些标准题也可以提前准备,比如自我介绍等等。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专业的刘浩(音译)认为,作为一名理科生,他流利纯正的英语口语让老师刮目相看,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从小事做起,细节决定面试的成败。

笔试考专业知识,面试考综合素质,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考核内容包括个人专业能力和知识、思维和表达能力、个人基本素质和素养。每项考核内容对最终复试成绩都有影响,考生要从小处着手,善于细节。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外表。

复试是考生和老师密切接触的过程。老师喜欢以尊重和文化素养对待学生。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系研究生肖翔在谈到自己的复试经历时就指出了这一点:“对人的尊重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交谈时使用的语言,衣着是否整洁等等。”

进考场时,先敲门,老师回答后,推门进去。我还问老师能不能先坐下,然后才落座。“听起来有点过于谨慎,但我觉得这是对人最基本的尊重。”肖翔笑着说,整个面试过程中,他一直保持微笑,老师也是,考场上的气氛很轻松,让他充分展示了自己。

第二,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

所有“有经验的人”都觉得,连自己都不相信,怎么让老师相信你的能力?老师们非常友好,会尽力引导你说出你的想法。完全没有必要紧张。

为了缓解紧张,可以在复试前自己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当考官,有针对性的做模拟训练。这个工作不会花很多时间,但是效果很好,既能发现不足,又能让你做好上考场的心理准备。外交学院英语系研究生李健(音译)认为,模拟复试让他提前感受到了复试的氛围。“我的一个同学提出了我声音太小的问题,然后我就很注意提高了声音。”

第三,现场的一些突发情况要处理好。

随机应变最能反映候选人素质。比如专业面试抽到了你不懂的问题,或者老师提问时提到了自己知识上的一些盲点。这个时候不要太紧张,也不要像木桩一样沉默。相反,你应该随机应变,扭转局势。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郭萍认为,适应形势的能力实际上是教师考核的内容之一。“如果问一些不懂的问题,首先要明确‘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敢于承认自己不懂这个问题。老师喜欢诚实的学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郭萍真诚地对老师说:“老师,我对这个问题了解得不够透彻。我想,如果我有幸被录取,在您的指导下,我会继续巩固自己的理论基础,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