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

一般来说,先选专业,再选学校,专业选择着眼于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如果能根据职业发展路径确定专业,可以按照三步法选择学校:

1.查看所有提供目标专业的院校并标注。

1.大学和研究机构

研究所:研究所是独立于教育部和大学系统之外,以科学研究为业务核心的各级各类研究机构。独立研究所种类繁多,其中实力最强、名气最大、分布最广、最集中的是国务院直属的中科院和社科院两大科研体系中的各类研究所和研究中心。两个系统下的各种研究机构遍布全国。相比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相对低调,知道的考生不多,升学率也相对较低,所以考研难度相对较低。虽然科研院所既不是211也不是985,但是很多科研院所的实力不可小觑,性价比不错的选择。

2.34, 985, 211

34: 34自评卷高校自己划招生分数线,而不是按照国家线。报考34高校最大的好处就是每年的考研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公布的比较早,所以复试会进行的比较早,落榜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安排下一步的调剂工作,而且很多高校对报考34首选的同学的认可度都比较高。?

985:“985工程”是中国政府为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东南985大学报考难度大,西北985大学竞争小。

211:“211工程”是面向21世纪的国家建设工程,重点建设约100所高等院校和重点学科。东南211高等院校升学率高,竞争激烈。

3.综合类院校,专科类院校,地方知名院校。

综合学院:指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包括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医学、农林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学科),办学规模较大,科研实力较强的高等学校。

专业院校:如财经类院校、师范类院校、政法类院校等。

知名地方院校:各省市都有知名地方院校。这些地方高校地理位置不同,申请热情也不同。

两个。根据以下因素确定候选机构

?1.名气:

一般来说,知名院校更受欢迎,就业也更好,但考研难度也更大。

2.地理位置:

在我国的考研中,根据各地区的教育水平,将全国的地区分为A区和B区,A区考生的全国复试成绩往往比B区考生高出10分左右。

一区大部分是教育强省,教育资源较多,大部分名校都集中在一区,所以竞争激烈,报考人数多。

二区多为教育薄弱省份,B类考生竞争相对较小。求稳的考生可以适当考虑B区院校。此外,还有旱区和水域的网络版,但阅卷标准对所有考生都是相对公平的。

3.学科优势:

考虑到学院的目标专业排名,如果专业排名靠前,目标专业在学院的学术实力会比较强,也就意味着考研的难度会比较大,专业排名靠后的容易通过考试。一般名校+申请人排名高,所以很难通过考试。名校+申请人排名靠后,所以通过考试的难度较小。一般院校+申请人排名都比较靠前,所以通过考试的难度比较大。一般院校+申请人排名都比较低,所以通过考试的难度较小,朋友们。

4.就业和培训特点:

择校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很多跨专业的同学之所以去考试,是为了改变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所以最好了解一下往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另外,高校的培养模式也需要注意,比如学制多少年、奖学金、导师制模式、联合培养等。

三。根据候选院校的数据指标确定院校

1.高校录取人数(含免试比例):

录取人数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因素。很多专业只有几个学生,所以报考风险很大。生源多的院校可能报名人数多,但会给考生很大希望。

2.复试分数:

参考往年的复试分数,就可以了解学院进入复试的门槛了。很多学校不仅申请基数大,而且复试分数高,成功录取的概率低。

3.考试科目:

去院校官网了解一下目标专业的考试科目是不是你学过/擅长/感兴趣的,比如公共课,英语一/二,数数一/二/三,不同院校考的科目不一定一样。

4.复检要求:

在确定院校之前,要明确其复试科目和规则,了解复试和初试成绩在总分中所占的比重,做到心中有数。同等条件下,复试考生较少的院校应优先考虑。

5.记录比较(如果有):

通过各种渠道查询该专业往年的招生比例。招生比例高的院校竞争激烈,初试报名人数非常多。

如果无法决定专业,建议先选择可能考的专业大方向,在所有开设这个大方向的学校做排除法,把根本不考虑的排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