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没有问题,西方和东方》

电影《不问西方》讲述了四个不同时代的清华青年,对自己的青春充满期待,最终因为时代变迁的矛盾和挣扎找到了真实的自己。以下是我对这部电影给大家的点评。欢迎阅读!

第一章:评《别问西问东》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寻找自己的真理...

《不问西天》主要讲述了四个来自清华的年轻人在不同时代遇到最艰难抉择的故事:徘徊在爱情与理想之间,张帮助四胞胎后,怀疑四胞胎的家人爱上了他,被老板算计离开;沈光耀不顾母亲劝阻,投身战场,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吴玲兰对转专业感到困惑...

整部电影都是关于一个问题:什么是真实?梅老师说:真正的真实是“所见所闻,所做所为,与谁在一起,都有一种从内心深处溢出的平静和喜悦,没有悔恨和羞愧。”泰戈尔说:对你来说,这个世界毫无意义,毫无目的,却充满了任意的幻想。但谁知道呢,也许在这个闷热而疲惫的中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满一篮子美好的商品,从你门前经过,他大声呼喊,你就会从阴霾中醒来,走出去迎接命运。“是的,在生活中,我们要不分左右,以平常心看待一切,寻求自己的真理。

我们再来看看沈光耀。沈光耀是个文武双全的年轻人。他妈妈很严格。当她发现他将成为一名飞行员时,她立即告诉了他家庭规则。她说:“你离家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不反对。因为,因为我们想你,我们才能享受生活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万里路,比如娶一个喜欢的女孩,生儿育女。注意不是给我加孩子,是给你自己加,你就可以享受做父母的乐趣了。你这辈子想要追求的名利,没有什么是你的祖先没有经历过的。那些只是生活的幻觉。

我怕,你还没想好这辈子怎么过,你的人生就没了!“但是沈光耀终于忍受不了祖国的侵略,终于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是1940,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最困难的时刻。宜昌在枣宜战役中沦陷,日军以此为基地对首都重庆实施大轰炸;后来美国来华支持,成立飞虎队,沈光耀加入飞虎队。我不禁想到,我们这个时代没有战争,只是我们坐在空调房里,躺在柔软的沙发上。和沈光耀他们比起来,我们的生活简直就是天堂。我们应该珍惜现在。

爱你所爱,做你所做,听从你的心,别无所求。

第二章:《莫问西东》点评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们一家人去电影院看电影《莫问西东》。里面有一个故事,在20世纪30年代,一个名叫沈光耀的学生从香港来到清华大学学习。当时因为战乱,学习环境差,教室全是稻草搭建的。虽然他是一个富家子弟,但他也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为国家服务。当他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他的祖国受到了攻击,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决定参军。在军营里,他不仅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送饭,还勇敢地走上战场,杀死一个又一个敌人,最后壮烈牺牲。

看完这部电影,我发现当时的学生是那么的渴求知识,但是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却是那么的艰苦!以前学习环境很差,教学仪器也很少,远远落后于现在。我们现在有明亮干净的教室,有教学用的电视,有那么多老师教我们,没有那么多战争和流离失所。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很不容易,作业要求也很高,但是一想到电影里沈光耀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努力学习,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抓住现在的机会,好好学习。电影里看到沈光耀那么缺生活物资,他也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给了穷孩子。我认为在新的时代,我们应该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也喜欢帮助同学。同学生病了,我可以主动帮他写作业,帮他补课。以后我会多关心身边的同学和伙伴。当他们需要帮助时,我会毫不犹豫地伸出友谊之手,让大家共同进步!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新时代,没有战争,只有和平。这是最好的学习机会。时间一去不复返了。我会好好利用它。别人在随意玩耍的时候,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我还年轻。长大后,我会像沈光耀一样,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勇敢地冲出来为国家效力。我们现在必须打好基础,然后我们可以为我们的祖国做更多的贡献,这样我们的祖国就会越来越强大。我记得中国古诗《论中国青年》说:“所以,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而在我的青年。少年为国智,国富民强。”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这种远大志向,承担这种重大责任。

第三章:《不问西方》点评今天,我和女儿去看了电影《不问西方》。这部电影是为了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而专门拍摄的。拍摄于2012,直到2018年初才上映,期间有一些翻拍和修改。影片中的几个片段虽然穿插过多,但仍不失为一部吸引人的影片,包括它的画面构图和背景音乐《AmazingGrace》,可以说是一部放飞青春、追求梦想、只问真相的散文诗。当然,我内心对清华以及在清华任教和学习过的大师们的敬仰,也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所谓爱屋及乌。

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少能看到这样的电影,是浊世中的一股清流。我特别钦佩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演李芳芳,一个不太出名的年轻导演。片尾左侧播放了包括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内的曾在清华任教和学习的知名人士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包括梅贻琦、冯友兰、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闻一多、杨振宁、李政道、沈从文、钱钟书等。,持续了七分钟,观众一个都没有离开,默默的坐着看完整个介绍。中国人骨子里从来不缺乏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敬仰,虽然我们也曾经有过侮辱人的荒唐历史。

看完电影,在回家的路上,我问女儿怎么理解电影的片名《别问西问东》。她说,这只是做好事和莫问的未来。我的理解是英雄莫问的来历。回家上网查了一下,“不问西方东方”这个词来自清华大学校歌歌词里的一句话:知识为先,文艺为后,道德说话,不问西方东方。这句话原本出自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一篇文章。他在1914年写于日本东京的《国学丛书》序言中,提出了“学无新旧,学无中西,学无有用”的观点,认为探究学习要打破旧学与新学、中学与西学、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的壁垒,才能获得真知。但是,仅从这句歌词,不问如何理解西方,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解读。

19311 2月2日,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在就职演说中提出了“大学者,非建筑也,乃大师也”的著名论断。清华之所以受人敬仰和敬仰,是因为她的大师辈出。当时办学条件很差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依然是名师荟萃,人才济济,很好的验证了梅校长的说法。

我对清华的第一印象是在中科大上晚自习的时候,用的是清华严为民老师写的《数据结构》这本书。考研前去了中科大西校区一个学期。这门课也用了这本教材。这本书学得很好,里面写满了我的学习笔记。现在我的书架上还放着我用过的这本书。虽然后来我从北工大图书馆买了一本美国原版出版的《使用Pascal的数据结构》,这本书在内容、排版、印刷质量等方面都比不上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据结构》这本书,但不得不承认,这两本书都对我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严为民老师写的《数据结构》这本书,至今难忘。

在北京工业大学读书的时候,我们经常去北京西北清华南门外的清华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买书。我记得那时候我们都是和同学一起去的,整个北京来回要一天。后来我加入了SAP北京公司,办公大楼也在清华东门外清华紫光的一栋小楼里。我在那里工作了将近两年,经常在清华的学校前面走,但是好像很少进清华校园。我只在陪同一位香港朋友参观清华和北大的时候去过一次清华的校园,但除了清华大礼堂和礼堂前的日晷草坪,没有留下特别的印象。

后来我的女儿,一个中专平行班的同年级同学,通过上海理科高考状元考上了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她送女儿去北京上学,给我打电话。我去学校找她们母女,请她们在清华南门外的金文国际酒店吃了顿饭,然后陪她去宜家给孩子们买了桌椅。后来回合肥参加我们班一个同学因病去世的葬礼。从其他同学那里听说我的女同学在上海病逝了,令人惊讶和遗憾。不知道女儿清华毕业后会飞向哪里?可能他已经去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学习工作了。逝者已矣,生者如此,我们只能感叹人生无常。

晚上吃饭的时候,女儿告诉我,她想去国立西南联大。我说你不能去。那个学校已经不存在了,但是继承了国立西南联大衣钵的清华、北大、南开依然存在,你可以选择。然后我悄悄跟女儿说,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人生一大遗憾就是不能在清华校园读书,但是人生没有回头路,就等你来世了。人生的路,一是你不一定能完全选择,二是主客观因素很多,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很正常。现在这个年纪只能放心了。但清华的人文精神,大师的人格魅力,文章知识,我们可以借鉴和遵循。英雄莫问自来,立德言而不问西方与东方。

只有一个季节开花。再华丽也是有时间限制的。过了季节就枯萎了。这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但是孩子是我们的第二季,未来是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