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三本教材怎么复习?是全部吗?如何抓住重点,做好课后题?求指导!!!

我在网上找到了数学满分的童鞋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审查方法

通读课本

三月到五月中旬是我选择通读课本的时间。认真阅读教材时,要充分理解基本概念的基本定理,最好能理解每个定理的证明。我觉得这些定理的证明过程对培养缜密的思维逻辑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很有帮助。最重要的是做课后练习。课后习题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最基本的拓展和应用。当然,说到这一点,全面详细的教材就成了课后习题答案的必备。

(2)选择基本问题集。

经过两到三个月的课本精读,相信很多同学已经对数学有了很好的感觉。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做题来巩固这种感觉,以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使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再上一个台阶。现阶段我觉得练习题不要太难,否则会极大打击前一阶段建立的信心,但是把考研数学科目的难度理解的太简单了。现阶段我选择的练习是《复习指南》,也有人推荐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但由于我没有看过,所以不敢评价。我只想谈谈我对复习指南的看法。有人说《复习指南》的解题方法过于注重技巧,但我并没有这种感觉。相反,我认为书中的一些思维模式或者固定的思维方向,对于应试数学是非常有用的。我一直认为应试数学比其他科目更机械,主观上没什么可玩的。所以我只要学会那种固定的思维方法,应试数学就好办了。

5月中旬到7月初第一次看复习指南。其实第一次看的时候很费力很痛苦,而且速度很慢,有些题目看不清楚。现在觉得如果当时找个学习伙伴,两个人互相督促交流,效果可能会更好。第一次看复习指南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能光看不练。书上例子很多,习题很少,习题答案也不详细。因此,最重要的是例子。对巩固所有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很有帮助。二是标注不同程度的例题——有的很快就能做到,有的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做到,有的看完答案才恍然大悟,这样不同的题就要区别对待,不同的注释,这样第二遍看的时候就不会简单重复,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3)夯实基础,熟悉真题。

从8月份到考研前的这段时间,我基本上处于一种通过做题不断强化自己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复习状态。熟悉真题,大量做模拟题,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我所在班级的老师是黄先凯先生、陈文登先生和曹先兵先生。其中黄先凯老师教授大部分高等数和全部线性代数,陈文登老师教授部分高等数。概率主要是曹先兵老师讲的。最近有学弟学妹问我哪些老师讲的好。其实我觉得这些老师讲的都很好,但是哪个老师的教学风格更适合他们。我很喜欢我选的组合,因为它很适合我。黄老师的教学风格非常严谨,逻辑性很强,讲课没有任何与数学无关的内容,效率很高,让我受益匪浅。考研班结束后,我写下了厚厚的一本数学笔记。在随后的复习中,数学笔记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但我收获最多的是考研班的学习氛围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和动力,让我振作起来,在那个炎热的夏天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考研复习中。二、关于模拟题的选择。目前大家推崇的模拟题主要是四百题和陈老师的模拟题。我只做过前者。平心而论,400题确实很难(我最后的分数只有120分左右),以至于拿到考研卷子的时候,我都觉得考研题太简单了,不敢相信。四百题是“预模拟题”。在数学复习的最后阶段,要选择与真题难度相近的模拟题。并且保证每天做题,这样考试的时候可以更快的进入状态。第三,要总结自己的一套错题。这是我和很多考研的同志交流后得出的结论。复习后期,我身边很多人都习惯拿出数学笔记和错题集来复习。事实证明,他们在考研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所以,我觉得这个方法也是值得学习的。

(二)心理历程

曾经有个学姐跟我说,她在考研的时候,有一天突然想到“地球是怎么转的?”牛顿说“上帝踢了地球”,所以她想“要是上帝踢了我就好了。”当时她跟我说上面这段话的时候,我不明白她是什么意思。后来,当我成为考研大军中的一员时,我才体会到她的心态——无奈或者说无助。其实在考研中,有时候心情是很躁动的,甚至是波涛汹涌的,你会因为不会做题而沮丧,会因为做错了题而苦恼,会因为效率低下而沮丧,会因为很多小事甚至道听途说的谣言而无奈。我想告诉你的是,每个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人心理素质差或者其他人。无论什么样的荆棘路,我们都一起走过;无论多沮丧,我们都一起经历;只是我们从未谋面。所以,朋友,不要理会那些躁动不安的感情,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成功属于每一个不懈追求的人!

希望以上冗杂的文字能给那些正在考虑是否考研的朋友一些启示,也希望能给那些已经做好考研准备的朋友一些帮助。爬山充满了情感,看海则充满了意义。我相信,只要我们尽全力,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