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福的纸令

“之”在主谓间的作用,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38+0

“之”主谓结构的语法功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3.3-4。

使役、意动用法的归属与注释,《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4+0。

论“M1对M2的意义”,《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4.2。

数量结构误用,中国语言世界1986.6。

关于如何掌握古汉语被动句,湖南电大(报)1986.438+06438+0.20。

“李皇”及相关词语考辨——连冕词语性质新探,《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研究生增刊)》1987

《论语》中的“毕叶,P”句式,中国语文1987.3。

状语“请”的意义分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7.3。

《古代汉语词汇理论概论》,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8.4。

《论古代汉语词汇学与训诂学的关系》,中国语言学发展方向(论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从《古代汉语研究》+0989+0看《石矛平邑(论辩部分)》训诂学中的逻辑问题36860.88868888686

从《石矛平议》看训诂学中的逻辑问题,《古代汉语研究》1989.4。

《石矛平邑》训诂结论的检验,汉字文化1990.2

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几个问题,湖湘论坛1989.3。

致使与故意错误举例,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4。

关于信息修辞学(合作),修辞学学习1990.438+0

古汉语中的句子省略,语言研究1990.2。

王念孙父子的“联语”观及其训诂实践(一),《古代汉语研究》1990.4;

王念孙父子的“连语”观及其训诂实践(下),《古代汉语研究》1991.2。

省略新论(上),零陵师范学院学报1991.4

省略新论(二),零陵师范学院学报1992+0。

误解,不是“挪用”——论连冕文字概念的古今差异,中国语文1991.5。

《左传》训诂注释,《古代汉语研究》098+0.55438

生活中的语言困惑,中国语言与中国文化论文集,亚太教育出版社1993+02。

《左传》谓语“请”的结构转换,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4.3。

“乐极生悲”新解,《古代汉语研究》+0996+0 . 39996 . 39999869961

楚简帛文字研究概况,江汉考古1996.3。

楚简帛书考证(一),古代汉语研究1996.3

楚简帛书考证(二),古汉语研究+0997+0

楚简帛书考证(三),古代汉语研究1998.2。

楚简帛书考证(四),古汉语研究+0998+0。

《汉语表达中的“义项偏离”》,中国汉语通讯,41,1997.3。

汉字演变和排列规范,中国建筑1997.3

从楚简帛书看战国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7.3。

《诗经·北风·古汉语研究》新解1997.3

论汉语词语形义关系的表达,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4。

《诗经》新解,《诗经·九故事》,孝感师专学报1997.4。

战国文字的“地域特征”质疑,中国社会科学1997.5。

关于义域项的冗余、部分和重复举例,中国语言1998.2。

《古文字释义中应重视构形理据的分析》,《日本人对中国出土资料的研究》第2卷,1998.5。

穿越奥运化难为易——评庞·

《尚书·论语》十则,古籍整理与研究杂志1998.4-5。

略论汉语的音义、体年关系,《中国文字研究》第一辑,1999.7。

本体、体系与比较——汉字史研究方法论,中国教育报语文版,1999.8.20。

论电子古籍的保真原则与整理,《古籍整理研究》2000+0

当务之急是全面提高教师文化素质:论21世纪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38+00。

关于汉字数量的统计原理,词典研究2001.1

佛经的金良,词典资源:读李惟七的《佛经翻译与佛经解释》,古汉语研究2001.1。

关于汉字功能的演变,《古代汉语研究》2001.4

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开创学术新风,古籍整理与研究学报2001.6

传统文献学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0。

现代形声字与“语义符号”和“音标”的判断,《古代汉语论文集(三)》,岳麓书社,2002,438+0。

对孟子的质疑,求援是倨傲的,《古籍整理与研究》,2002年2月。

《论汉字的词间关系》,语言,第三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散文名篇《春天》修辞分析中的两个错误,语文学习2002.5。

论地名标准化中的“中国标准”原则,语言文字应用2002.2。

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02+0438+0。

论汉字的记录功能(上),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0

论汉字的记录功能(ⅱ)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2

《宝山竹简中“焉”的含义解读》,《中国古代研究》2003+0。

楚简中“郭艳”一词及相关词语的考证,《日本人对中国出土资料的研究》第7期,2003年7月。

章太炎对黄侃先生的文字学研究,《古代汉语研究》2004.2。

词汇理论及其教学,吉首大学学报,2005年2月。

论出土文献中词语关系的考证与表达,《古代汉语研究》2005.2

《汉字语用学大纲》,《李云学刊》(语言卷),2005年4月。

关于“异体字”的几个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6+38.0

汉字本质概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338+0

《论汉字起源的具体参照》,《民间经典研究》(第4集),商务印书馆,2006+02。

论汉字结构的演变,河北大学学报,2007+0

训诂材料分析与中国学术史研究,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2月。

“古今字”的早期表述及材料分析,《李云学刊》,2007年2月。

《论源于佛教的汉语成语(上)》,新加坡《许愿海》(第56期),2008年7月。

《论源于佛教的汉语成语(下)》,新加坡《许愿海》(第57期),2008年9月。

成语“裸体”来源考辨,新加坡《许愿海》(第58期)2008.6438+01。

“鱼雨古今字”考证,《古代汉语研究》,2008年4月

项目

参与项目

修辞学研究专题(湖南省教委重点项目1988-1990)

章太炎日本讲学札记(国立大学古委会总项目1994-1995)

高校汉字课程改革实验(北京市教委教改项目1997-2000)

高师基础课增设汉字教学改革实验(21世纪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997-2000)

语言文学研究在基础教育教材中的支撑作用(“教育部课程标准与大纲”项目2000-2001)

楚简的收集与解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1—2004)

独立承担项目

20世纪语言学研究综述(湖南师范大学项目1990-1991)

楚文字集成(新闻出版总署九五重点出版项目1997-2001)

汉字“二笔输入法”学术评估报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材评估处委托的2000项目)

现代汉字构形原理与中小学汉字教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计划项目2001-2003)

汉字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项目2005-2006)

宋代碑刻、手书文献的电子收集与属性描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5-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