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学生活怎么样?

我是2014级本科生。上大学之前很迷茫。我不知道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上了大学之后什么都不知道。可惜错过了很多机会。所以希望这个回答对即将上大学的同学有所帮助。以厦门大学为例。可能和某些学校不一样,但都是一样的。

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大学生活:1。大学日常生活与课程2。大学生活应该怎么过?

1.大学日常生活和课程

首先,纠正两个观点。

(1)初中老师曾经跟我们说过,过了这些年,大学会过得像神仙一样。这对于一些想在大学混日子的人来说可能是对的,但是对于一个想在大学学习的相应领域工作的人来说绝对是错的。

(2)有人说大学的时候可以经常出去玩。这个观点应该说比高中的多,但不多。一般只能在周末或者节假日出去,或者平时一天上课偶尔出去,有时候也会和同学去校外的餐厅。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一般来说什么时间是第一线,宿舍,部门活动会议或者志愿者,图书馆,餐厅。这些基本上占据了周一到周五以及大部分周末(因为部门活动通常会保证大家周末有时间)。

大学课程是这样的:

图片来自网络。

第12节?8:00-9:40

34节?10:10-11:50

56节?2:30-4:10

78节?4:40-6:20

第91011节7:10-9:45

大学的课和高中的课也不一样。比如你们学院有120个学生。入学的时候每个班会分60个学生,不是一个班。比如学校会安排两个老师上这门课,每个班60个学生。就是这120人来选择自己想教哪个老师。他们选择的老师不一样,上课的时间地点也可能不一样。学校最初的班级都是刚入学的新生,管理简单,通知方便。一般任何通知都是本班qq群通知的。

当你在上课的时候,你只是看你的时间表。有课就去教学楼(学校有几栋楼专门用来上课)。不上课的时候一般都是呆在宿舍或者部分同学去图书馆或者教学楼没人上课的教室。呆在宿舍可能会玩游戏,看视频,学习,聊天。

看上面的时间表。如果你计算一下时间,你会发现你的工作日所剩时间不多了。但是不同专业的课表不一样,有些专业课很少轻松。但是如果选择医学或者建筑学之类的专业,课就多了。有的还考双学位,就是周末有课。你必须完成你的家庭作业,所以你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上面的课表,每天前面有课,后面没课。其实不一定是这样的。可能12有课,34没课,56有课都这样跳。)

大学的每一节课都是新的一节课,几乎每一节课都有一节课。只是在学期中或者期末,有些课会有习题,有些课会有期中考试,有些不会。期末考试一天最多考一次。如果课很多,可能一个星期每天都有考试,所以那个时间叫做考试周。因为听课进度很快,很难像高中那么好学,所以考题不会那么深。一般通过理解书后的习题就可以应付考试了。考试周每天最多2个小时,所以复习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可以找学长学姐要往年考试的卷子,做几套就行,遇到原题的几率更大。除非老师推荐,一般不需要再找题做,时间也不多。

大学刚开始的时候,学校可能会被告知东拼西凑,听课等琐碎的事情,渐渐的就买了所有的生活必需品,还有宽带和对校园的熟悉。研讨会除了注意事项等生活问题,可能还会谈到一些留学计划,所以你要提前决定是否出国,选择是否报名一些项目。

有的宿舍比较团结,做什么都在一起,有的宿舍有自己的圈子。

社团刚开始,有些学生会部门在招聘,各种团队在招新人,还有一些众筹活动。选择性参与,看你自己的兴趣。还不如报几个。将来,可能会举行一些活动来避免大学生活的单调。一般这个时候会有大量的新兵,以后进入的机会就少了。

基本上每门课都要留作业,一般是书后习题,定时上交。老师的助教会给abcd打分,会按比例计入总分,但是只要你交上来,没有太多问题的答案就是A,就算你把答案完全抄下来也是A,虽然助教每道题都看了,但也不会管你。(书后的一些习题答案要自己买,有的学长学姐会送你电子版。)

在学期开始的时候,有一次英语分级考试。根据这个分数,我们学校把学生分为1234年级,1年级有四个学期的英语课,2年级有三个年级,以此类推,不及格的班级除外。努力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虽然大部分大学英语老师讲的是英语,但是用的词比较简单,不存在听不懂的问题。课多的话,每学期多上一节课就差多了。如果老师严格一点,相当于多上一节专业课。而如果你英语不是很好,成绩不高,也会拉低你整体的GPA。参加的学期越多,拉的就越多。

过了60分,这门课就不及格了,要用其他学期重考。大学其实不容易不及格,因为老师会想尽办法让你不不及格,能给的分都给你,因为老师的班级不及格率对自己是有影响的,这个空间非常大,所以只有大学不及格的分数极低,所以没有办法。

有的老师上课会点名,有的老师从来不点名,直接挂n次课(不同学校可能不一样,我们是三次)。如果他们不去,还会扣期末成绩。选课的时候可以问问教的好的资深老师,哪个老师不点名。

必修课必须上,给你一堆选修课。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四年要完成一定的量。

个人认为大学课本比高中课本好太多了。基本上老师说的都是书本上的,有的老师只是照本宣科,所以通过看书自学是完全可行的,也就是你能完全理解书本的时候。如果不会,不如听听老师的课,能不能做好书后的习题为准。

大学老师不会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下课就消失。如果你在他出门前问他,他会很乐意回答你的问题。也可以在大班中间问他十分钟。真的不行。他会留下邮箱,你可以私信他。

上大学之前,听说大学上课没有固定座位,需要抢座位。当时想到比别人晚到了会没座位,很担心。但直到上了大学我才知道没必要担心,因为选这个老师的学生人数会被设置成比教室空间更小的值,所以我顶多就是坐在后排看黑板,但是上课就没问题了。

有人说大学食堂多,达到二三十个。这可能是真的。厦大两个校区都有十几家餐厅。但是你要清楚,这么多食堂意味着一个很大的学校区域,你经常活动的范围是一个很小的区域。一般几个学院都会集中在一个区域,所以你附近只有两三个食堂,你只去最常去的一个,路过的那个或者你最喜欢吃的那个。我们食堂的菜不完全一样,有的完全不一样。个人对食堂的菜品还是比较满意的。而且食堂的饭菜比外面便宜很多。

2.大学生活应该怎么过?大学是来学习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

1)阅读更多?刚到宿舍的时候,看到舍友的书架上放着几本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书,想到自己的假期浪潮已经过去,突然感到压力很大。其实提前看那些书对大一新生影响不大,没必要觉得有压力。学习成绩应该和你课后看的书关系不大,但是多看看这个专业的书,对你以后肯定有帮助。

不仅要多读专业书,还要读其他方面感兴趣的书。只是大学之前很少看书,所以上了大学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对事物的看法低,表达能力低。如果你没有阅读的习惯,建议你去图书馆找自己喜欢的部分。你会发现你的阅读欲望在一瞬间飙升,你会觉得你想把它们都读完。可惜时间不够,让你迈出第一步。至少我是看的,可能还想看一些我原本不喜欢的。

大学期间可以多学习一些其他专业的知识,对各行各业都有一定的了解,对未来有好处。读书是一种系统的学习,知识更加根深蒂固。虽然看知乎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但是我只有一点知识,很快就忘了,尤其是漫无目的的刷,但是找到答案,有目的的对比总结,还是很有帮助的。

在阅读的基础上,你要去思考,千万不能为了完成一个量而草草通过。多写文章,写下对生活的感悟,以后再读的时候会很享受。当你读过的书的精华写出来的时候,你会有更深的体会,因为你只有看懂了才能写出来,尽量写给别人,因为人往往喜欢忽悠自己,不为自己求完美,但如果给别人看,你会考虑文字,让逻辑更完美,防止别人围攻你。在深思熟虑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漏洞,从而加深你对问题的理解。

2)加入几个学生会、社团、部门,两三个就好,不要太多。加了之后积极做点什么,不然就相当于没进。在这里,你可以学到一些写计划书、微信平台推广等技巧。想进宣传部,可能要先学ps或者做视频。这两个在大学投资系的简历里都很受欢迎,有些系会在你进入后对你进行培训。

你加入了几个部门,担任什么职位,有什么技能?至少你在大学投简历的时候,以后大学的简历会很多。为了增加被录用的概率,最好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简历上一般会有技能和工作经验两栏,不能什么都不留。

不要害怕参加面试。而是你要有那颗即使我不想进去,我也会去面试的心。我会多面试为以后的工作面试做准备,不能只是逃避。在那段时间,一些学生忙于这个面试和那个面试。这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同学。反正面试没人认识你。在这里失败总比在职场失败好。

下学期你要改任期,也就是有机会成为部长,登记参选。其实当部长很容易,因为候选人很少,很多想退出,很多不敢。当你成为部长时,你会得到更好的锻炼。

列举几个基本部门的职能(只列举在脑子里,严重不完整)

(1)外联部——通过打电话联系、拉赞助等方式与人打交道的人。,多锻炼人,不要怕参与。迈出第一步后,你会发现其实很简单,很多都只是花言巧语。记得这样问大家。

(2)宣传部——技术活动、设计海报、传单、推广微信等。帮一些合作单位宣传。

(3)体育中心——组织一些学校的体育比赛,有时候现场观看,比较费时间。

(4)自律中心——卫生检查,组织宿舍相关活动,东西少。

(5)青年志愿者协会——招募活动志愿者,记录管理时间。

注意:我们学校没有一定的工作时间是不能评奖学金的,所以很多同学周末花很多时间做志愿者。志愿者要报名的时候是经过筛选的(内部筛选,不面试),有的还需要培训才能上岗。多参加培训是好事。志愿者只是参与一些活动和帮助,比如在失物招领处整理丢失的东西,整理停放的自行车,在新生到校时搭起帐篷迎接新生。

大部分的社团都是兴趣社团,也有一些公益社团,类似于部门要做的事情,但是很多会有工作时间,而且会被内部人员加倍,所以这类社团的工作时间不用担心。如果暑期参与教学,每天工作8个小时,过去一周56个小时,这是别人一个学期努力也挣不到的。

其实部门和社团的事情很少。一个学期可以参加一到两个重大活动,不一定要参加次要活动。它只会占用你一点点时间,根本不会影响你的学习。就算聚在一起,也能锻炼抗压能力。其实你毕竟可以完成很多任务,工作初期可能会有很多工作压力。现在适应一下也无妨。

3)练习盲打。这是一个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非常容易学会的技能。保证不到一个月就能练出来。因为以后要经常打字,比如写论文(水课期末考试有很多就是写几千字的论文,但是不要求熟练。不跑题地把它们写出来就行了,其实很简单,应该说比论文简单),快速打字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具体方法是:先检查每个手指控制哪些键,然后按26个字母顺序打出来。多次之后,试着不看键盘练习。之后你可以下载一个打字软件或者打一些你想要的文章。每天中午可以打一个小时,不到一个月就可以瞎打。在练习打字的时候,你的手指会在看着键盘大量打字后形成自己的肌肉记忆。不看键盘的时候会自己动。这个时候不要用脑子控制手,因为会比较慢,让手自己动,有时候还会出错。删了就行了,越练越好。不必刻意保证正确。这是我自己的练习方法,你也可以找到更科学的训练方法。

在这里我想提一个想法,那就是凡事先打好基础是非常有益的,不管挖得深不深。比如不能盲打的时候,记住手指位置,然后每次都按照这个标准姿势打字。可能刚开始打字比较慢,但是每敲一次,就不自觉的向目标迈了一步。即使不花时间练习,时间久了也会越来越快,到最后也会瞎打字。而没有规律的打字,速度永远是那样,打多少都不会有进步。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掌握一个领域的基本框架需要花费少量的时间,之后的每一次接触都是在给这个框架添砖加瓦;没有建立框架的人接触到的知识就孤零零地挂在那里,很快就被遗忘了。我认为这是为什么强大的人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强大的一个原因。

4)好的成绩(特别是专业课,很重要),尤其是大一,以后要保持,因为下学期可能会推出一些人才培养项目,加入那个群体会得到专门的培养。要想入选,成绩要名列前茅,成绩也涉及到你的专业和以后的研究。不要以为大学成绩过了,还是要战斗到前线。否则等机会来了,你后悔也来不及了。我亲身经历过,深有体会。

5)学好英语,即使不出国。因为现在很多好的材料都是国外的,而中国也在和国际接轨,所以英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你真的认为学英语太难了,那么你应该努力把单词背好。如果听说真的很难,那就先放在一边,先确定自己能看懂英文文章。知乎上有很多关于学英语的好答案,真的很好,可以借鉴。

6)多交朋友,包括我们学院,其他学院,学长,学弟学妹。平时上课可以认识我们的学生,也可以认识系里的学长和志愿者。其他学院的同学可以在社团或者校级学生会认识。和老师搞好关系也很重要,比如课后提问,办公时间和老师讨论。因为以后可能真的会有需要老师帮忙的机会,比如有些活动需要找指导老师,申请项目需要推荐信。如果你找的老师不认识你,虽然很多时候会帮你,但是认识你就没那么方便了。

7)运动也很重要。你必须有一个好的身体来应对未来工作的艰辛,这个应该不用多说。

最后一句忠告,踏入社会,你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你很难静下心来学习,所以好好把握自己的大学时光,尽快进入状态,免得以后后悔。想想看,有多少人后悔没有好好学习,又有多少人后悔年轻时没有好好冲浪。对比一下人数,你就知道应该选择哪条路了。

——快一年了,第一次更新。

先说自行车。

刚到大学的时候,可能觉得大学比较大,自行车是必需品,就先买了一辆,不管三七二十一。答案是我刚到大学没几天就和舍友买了一个,后来发现没必要了。我们从宿舍走到教学楼只要10分钟,骑自行车开锁真的快不了多少。

所以如果校园不是很大,或者有时候需要骑自行车去很远的地方,建议不要买自行车,因为可能会放在那里很久不骑。一般上课或者和同学回宿舍都是必须的。如果大部分人没有自行车,你的自行车也要推广。

如果真的要买就说说怎么买吧。

我宁愿买二手的好的也不买差的!!!

回答:一开始买了350元的变速箱,很快变速箱就不能用了。然后骑自行车极其费力,真的难以忍受...而且经常坏,比如爆胎,一次要50块钱修,但是赶上几个小毛病,又买了一个。

如果想买便宜的,我建议不要买变速的。应该可以吧。

第二年买了一辆600的模型车,放在店里供人试乘。网上卖1000左右。主人保养的很好,骑起来很舒服。一年了,没什么毛病。

买新车的话,有时候一千块钱甚至更多的好一点的车都是锃亮的,容易被偷。我有个同学就是这样的。买了没几天就被偷了。所以如果是那种很爱车的车,非要买这么好的,要注意停在监控摄像头下,晚上拉回宿舍。

先说说高二第一年学习的感受(可能不适合所有人,觉得扯淡就跳过吧)

答案来自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直到大二才知道大一一点都不累,大三估计会更累。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基本上每个科目都只有一天的时间复习,而且每个科目都是一本像三国演义那么厚的书,也很难(因为内容太多),真的压力很大。对我来说,每一次重要考试的压力都可以和高考不相上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这些成绩不像高中的期中和期末,而是会决定你未来的人生方向。于是这学期我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了图书馆,也就是除了上课,学生会,社团,就是在学习或者看书,除了课程要求,我还自学了一些软件。每天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回宿舍,中午不休息。这学期不怎么看手机。知乎里的知识太零碎,我也不太擅长在首页刷,而是寻找自己想知道的东西。(就打个预防针,让和我类似情况的同学有心理准备,鼓励你们!我的人生可能有点极端,一般人可能达不到这种程度,所以请把它当做我的告白。我不是说让大家都这样。希望少喷!)

到了高二,大家就开始准备要不要留学,要不要出国。想出国的不如想读书的对学习成绩感兴趣,但也不能落后;想出国的话,大一可能就要开始准备雅思和托福了,这样才不会错过一些本科的出国机会或者交换机会。

想申请读研的会有成绩。到了大二,他们的分数普遍比大一高,很多课程都能拿到满分(90分以上),所以竞争更加激烈,容不得半点疏忽,这也是让人更加紧张的一个原因。试卷中的题目是往年原题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做好往年的试卷很重要。目前大规模招生,如果想读书,最好选择专业,与其做鸡头不如做凤尾。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可能会遇到选择理论专业还是应用专业的问题。上大学之前,因为不想做理论研究,所以拒绝了理论专业。但是,大学两年后,我从老师那里得知,还是选理论专业比较好。因为本科理论学得好,申请可以留给研究生,但是如果本科偏应用,没有打好理论基础,未来的选择方向就窄了。

比如经济学院分专业的时候,金融学专业是最火的,排名也是最高的。其他专业门槛不明显。到时候我的分数可以进金融,但肯定会垫底。纠结之下,我选择了统计学专业。因为垫底意味着你以后没有奖学金了,考研也没有名额了。出国也会面临很大的困难,所以只能选择考研这条辛苦的路。于是我选择了做一个统计学的“鸡头”,现在我很庆幸自己当时的选择。

金融学属于偏应用型,统计学属于理论型。经济领域对数学的需求非常高。有些证券公司招人的时候,甚至不应该有经济学背景,而是有数学或者统计学背景的人才。而且以后选择研究生方向的时候,本科专业是金融,基本上研究生院都要走这个方向,而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学统计学,金融也很吃香,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也比较受欢迎。其实本科的时候统计学和金融学没有太大区别。只有几门必修课不一样,但就是这部分课程我们学的是更深层次的数学,他们学的是金融投资的专业知识。我们以后补课很容易,但是有老师指导很重要。还有一个区别就是院系的选修课,也是金融投资方向的,而我们是数据分析的课程,所以这个理科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学校一般都有暑期社会实践,需要你提前组队,否则可能很快报名才能吸引到有实力的人,有的提前一个学期就开始组队了。组建一个好的团队,要想研究课题,需要找一个导师。你可以从上过你自己课的老师中找一个,给他发邮件预约。实在想不出题目了。有什么题目可以问老师。老师的建议还是很好的。然后提交计划。暑假的时候,八九个人会找个时间去某个省市调研,比如当地的民生、教育等。),发放问卷或走访政府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