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件大全第一课[三]
学生生活在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和爱护。似乎没有危险。但是日常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事情需要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导致危险和意外。下面说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一.教学过程
1,用电安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
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知识。
1)认识电源总开关,学会紧急情况下关闭电源。
2)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或用湿布擦拭。
3)用后拔掉电器插头。
4)遇有烟雾、火花、烧焦味等。发现使用中,应立即关闭电源开关并停止。
5)如果有人触电,尽量及时关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直接用手救人。
2、燃气的安全使用1)燃气具在工作中,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里溢出的水浇灭,造成大量燃气泄漏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燃气灶、燃气热水器等)时。),室内通风要充分保证,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3.游泳时注意安全。1)游泳需要体检。
2)谨慎选择游泳地点。
3)下水前做好演习准备。
4)吃饱或饥饿时,不要在剧烈运动和辛苦工作后游泳。
5)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下潜。
6)、发现有人溺水,不要急于下水施救,应大声呼叫大人帮忙。
4.交通安全老师介绍了三个案例:案例一:两个中学生边走边扔篮球,球滚到机动车道上,绊倒了一辆正常行驶的摩托车,造成驾驶员严重脑损伤。
交通法规明确规定,行人走路时不准在马路上嬉闹玩耍。
在此基础上,交警部门对事故作出责任认定,认定两名中学生承担全部责任,其家属各承担1万余元医疗费。
案例二:1999某中学后门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原因是一名学生骑车下坡撞倒一名退休教师后死亡。
这不仅给两个家庭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给这个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伤害。
案例三: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我国因交通事故死亡未成年人4199人,受伤9907人。
这绝对不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每年都有无数的花朵被扼杀在车轮下。
据悉,北京每学期约有50名未成年人非正常死亡。
我们从这些故事中学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走路时如何注意交通安全;
1)走在路上,要走人行道。如果没有人行道,你应该走路边。
2)集体外出时,有组织、有秩序地行走。
3)在没有交警指挥的路段,学会避让机动车,不要和机动车争道。
4)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5)骑自行车时靠非机动车道右侧行驶,12岁以下儿童不得在街上骑自行车。
5.如果发生火灾,我该怎么办?1)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告诉消防部门起火的位置,也要说明起火的是什么,火势如何。
2)一旦受到火灾威胁,不要惊慌,要冷静,尽量离开火场。
3)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服包裹身体。
6、校园安全1)上下楼梯时,缓慢有序靠右行走。禁止拥挤。特别是有人跌倒时,立即停止上下,迅速将跌倒的人扶起来。
2)不要在教室里蹦蹦跳跳,不要爬过门窗;不要在走廊追逐打闹,不要靠在栏杆上使身体重心向外倾斜或用力拉栏杆。
3)不要在宿舍点蜡烛看书。
人累了睡着了,蜡烛很容易引燃蚊帐和被褥,引发火灾。
4)离开宿舍时,应随手关灯、关电源。
5)宿舍内不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比如有的同学顺手带回来实验用酒精,藏在床底下。如果泄漏,可能会引起火灾或爆炸。
6)课间活动不要追逐打闹,进入校园不要带刀、棍等管制器具,以免对学生造成伤害。
二、总结:
只要处处小心,注意校园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知识,锻炼自己的自护自救能力,勇敢应对各种异常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中第一课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大声朗读,积累整理前面写好的单词和句子。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索学习语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感目标:在欣赏经典名言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培养爱国情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学习语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方法:
朗读与合作探究
教学工具:七年级语文教材。
教学时数: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们对初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他们渴望获取新知识,对进入青春期感到迷茫。他们引用精美的诗句和名言来介绍这本书里的“写在前面”的学问。
二、教学步骤:
1.学生在情境介绍的基础上大声朗读前言。学生朗读前,老师提醒学生要用笔勾勒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2.同桌在第一步朗读的基础上,把圈出来的好单词好句子互相交换,拿出积累本收集整理在积累本里。有学习能力的学生也可以尝试欣赏和评价单词和表达。
3.教师在学生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4.老师带着强烈的声音和情感朗读这篇文章,让学生们重温文章中优美的文字,也让学生们思考学习语文的方法。
5.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如何学习中文。在六年的小学学习中,学生们积累了一些学习语文的经验。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学习,整理成方法。
6.老师趁热打铁做总结,明确告诉学生,学习语文不难,有办法找。只要你找到合适的方法,你就可以轻松地学习汉语。
7.老师在探索学习语文方法的基础上,引经据典,展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让学生明白语文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探索民族文化历史的兴趣。
8.然后,老师从古典诗词中的汉语转向生活中的汉语叙述,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语言。只要善于观察和总结,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这一步还是在告诉学生,学习语文其实很容易。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学习汉语就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智慧。
三、老师总结:
同学们,中国的“文圣”孔子曾经告诉我们,“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学无止境。希望新学期,进入初中后,你要善于思考和总结,养成探索求知的好习惯。
第三中学第一课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框架和学习意义;
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
明确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法和讨论法的结合。
课前准备
1,写作思想品德课堂学习及纪律要求;
2.收集我校高考、中考状元和优秀毕业生的学习经历和事迹。
教学过程
首先,自我介绍,互相了解
包括:姓名、教学经历、联系方式等。)
二、谈“两个希望、三个要求”
1,“两个希望”:
(1)希望珍惜来之不易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理由:①相聚相识是一种缘分。正如电视剧《新白蛇传》主题曲所唱,同舟共济,百年大计。一千年,我睡在我的枕头上。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2)希望* * *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理由:课堂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我们上好课的重要保证。
2、“三个要求”(课堂学习和纪律要求)
(1)课前认真预习要学的内容,准备学习用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笔记(红标问题,蓝标答案)。);课后要及时复习整理所学内容,完成相关作业。(2)上课发言前举手。说话态度端正,声音洪亮。
(3)上课不随便说话、无故迟到、调换位置、接水、听mp3等作业。
第三,介绍本书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1,基本内容:* *四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第二单元“认识祖国,爱我中华”,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
2.意义:有利于我们承担责任,服务社会;有利于我们了解祖国,热爱中国;有利于我们融入社会,有利于我们的使命;有利于我们充满希望,拥抱未来;它将帮助我们进入理想的高中,迈出成功人生的第一步。(短期:“敲门砖”,“7-1=0”长期:考研、公务员、律师)
四、讨论总结初三学好政治的方法。
1,同学们各抒己见。
2.老师总结并提出建议。
建议:
(1)认真执行学习常规。
(2)经常听、看新闻。
(3)阅读和记忆主要知识和核心知识,并做适当的练习。
(4)养成四个习惯。
读书的习惯。“根据课程标准,注重双基”是开卷考试命题的要求之一。另外,“题在书外,理在书内”也是开卷考试的一个特点。所以要多看书,巩固基础知识,牢牢掌握课本上的主要知识。这是开卷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和基础。
②开放性思维习惯。试卷的设置和答案的开放性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养成开放性思维的习惯,要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去思考问题。最简单的就是思考这三个问题: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③关注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的习惯。政治热点和社会焦点在历年的联考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所以要养成关注政治热点和社会焦点的习惯,多关注社会焦点,多关注政治热点和社会焦点与教材的结合。
④归纳整理的习惯。开放式试题中总有一些综合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有的涉及几个章节,有的甚至涉及几个年级。如果平时不注意归纳整理,就会手忙脚乱,无法从容应对。所以,在学习中,要不断地把所学的东西整理出来,使之有条理,努力形成知识的网络。而且同样的内容要进行归纳整理,把零散的知识串起来,形成一条知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