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国防科技大学英语口译考研经验?

一、个人基本信息:

本科英语专科,只有八三本专业证书,参加各种专业竞赛(阅读、写作、口语等。)大学期间,并获得过零星的小奖、国家级奖以及即将毕业的母校颁发的巨额“康滇奖”(衷心感谢母校以及母校每一位专业老师在大学四年里对我的肯定和帮助)。我参加过外宾接待的志愿活动,但几乎没有翻译实践。虽然他已经发表了三篇论文,可能被视为文笔不佳、内容简单的“学术垃圾”,但每一句话都是他成长的脚踏实地的见证,也是突破自我的勇敢尝试。最重要的是感谢伯乐徐老师的本科生活!没有她的慷慨指导,无私奉献,我没有机会和能力去探索这么多的可能性。

二、考研之路:

一战外交学院,初试364,距离复试还有十万八千里。不愿意重新调整,重新设定一个目标。外交学院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带着高考的遗憾在大学里摸索了很久的关注。反思自己的失败,对比别人的成功,发现自己的准备远远不够充分,准备方法不科学,再加上身体不好,身边琐事很多。当我离开考场的时候,我觉得失败已成定局,但黑暗中总有另一盏灯指引着新的方向。

我没有死的勇气,所以我决定重新站起来,尝一尝新鲜的滋味。我不选北京以外的地方,也不选专业的非翻译。考虑综合瞄准国科大,其实一战的时候就关注了,只是当时招生少不敢报。别人沉浸在落地的喜悦中,我在调整的混乱中寻找一点光亮。仔细找了一下国科大的相关资料,正好遇到了上次上岸的少年的感觉。学长们耐心回答问题。考虑到国科大是综合性院校,视野比较开阔,口译招生规模小而精,教学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雁栖湖风景如画。那时候我很期待住单间(嘟嘟嘟)。就是这样!二战,中科院大学初试387,复试4,总分4,最后忠贞老婆。?

三、备考内容:?

1.政治(67)

在这扇门里我最没有发言权。一战能打70多分,没想到第二次就直接了。当时在考场上感觉一丝不挂,选择题生疏模糊,不像一战那么轻松,想哭就要硬着头皮把大题写下来试着踩。最后一个大题只有不到15分钟,只怪之前的选择磨蹭,浪费了很多时间。准备期间做了充分的准备,没想到结果很差。所以,我从政经验不多。我们去看看80+的大神们,我就简单列举一下自己的书,笔记,学习方法,酌情阅读。

1.《肖秀荣精致讲座》:我没有从头到尾看一遍,但是22年,对比21,内容有修改。做题过程中遇到相关的知识我就通过看书来巩固,最后把书上的例题和习题都做了:

2.“1000题”:我刷了3遍,没有把答案写在书上。我有专门的毛笔本,所以每次做都是全新的题目,不会被答案打扰。你做完之后,用不同颜色的笔在书上标出错题和难易程度,这样你在重新审题或者重画的时候就可以专注思考了。多刷的话会发现有些选项出现在多道题中,但是题型不一样,总结一下。看一个就链接多个问题,效率更高。下面的小4小8也是一样。

3.《小4》和《小8》:这两本书好像只刷了两遍,但是每天背的时候都会重点看错题。刷完小4的选择题,就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每天的复习顺序会按照考试的顺序。早上先背小4的大题,边背边梳理逻辑结构,针对每道题总结背诵提纲,这样答题的时候就可以把整篇文章挪一挪,背完再复习一类选择题的错题。

4.电子信息:

A.强烈推荐徐涛的精读课!一战的时候,我以1.5倍的速度刷完,边刷边整理了100页A4大纲笔记,真的帮助我理解了。有时候做题的时间和逻辑很混乱,马上翻笔记让我豁然开朗,也让我在复习二战的时候省了不少力气。

2.精通英语(72)?

这个科目最沮丧的是写作,不过多亏了老师的好心,最后还是给了70多。我的主要问题是中间部分时间安排不合理,减少了写作时间。写作的题目不难,关于“心理健康”的,但是怕因为紧张而迷茫,积累的一些内容就派上用场了。但很多地方逻辑混乱,语言欠缺,全文头重脚轻,卷面被涂改。回想起来,还有一个致命的语法错误,简直不堪入目(想到这里)。

我来根据试题说一下备考内容:

A.单项选择(20)

选择题比较简单直接,词义的辨析,尤其是相似词的辨析,基本都是专八+GRE,GRE比较多,今年没有语法题。

词汇:二战我真的是一丝不苟的刷单词,所以选择题我是得心应手的。一战我也刷了很多单词,但是单词比较难。反而专八很多基础词汇都不知道,过分追求所谓的“高级词汇”。所以二战的经验是先打牢基础,否则就是“危楼摇摇欲坠”。我先刷了几乎所有的专八单词,然后开始刷GRE,天天背。每天都是先复习一部分再背新的,直到考试前一天。背完之后一定要刷很多题,加强巩固。重点是总结!我只是把做过的题都整理出来,经常拿出来看看。如果我多读一些,我会有一种实际的感觉。刷题信息如下。

词汇书:《特八如鱼得水》,

魏小驴

刷题:问题1000求特四。

《黄皮书真题》+往届学长分享的题库。

另外,关于背单词的方法,我强烈建议你读一读魏的书。个人感觉市面上提倡的绝大部分巧妙的背单词方法都只是基于词根词缀,而《魏小驴》才是真正的单词词典,单词来源于神话和历史故事。有兴趣的可以了解。高三下半年,无意中刷到了一个老师照着魏讲背单词的系列视频。视频是良心做的,老师很幽默。因为魏是讲英语的,他可能很难坚持下去,因为他很枯燥,很难懂。听完这位老师的讲解,他会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记忆,理解单词的逻辑。之前基本都是跟着每个词根的讲解然后自己做笔记,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而且A4纸也记得有几百张,每次都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背,速度快,效率高。现在老师的视频不断更新。其实如果你掌握了方法,可以跟着书后面学,但是老师的视频里会有一些拓展和实际应用的例子。

语法:虽然今年没有语法考试,但是语法同样重要,其他很多院校都考,要重视。我没有什么好的语法方法。我只是多读书,多做题,多总结。比如我的弱虚拟语气,动词短语等。会分门别类整理,复习集中高效。

书籍:专四语法与词汇,张曼生《英语语法新思维》(只看中级和高级)。

B.释义(5)

我觉得改写无非就是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句子重复一遍。要简单易懂,不要卖弄文字。基本上就是“同义词转换+词性转换+句子结构转换”,如何组合要看句子的难度和自己的能力。这方面的题我没花多少时间做。其实在单词扎实,语法正确的基础上,句子不难理解,不用担心重写。借鉴去年学姐的经验帖,我用了下面两本书的套用部分来练习。

张涵晰高级英语1

张涵晰高级英语2(第三版全部重排)

C.摘要

总的要求是把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取出来,浓缩成一篇文章,长度大约是原文的1/3。其实和写总结差不多。三项综合考题的最后一项就是这种题型,但是三项的参考答案大多是逐项的,了解一下就好。考试要求是能写出一篇文章一样的感觉。我曾搜索过哔哩哔哩的相关讲解视频,我的主要方法是“将原文分成逻辑结构+找出主题句的各个部分+转述+将句子链接成段落的逻辑连接词”。除了学长们分享的信息,我还是借鉴学姐去年的经验帖。这些书如下:

新概念英语3

当代汉语优秀英语阅读

D.阅读

阅读没有客观题,都是主观题,类似于专八的答题,但是没有字数限制,以后题型可能会变。个人没有任何技能。他们一般是带着问题看文章,找关键词,准确定位,省时高效。保持一定的阅读量,每天做几篇文章,保持手感很重要。我觉得今年的阅读题不难,但是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还是有些模糊,所以犹豫浪费时间。大家平时一定要多做题,多方面做好心理准备。这些书如下:

翻翻黄皮书的真实书名

读华研八和读星火八(这两本书一战后才刷了两遍,选择题也是二战前期做的,后期只做主观题)

E.写作

这部分一开始还挺有信心的,最后却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就像我的专八考试,也是因为前面阅读拖沓,后面写作时间不足,成绩不理想。不过平时积累的一些精彩表达还是要用的,大家要注意积累。考前练习写整篇文章太少,基本都是写逻辑结构。大家一定要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练习写全篇!

3.翻译基础(118)

翻译一般。词条里有一个我没见过的缩写,好像还有两个我没见过的缩写。汉译英是一种长词组,和我备考的那些略有偏差,有些也不准确,估计会扣很多分。?

词条:我把黄皮书上的词条做成. txt版本,导入平板,每天定量刷。系统会根据记忆曲线和我选择的记忆水平来安排复习。后来我就拿着黄皮书刷真题,一天2套,限时写在A4纸上。第二天,我会把前一天的内容过一遍,记错重点,刷新题目。《最后的礼物》入门后期,也是每天定量背诵,一看就很熟悉。如果记忆有偏差,就单独拿出来总结一下。

自己练习+徐老师11月考。

说实话,我的翻译也是各种摸索,就是那种“多练多积累多总结”的笨办法,文章不会直接写,而是会略读全文,找准基调,顺着逻辑再写。

剩下的时间就是自己练了。我会从7月份开始每天保证一定量的翻译练习,翻译后认真修改参考答案。我觉得纠正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纠正,而是思考我为什么不理解这个地方(词汇,句子结构等。),为什么我翻译的不流利简洁,是词汇量不足还是句子结构混乱,参考译文怎么翻译,参考译文能不能再简洁一点,有哪些表达可以积累?最后我一般会结合自己的翻译和参考译文,做出一个满意的版本。我一直在A4纸上练习。各种题型都会在底部用红笔或蓝笔标注,重点题型用荧光笔描,这样复盘的时候就一目了然了。前期一周总结复盘,复盘总结两部分:翻译方法+常用表达。后期,每天开始新内容之前,我会扫一眼前一天犯的错误。书单如下:

非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易传)

中式英语(有时间一定要看!!!)

《韩刚B2A《翻译要点》——高分技巧与真题解析——MTI翻译基础》(个人觉得这本书很有用)。

韩刚90天攻克三级翻译。

韩刚90天攻克二级翻译。

《政府工作报告》(其实我没怎么看,真的看不懂。韩刚老师好像总结了重点句子,我就拿起来看了一些)

4.百科全书(130)

想不到百科能有这么高,但也要感谢百科这个救命稻草。准备过程还是很充分的,结果也不错。下面按照问题依次说说准备过程。?

名词解释:

没有选择题,一个***20个名词解释,每个都写了大概三四行,没有单独列出来,而是把知识点组织成了一个段落。?

我先整理了一下历年真题,把真题的知识点分为10类。然后将黄皮书中的百科词条与“名词解释考试中心”中的词条进行对比,过滤掉重复的内容后进行整合,将词条按照内容分为“政治、经济、历史、新闻出版物……”等,再将各类词条按照逻辑和其他关联以MarginNote3思维导图的形式连接在一起,这样每阅读一个就能发射出无数个词条。从每个词条的讲解中抽取3-6个知识点,基本保证考试时每人平均写4分左右。“组织”“名人”之类的内容很多,但是有一些经济学术语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我会去百度多找一些内容来补充。《最后的礼物》百科看了几个接近真题的,但是大部分都没用。

应用文写作:这部分是看应用文写作格式和一些经常考的模板,自己整理,注意逻辑结构,保证格式正确,开头和结尾记得一些必要的单词。

大作文:我自己看的时候会结合最新时事补充例子,所以考试基本没什么可写的。今年大作文的主题是“创新”,和我去年在外校考的主题一模一样。真是老天保佑啊!当时考完就觉得这门是最好的,成绩确实喜人。?

最后提醒一下,每一科有时间一定要从头查起!一定要看清楚题目!不要因为小细节而丢分!

复试:自我介绍(1min)+问答+视译+无领导小组讨论。

查成绩的前一天晚上我翻来覆去,一夜都睡不着。第二天,我的心跳到了嗓子眼,早饭一口也吃不下。我妈妈太紧张了,不敢跟着我。9点的时候开通了通道,结果网络崩溃了,崩溃了。煎熬了很久,终于看到自己有望进入复试,那一刻松了口气。

今年的问答以自我介绍和提交的个人材料为主。我拿了一个,一般都是一些必要的问题在微博里搜索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展开。你可以按时练习,但如果说得太长,听起来会很啰嗦。

小组讨论就是大家先陈述1min,然后小组讨论持续4min。我觉得无非是基于一个话题发表观点。我们应该注意与他人的互动。我们可以不同意,但我们可以努力说服对方,最终得出结论,而不是争吵或辩论。我们将继续壮大自己。在小组练习时,我们还为第八次特别会议的组成找到了一些话题。准备的时候可以多思考一些观点备用。如果能做一个和别人观点不一样的陈述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创新,就尽量把它做的漂亮一点,举一些例子。我当时是第一个说的,就在大家打完一轮之后,我终于开口做了总结,所以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