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学什么?

【编辑此段】概述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和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具有“控制(控制)与管理(科学)相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部件)与硬件(部件)并重”的鲜明特色,是一个理、工、文、管跨学科的大口径工科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也非常广泛,包括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高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税务、外贸、工商、铁路、民航、海关、工矿企业、政府和科技部门等。【编辑本段】专业基本信息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电气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等广泛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并能应用于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经营与管理。2.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学习电气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器仪表、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网络技术等基础理论和知识。,并在工程实践中接受良好的基础训练;具备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研究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自然科学基础扎实,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良好,外语综合能力强;掌握本专业领域必备的广泛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对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有较好的认识,具备本专业领域1-2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开发方面获得良好的工程实践培训;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3、主要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过程工程基础、电机与电气传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分析、过程检测与仪表、运筹学、计算机仿真、计算机网络、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系统辨识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工程概论、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自动化概论。5.研究周期为4年。6.学位:工程学士。7、相关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8、原专业名称流体传动与控制(部分)、电气技术(部分)、自动化、工业自动化、自动控制、飞行器制导与控制(部分)。【编辑此段】专业综合介绍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自动化”这个专业可能有些费解。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专业,总的来说有几个原因:一是属于信息行业。信息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因其发展速度快、对人才要求高、待遇高而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因此,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一员,自动化专业也大有可为。第二,自动化的应用范围很广。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可以与自动控制联系起来,现代农业和国防也与自动化密切相关。第三,这个专业对个人发展非常有利。这个专业的课程覆盖面很广,学的东西和其他学科有重叠。这也和这个专业的起源有关,大部分起源于计算机或电子工程系的自动控制专业。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样的“灵丹妙药”专业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信号与系统分析、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算法语言与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原理等。,连流体力学都要修。可以说自动化专业需要各方面的工科知识,其课程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电气工程甚至化工有重叠。难怪自动化人才可以从事各种领域的工作。以上学习特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工科背景,不能偏科。当然,高校自动化专业的侧重点不同,也使得后期的专业课差别很大。同样几年比别人多上几门课,就意味着比别人累,所以希望那些对大学生活抱有天真幻想或者想在本科好好休息,期待浪漫的同学不要报考这个专业。沉重的学业压力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对你来说会是一种痛苦。但是,对于那些有志于学习真本事、苦干的同学来说,这个专业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当然,如此热门的专业带来的是激烈甚至残酷的竞争。像电子、计算机专业,自动申请并不难。自动化专业的优势在就业上更加突出。首先,所有行业都可以和自动化挂钩,转行非常容易。“硬”可以转电子工程,“软”可以转计算机,也可以转通信。当然待遇也很好。如果考研的话,有一些中科院的相关研究所可以选择。和“电”的其他几个专业类似,自动化出国不是特别容易,国外大学基本没有对应的专业。一般来说,需要申请DoubleE(电子工程)或者CS(计算机科学),这也使得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选择留学时更加不利。但总体来说,自动化专业就其未来而言还是比较满意的。面对如此广阔的发展空间,你动心了吗?【编辑此段】专业教育自动化的发展随着自动化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专业教育正在兴起。主要研究自动控制、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在各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在这一领域,美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由于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为了适应这种情况,美国大学及时将这一专业教育引入课堂。由于这一专业技能的适用性,迅速引起了青年学生的浓厚兴趣,为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日后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研究也比较早,但作为专业教育进入大学课堂相对于国外来说比较晚。这也是我国该领域后备人才匮乏,与其他国家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建国初期,人民政权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局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先进的生产技术。因此,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一批学校成立了相关的专业教育和专业技术研究所。改革开放后,面对第四次新科技革命的浪潮,自动化专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除了已经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一大批高校都增设了该专业。据统计,目前我国90%以上的高校开设自动化教育,由于其广泛的适用性和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普通高校每年招生200-300人的人才,有的高校甚至更多。学历层次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不等,形成了阶梯式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近年来,这一领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教授和专家,师资力量大大增强。如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吴澄教授在系统集成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陈、冷教授、杨家本教授、杨士元教授、肖德云教授等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济大学吴教授长期从事现代控制、自动化系统工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智能自动化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和自动化研究所拥有以钱、冯春柏两位中科院院士为首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这些杰出的学者和专家为新时期中国高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展望新世纪,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冲击,自动化专业教育必然会受到世界各国的更多关注。因为这项技术已经从办公自动化、工业自动化逐渐发展到家庭自动化,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进一步发展是必然的。我国进入90年代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搞活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自动化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日益扩大,连续几年供不应求(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供需比强于1: 10)。随着一些国外大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一些国内知名企业也将走向世界,因此对高科技人才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大大扩大。因此,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自动化教育将有充分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