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大学怎么样?

石家庄大学正在向有特色的地方应用型大学迈进。

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2015 114.00字体:大中小。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巩固基础科学发展稳步转型。

石家庄大学自升本科以来,一直坚持走地方和应用型办学之路。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经验,正在向地方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目标迈进。

辛苦了,八万桃李满天下

石家庄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院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高新区,由南北两个校区组成,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石家庄师范学院,创建于1958,1959更名为石家庄师范学院。1996 3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石家庄师范学院、石家庄区域教育学院、石家庄教育学院合并为“石家庄师范学院”。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石家庄学院。

石家庄大学占地1221亩,建筑面积35.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654.38+0.44亿元,实验中心654.38+03个,实验室258个,其中物理基础、文学与传媒、化学制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藏书165438+万余册,电子图书43.2万种,期刊902种,数据库资源23个。多功能体育馆、游泳池等体育设施齐全,构成了完善的教学和生活体系。全日制学生17170。

学校紧密结合河北特别是石家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了石家庄主导产业和和谐社会建设“三群一链”专业格局,构建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体系。现有15个学院,80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52个),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拥有化学工艺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人文地理学、中国现当代文学4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拥有生物制药教育和政法教育两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场所;石家庄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河北省农村发展研究基地;拥有生物工程、制药工程、法学、社会工作四个省级特色品牌。其中,制药工程和生物工程两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和初等教育两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学校是河北省首批十所转型发展试点学校之一,石家庄市产学研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1118人,其中教授109人,副教授28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0人。100多名教师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市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名师、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模范教师、拔尖人才、“三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等多项荣誉。

学校秉承“博学、求真、求新”的校训,秉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理念,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基础,牢固确立了人才培养中心的地位。连续四年荣获“河北省文明单位”称号,被评为“石家庄最具影响力城市品牌”。

学校深化就业制度改革,丰富就业服务内容,探索出独具特色的“1、2、3、4、5”就业工作模式,即严格实施“一把手”工程,加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开发,实现工作对象、工作方式和工作重点三个转变,始终坚持就业与招生、就业与创业、就业与市场需求、就业与专业结构相结合。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上升,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0%,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69%,通信工程、社区管理与服务、音乐表演等专业基本全部就业;法学、影视动漫、旅游管理等专业就业对口率高,就业质量好。考研通过率达到59%,占毕业生总数的22%。很多同学考上了国家科研院所和“985”“211”大学。专科生入学率高达50%;司法考试通过率高达42.5%,远高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自成立以来,已为社会培养了8万多名毕业生。

稳步发展谱的新篇章

以应用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在全校形成了* * *识。2004年晋升之初,学校就明确了办学定位、应用和多学科定位;“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合格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建设高水平地方应用型本科大学的目标;2012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地方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自本科教育推广以来,学校围绕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办学实践,应用型发展理念在学校形成了广泛的知识面。

初步构建适应石家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体系。围绕石家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优化调整了学科结构,构建了与地方产业链相衔接的专业体系:围绕石家庄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增设了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围绕石家庄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才需求,新增了知识产权、社会工作、物业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专业。围绕石家庄动漫产业链人才需求,新增了动画、数字媒体技术、艺术设计、广告学等专业;围绕石家庄教育发展需求,新增了特殊教育、初等教育等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专业体系和地方产业体系越来越兼容。

形成一支基本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学校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引进中信联盟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于铁忠、金刚集团高级工程师冯栓良、诚志股份总工程师李小兵等具有行业背景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药业董事长吴以岭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化工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校选派104人次到工业企业一线挂职锻炼,71人次到国外学习应用型专业建设经验。2065,438+04年夏天,22名教师被派往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技大学进行为期两周的学习和培训。目前学校有115名“双师型”教师。

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不断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四位一体”订单教育、“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工学结合”实践教育、“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石家庄梁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企业入驻学校,投资10余万元建立影视制作实训基地;通信工程专业与铁通河北公司合作建设交换网络实验室;法学专业与13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建设模拟审判、知识产权、物证技术实训室;与河北新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创办石家庄大学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公司投资500多万元,与学校联合培养服务外包人才。2012年,学校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北省示范服务外包学院”,被省商务厅等五部门确定为“河北省服务外包实训基地”。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企业岗位要求的契合度不断提升。

实践教学基本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学校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加强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校内外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目前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示范实践教学基地1个,专业实验室126个,啤酒生产实训室、物业管理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场所107个。同时,学校与以岭药业、中讯集团合作建立了26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生物制药与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参与了以岭药业连花清瘟胶囊的生产过程。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和好评。光明日报对此进行了报道。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国家税务总局北戴河服务局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戴河培训中心实习。实习生的专业素质得到了前国务院总理、贾庆林、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张、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赞扬。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知名企业如中海地产、以岭药业、中讯集团、鲍莉健身、百度等。已经主动雇佣学校毕业生。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学校注重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不断增强动手能力。近三年来,在数学建模、挑战杯、飞思卡尔杯、POCIB外贸能力大赛等一系列重大比赛中,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近500项,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有的甚至超过部分国家重点高校。

学校积极引导各学科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于申请的专利授权量连年超过部分省级重点大学,在省级高校中排名第二;许多应用课题和技术研究项目的成果已应用于生产,并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如与高邑盛泽瓷业有限公司合作科技攻关,20135000吨废瓷砖被利用,节约煤炭45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00立方米,降低原材料成本1650万元。

学校发挥教师教育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与市政府共建了石家庄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石家庄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同时,积极开展面向国家、省、市教育行业的培训。2010以来,已培养中小学管理人员、名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1万余人。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培计划”示范集中培养项目的培养机构,是全国唯一获得该资质的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

由于应用型教育起步早、成效大,学校于2009年当选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校长会首任秘书长单位;2014当选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主席单位,成为河北省唯一进入副主席行列的高校。

扬帆起航,顺势而为,绘制蓝图。

石家庄学院按照“分步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发展成为办学水平高、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大学,在全省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首先,进一步促进专业群体和区域产业群体的深度融合。对接产业,优化专业。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将现有52个本科专业整合为12应用型专业群,使专业体系与区域产业体系更加契合。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瞄准石家庄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建设软件技术、电子与通信、化学制药与食品安全、数字媒体四个专业群,力争到2018年底,通过校企合作“双主体”教育,四个重点专业群基本转型。同时也将促进其他八个专业群的转型发展。

提升内涵,强化特色。设立物联网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乳品工程等符合学校专业群布局、与地方产业体系匹配度高的工程技术类专业和现代服务类专业,提升和拓展重点专业群内涵,培育和壮大重点专业群特色,使学校成为石家庄市计算机软件服务、电子与通信、化工与制药等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其次,进一步创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创新实践“工学结合,学做合一”;虚拟任务,循序渐进;项目驱动,工作室制;“四阶段渐进安置”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技术、电子与通信、化工、药学、食品安全等专业群主要采取“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校园虚拟仿真平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等资源,整合车间与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与生产实训、实践教学与在岗工作,形成具有学校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社区服务、法律服务、现代物流等专业群主要采取“虚拟任务、循序渐进”的培养模式。按照岗位能力“循序渐进”的要求,通过让学生依次完成虚拟任务,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的培养。

数字媒体、广播影视等专业群主要采用“项目驱动、工作室制”的培养模式。以工作室为实训平台,以项目为驱动,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实现“产学研”和“教学做”一体化。

教师教育专业群主要采取“四阶段渐进式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通过“大学与中小学”的双向互动,实施“专业认知”、“教学技能训练”、“教学见习”、“在岗实习”四个阶段的“模块化”教学,培养人才。

三是进一步完善与职业岗位能力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按照“岗位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块化的课程结构、综合化的课程内容、多元化的课程评价”的建设思路,积极开展模块化课程改革。

根据岗位任务分析,确定岗位能力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构建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技术技能训练为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项目为载体,实施“做中学,做中学”,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建立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围绕4个重点专业群和14领军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生产实践为教学案例的应用型核心课程,建设核心课程对应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实现核心课程教学资源的* * *共享。

四是建设更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以“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合作培养”为手段,通过实施“专业带头人工程”、“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工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努力打造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三支队伍。

聘请具有工业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和专业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全面指导和深度参与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

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和参与企业项目,提高专业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引导教师根据职业需要取得各类职业(执业)资格证书,提高“双师型”教师数量和水平。

通过长期聘用和短期聘用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专兼职教师结对帮扶等方式。,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逐步形成以行业精英和技术专家为主讲授实用技术技能课程的机制。

第五,大力拓展以生产性实训为主体的专业实训基地。按照“校内基地生产,校外基地教学”的要求,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围绕4个重点专业群,新建实训室10个,改扩建具有岗位工作环境的综合实训室20个,建设集生产教学功能于一体的生产型教学工厂10个,新增校外实习基地30个,构建由50家企事业单位组成的岗位实习网络,以“任务驱动”、“学做合一”的形式满足学生需求。以实训基地为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紧凑型”实训基地。

目前,28000平方米的产学研实训中心等项目已获批,3000平方米的金工实习车间等实训基地正在建设中。项目建成后,校园实践实训基地的建筑面积将达到图书馆面积的3倍(4.9万平方米)。

第六,全面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人才服务地方的贡献。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到2020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以上;依托学校国家动漫产业发展(石家庄)基地,开展行业企业新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学校成为我市技术技能培训中心;依托石家庄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将学校建设成为石家庄乃至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培训的指导中心。

提高科学技术对地方服务的贡献。积极与行业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其解决开发和技术问题。在与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签订科技创新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到2020年,每个重点专业群至少与10家企业签订科技创新合作协议,一般专业群至少与5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相互合作搭建科研平台,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咨询等技术服务项目,将学校建设成为石家庄市乃至河北省新技术R&D推广中心。

提高情报对地方服务的贡献。主动与省市政府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高水平的决策咨询服务。依托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石家庄大学农村发展研究基地和西柏坡文化研究中心等。,通过承担科研项目、社会调研、高水平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发挥我省特别是我市重大决策的知识库和智囊团作用。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石家庄大学抢抓机遇,团结务实,多措并举,稳步转型,正阔步向建设发展方向明确、学科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质量高的地方应用型大学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