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怎么选专业?

选专业很重要,专业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方向。很多考生往往只关注基础课的复习,认为考研还是一种考试,是高考的延续。边肖提醒考生,最初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这场战役的最终结果。

每年在考研中,都有大量的考生因为最初选择专业不当,或者觉得自己能力有限,承受不了压力而中途放弃专业。如何选择一个符合自己兴趣、有长远发展前景的专业,是考生今后复习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关系到成绩的重要环节。下面小编就大部分考生关心的主要问题做一个深入的分析:

一、专业分类在申请阶段,首先要根据一些社会评价、考生人数、录取难易程度,理性选择最适合的专业。近年来,高校改革如火如荼,院系调整频繁,专业名称和目录也有很大变化。根据报考人数、录取难度等一些社会评价和标准,这些专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热门专业

主要是指那些符合时代热点,社会需求大,未来就业前景好的专业。这些专业由于社会需求量大,工作机会多,发展前景光明,受到大多数考生的青睐。比如建筑学、土木工程、计算机、财经学科、法学学科、新闻学学科等等。这类热门专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报名人数满,竞争激烈,录取率低。申请这个专业的同学最好评估一下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广泛听取意见,量力而行。

2.传统专业

主要指那些社会总体需求有限的基础学科。这类专业常见于文史、哲学、冶金、地质、数学、理化等等。相对于热门专业,这类专业比较冷门。但由于其多年积累的严谨的学术体系,传统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其他专业无法替代的。这类专业在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名额中占比很大,竞争也不算太激烈。

3.特殊专业

主要是指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以及软件工程硕士(MSE)和管理硕士(MPA)等。与传统的倾向于“研究”的研究生相比,专业型研究生在培养上更注重实践和应用,培养时间更短(一般2年)。MBA联考相对独立,因为培养方向主要在应用方面。所以特殊专业硕士的专业水平比较浅,更多的是考一些专业课的基础知识。特殊专业硕士招生学校虽然数量少,但一般招生多。对于一些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报考专门的专业硕士似乎更为合适——至少在专业课上,不能把没有经过“训练”的考生拉得太远。

4.新兴专业

新兴专业是那些过去不为人知或者没有设立,但现在由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而迅速流行起来的专业。比如精算学、行政学、社会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宝石学等等。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相对广阔,同时报考人数一般不会太多,所以竞争程度较小。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只是一个粗略的分类,主要是基于特定时间内社会需求与学校人才供给的对比,所以往往处于快速变化中。有些专业今天很热,但因为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补缺,几年后人才饱和,所以不再那么热;有些专业因为社会经济某一方面的突然畸形增长,产生了“泡沫需求”。前几年泡沫破灭又回归平静,比如前几年对房地产人才的需求;有些专业现在很冷,因为社会需求受限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发展起来。它们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变得炙手可热,比如心理学。国内的心理咨询业务一旦广泛开展,无疑会非常火爆。

二、专业选择的四个原则1,兴趣为导向

首先要看利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考研中总是分量很重。是带领考生走向成功的基本动力。对于所申请的专业是否有基础也是考虑因素之一。有些考生报考的是本科专业,有些实力不错的考生基于对某一学科的兴趣选择了跨学科的考生,这些都是值得提倡的。

总之,兴趣是内在的驱动力和内因,最能调动考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使最后失败了,我也为自己的追求努力过,从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2.面向专业的

在选择专业和院校的时候,一般来说,一些基础和本科成绩比较好的考生会选择比较好的学校甚至名校,而一些基本功一般的同学会选择报考一般院校比较好的专业。边肖建议考研的学生应该把专业选择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就是先选专业,再选院校。研究生教育主要从专业角度开展学术研究,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批具有学术研究或专业领域的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要以兴趣为导向,以专业为导向。

3.“前瞻性”

很多考研的人,由于对社会的不了解,在选择考研专业时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但是想考研的同学,在申请专业的时候要避免短视,要有长远的眼光。虽然部分专业一直处于“高温”的热门趋势,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热门专业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社会需求将呈现递减趋势,考生毕业后的就业可能会更加困难。因此,考生在选择社会评价高的专业时,还要考虑社会需求,了解所选专业的社会评价和社会需求是否平衡。

4、难以衡量

如前所述,有的考生选择继续读本科,有的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勇敢地迈出跨专业的一步。难度自然是清楚的。但是,难易程度和结果没有直接关系。

(1)二本一考。也就是这个专业的学校报考。这是最常见的考研志愿选择模式,也是成功概率最高的模式。一般来说,只要专业好,学校也可以,大部分考生自然会选择报考这个专业。

(2)跨度

测试。也就是专业跨校申请。这个专业的报考和备考难度要比前者稍微大一点,因为虽然专业相同,但是不同招生单位的专业设置和学术研究重点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会因为招生单位的不同而很难获得高校的招生政策和信息发布。

(3)专业交叉

采取正常模式。也就是跨专业学校报考。这种情况多是学校比较好,但是专业不理想等因素做出的选择。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这个难度和专业之间的关联程度成反比。所以跨专业申请难度更大。

(4)双跨。也就是跨专业、跨学校的申请。这种模式的备考工作量和难度最大,不仅要面对大量不熟悉的专业课,而且在复习资源和信息渠道上也处于劣势。另外,选择这种方式来完成考研梦想的考生,心理承受能力一定很强。

三。专业选择建议1。个人兴趣

如果对某个专业特别感兴趣,就去学。这个专业是你的首选。

“知者不如好者”,兴趣爱好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也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往往是获取知识、成就事业的源泉。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论大教学》中也指出:人在吃饭的时候如果没有食欲,只会引起恶心呕吐,或者至少是消化不良。另一方面,如果你饿的时候把食物吃进肚子里,它会很乐意接受,消化得很好。从这个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它可以使每个人都轻松地学习。而且研究生毕业后要继续专业。如果他们不感兴趣,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无趣,不仅浪费了我们三年宝贵的学习时间,也浪费了我们的生活情趣和生活质量。所以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对自己的兴趣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判断。

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不热情,甚至非常不喜欢,那么这个专业被录取的几率就大很多。不过还是建议不要报考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因为,读研和你的职业密切相关,不仅仅是为了读研。如果读一个专业的研究生不能更接近自己的职业理想,那么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就差不多浪费了。如果你想转到一个你认为未来更有前途或者更喜欢的职业,几乎和本科毕业时一样困难,那么省时省力,早点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早点准备考研,考上自己想学的觉得理想的专业,哪怕降低学校的档次,也是划算的。

2、历年招生人数及推荐免试学生比例。

招生太少的院校录取率低,一般不应该招生。推荐面试者比例高的学校不应该录取,因为可供录取的名额太少,无形中增加了录取难度。

3.历年复试分数和录取比例

复试分数的高低,录取比例的大小,意味着竞争力的强弱。考生在选择某些专业时,可以根据往年的这些记录来决定自己的专业定位。尽量选择录取比例大的学校,录取率高。

4.学校的研究生培养年限。

目前大部分学校研究生培养周期为3年或2.5年,少数学校学制为2年,考生要有准确的信息,结合自身实际做出选择。

5.个人实际情况

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学术导向,一种是职业导向。这大致可以把考生的学业发展取向分为两部分。一般来说,读以职业为导向的研究生比读学术学位花费更多,但未来的职业回报预计会更大。由于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就业率差距很大,考生在选择时不仅要考虑自身利益,还要考虑家庭和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如果负担很重,要求你尽快得到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那么即使考生痴迷于天文学,恐怕也不得不暂时妥协兴趣。毕竟人生除了自由发展,还有很多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