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20考研悲剧

6月8日,1948,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吴少带着拒绝接受美国面粉的声明来到一位教授家。这位年近50的教授因为胃病复发和营养不良而卧床不起。

武绍带着一句话对他说:“你家老少九口人,生活特别困难。如果你拒绝在声明上签字,经济损失会特别大,但是为了尊重你的意见,我还是来了。总之,不要勉强。”

瘦弱的教授艰难地坐起来,毅然签下声明,对吴少说:“吴老师知道我的本性。”春秋时期,忠厚的人坚持不吃自己带来的粮食饿死,其骄傲足以为人师表。所以,我宁愿饿死也不侮辱美援面粉。”,两个月后,教授去世了,他就是以《背影》闻名的作家朱自清。

01

朱自清,1898,江苏梅州人。祖父朱泽宇是海州地方审判官,父亲朱鸿钧在扬州江都县做官。

1901年,3岁的朱自清随父母移居扬州,在扬州市安乐巷29号的老房子里住了十三年。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公务员,所以从小都非常重视他的教育。朱自清从小接受正规的私塾教育,为他后来成为大作家奠定了基础。

1912年,朱自清,14岁,新学历,考上扬州高等小学,后进入江苏省第八中学。四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学院。后又取《楚辞》“宁廉洁自律”中“自洁”二字,改称朱自清。

1916年,18岁的朱自清也听从父母的建议,娶了当地名医的女儿吴忠倩。吴仲谦是个贤妻良母,为朱自清生了六个孩子。婚后第二年,朱自清的父亲因为一场风波丢了工作,朱家尖一家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朱自清的学业。他在大学期间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文学天赋,于1919年2月出版了处女作诗集《睡吧,小人儿》。他还参加新潮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他年轻时是个有前途的年轻人。

1920年,朱自清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一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他只有22岁。高等教育毕业后,朱自清的工作并不是很顺利。他先是带着妻子到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当老师,后来又回到母校扬州中学任教。当时父亲无业,弟弟妹妹年幼,全家就靠朱自清的收入生活,经济负担很重。

当时朱自清的新学思想总是与父亲的旧学思想相冲突,于是带着妻儿离开扬州,到上海吴淞的中华公学任教,但仍每月寄钱回老家补贴家用。

02

1925年,27岁的朱自清在好友俞平伯的介绍下进入清华大学任教,生活终于稳定下来。此时,妻子吴忠谦积劳成疾去世,留下朱自清和五个孩子。一个有孩子的男人急需一个女人的帮助,所以他的好朋友浦西给他介绍了一个叫陈竹隐的女孩。

陈竹隐,四川成都人,毕业于四川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也是一名知识分子。她很崇拜朱自清,愿意嫁给他。但善良的朱自清拒绝了,因为她一个是丧偶男子,有五个孩子,另一个是未婚女青年,不想拖累她。

但陈竹隐被朱自清的性格打动,主动示爱,表示不在乎做孩子的后妈。朱自清大为感动。他们热恋,于1932结婚。他们婚后非常幸福,陈竹隐接连生了三个孩子。他也把朱自清和前妻的五个孩子当成自己的,感情很好。然而,由于陈竹隐独自带着八个孩子,他偶尔会有情绪是不可避免的。

朱自清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主动减少在外的社交活动,并承担一些家务,顺利度过了婚姻的磨合期。他们的感情持续了很久,一直相爱到朱自清去世。

03

朱自清和妻子的关系很好,但和父亲的心结以前从未打开过。1928,朱自清前妻去世前一年,突然收到父亲朱鸿钧的一封信,已经很久没有通信了。

那时候父亲已经500多岁了。他在信中写道:“我身体很好,但胳膊疼得厉害。提起我的笔和笔很不方便。不远了。”朱自清看到这封信任函,心里很难受。他连续几个晚上翻来覆去,没睡好。想到父亲以前对自己的好处,他很感动。

特别是回忆起1917年他去北大读书时,他父亲为他送行的场景。曾经,我百感交集,灵感迸发。朱自清写了中国现代史上最经典的散文之一《背影》。

后来,上海明凯书店出版了朱自清的散文集,包括这本《背影》。当朱自清的三哥朱姿桦看到他大哥的散文集时,他把它带回家给了他的父亲。父亲看到儿子的“背影”时,忍不住哭了,父子二人撇清了分歧。

随着父子关系的缓和,朱自清也进入了文学创作的巅峰,相继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1934年出版《欧洲游杂记》;1935,主编中国新文学系;并于1936出版散文集《你和我》。

抗日战争爆发,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南下长沙,1938年3月到达昆明。成为北大、清华、南开合并的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抗日战争时期,物资匮乏,像朱自清这样的作家和大学教授日子很不好过。当时他每月工资才400多元,家里的开销远远超过他的收入。很多时候,他需要依靠朋友的帮助来谋生。然而,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朱自清仍孜孜不倦地从事教学和文学研究。

04

抗战胜利后,朱自清回到北平继续教书。这时,一场悲剧打破了他生活的平静,他最好的朋友闻一多出事了。闻一多,湖北黄冈人,留学后也在清华任教,但他是一位抗日积极分子。1944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5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

1945年,国民党出动大量军警镇压学生运动,造成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二一”惨案。国民党特务认定民主人士李公朴是罢工的组织者,于是暗杀了他。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公开痛斥国民党特务,被国民党暗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立大屠杀”。

听到这个消息,朱自清非常难过。他立即给闻一多夫人写信,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并讨论了手稿的出版问题。他还表示愿意尽力照顾文在寅一家的生活。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朱自清也坚定地成为了民主斗士。

05

毛泽东在《告别司徒雷登》中写道:“中国人最有骨气。许多过去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主义者的人,在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了起来。”其中朱自清病重,宁愿饿死也不愿领美国的“救济粮”。

抗战前,朱自清因为生活不规律,得了胃病,再加上家里8个孩子。为了节省食物,他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后来,他的胃病开始严重,不得不休息了整整一年。

抗日战争结束后,内战再次爆发,国家经济一片混乱。虽然像朱自清这样的教授过着比普通人更好的生活,但他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当时他的胃病很严重,每餐只能吃少量的面粉和米饭。当时他要么去黑市买菜,要么接受当时美国提供的“救济粮”。

美国人的“赈粮”是指1948年美国人帮助国民党政府的上亿美元中的一部分,主要是解决中国的饥荒问题。这些食物有很多种,有粗粮,也有面粉和大米,但当时清华大学一群爱国教师起草了一份《教师百严声明》,拒绝向美国购买慈善。

当时的朱自清没有面粉和大米是活不下去的,但他宁愿饿死也不接受美国的施舍,真正体现了一个爱国作家的气节。有些人活着,但他们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们永远活着。朱自清属于后者。

欢迎在文章底部评论转发喜欢!